(共45张PPT)
观 舞 记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冰 心
作者介绍: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印度舞蹈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直到中世纪才最后定型的印度古典舞蹈,绝大部分是祭神舞,亦包括宫廷舞。宫廷舞蹈由祭神舞演变而来,成为统治阶级娱乐的一种方式。古典舞蹈共分四大舞派,即婆罗多舞(注:即卡拉玛表演的舞蹈)、卡塔利舞、卡塔卡利舞和曼尼普利舞。
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表演,至少包括 6段,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
yī yā mù pín cù càn sǒu chēn
咿呀 静穆 颦 蹙 粲然 斗薮 嗔视
chì zhà xiè yán
叱 咤风云 浑身解数 尽态极妍
yīng xuàn xiù
珠缨 炫转星宿摇
请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颦蹙:
粲然: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笑容灿烂的样子。
形容威力极大。
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
示出来。
读课文,找出卡拉玛姐妹舞蹈中美的细节、美的画面,用波浪线标出来,并将发现的成果结合文章语句表达出来。(提示:可以从服饰、动作、舞姿、神态、外貌等方面去寻找。)
初读课文,发现“美”
语言美
表现
舞蹈美
神态美
舞姿美
服饰美
外貌美
动作美
赏读课文,读出“美”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有感情朗读,可以单独读、组合读、接龙读,边读边在脑子想象舞蹈的情景画面,使自己沉浸其中
妙 词 佳 句
真是光艳地一闪!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千万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疾风般旋转。
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研读课文,感悟“美”
①最贴切的词语;
②最妙的修辞;
③最美的句式;
④最细致的观察;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精妙的词语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段,用以下角度进行评点。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如同一个婴儿” “她是一只雏凤” ……
“假如……假如……假如……假如……” “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
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积累词语
(无限的)哀愁 (无边的)喜乐 (低回婉转的)娇羞 (叱咤风云的)盛怒(细腻妥帖的)梳妆 (铮铮的)弦响 (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 (优美的)诗歌故事 ……
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
3、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你认为卡拉玛姐妹因何能舞出如此美妙的舞蹈呢?
1、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2、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的人民群众。
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达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的营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在印度历史上,印度宗教以及宗教神话就一直贯穿于这古老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印度社会各阶层文化的组成部分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舞蹈、音乐、雕刻、绘画等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如:课文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舞台的背景也充满宗教色彩。
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抬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羁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你知道他们
是哪个民族的
舞蹈吗?
拓展延伸,描绘美
雀之灵
千手观音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心中是最美!
她们是用心灵在舞蹈!
小结:
用你明亮的眼睛去观察
用你聪敏的双耳去倾听
用你美好的心灵去感受
用你灵巧的双手去描绘
用你优美的语言去表述
艺术——就在你我身边!
课外积累
查找积累古今诗文中精彩的描写歌舞的佳句
如: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诗句。
比较阅读: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将本文与《安塞腰鼓》比较,说说不同之处。
《观舞记》 ∶ 《安塞腰鼓》
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3、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异: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 《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2、《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写观众的反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