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7 20: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2.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
其影响。
教学难点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教法分析
讨论法、图表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教师点拨:这是清朝统治者加强思想专制的重要表现,清朝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
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请同学回忆,明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99页,思考:清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教师总结,
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
设南书房
雍正
设军机处
乾隆
废议政王大臣会议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和影响
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影响: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形成条理性的知识,便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什么是文字狱?
2.文字狱何时最为厉害?
3、讨论文字狱的危害?
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1、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危害:A.残酷的文字狱使无数无辜的人死于冤狱;B_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字狱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比较秦朝、西汉、明朝、清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讨论: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和文字狱有什么相同?
教师点拨:都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教师归纳: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目标导学三、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教师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表现
学生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表现,教师归纳:
1.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清朝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2.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目标导学四
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
——嘉庆帝的敕谕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教师归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材料三: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学生陈述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教师点拨:
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结合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师点拨: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人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教师引导: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要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探寻答案
还原到课本,达到教学的基本目的
总结新课
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推诿、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加深学生的认识




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2.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宦官
3.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jiān
jiā]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的诗句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