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紫石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紫石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9 22: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紫石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
D.大炼钢铁运动
3.山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
(如图)见证了新中国哪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
A.土地改革运动
B.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4.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出自(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如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7.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9.“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0.“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者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十五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1.表格是我国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5.1997年7月1日,董建华致辞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竭尽全力,维持香港一贯的生活方式,维持香港的自由经济体系……确保国际大都会的活力。”此时中国(  )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中英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
D.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中“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请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17.90年艰苦卓绝,90年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中取得巨大成就。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整理了以下三组资料:
①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③“一五”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相继开工,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请将以上材料的序号按其所属类别填在下列横线上。
属于法制方面的是:  。
属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是:  。
属于科技方面的是:  。
材料二:如图一、图二。
(2)材料二图一中反映的是1979年秋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的景象,这种结果源于哪一做法的实行?小岗村的做法对中国社会农村改革有何影响?随后展开的城市改革重点是什么?
(3)图二中提到的“深圳传奇”被创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紫石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考点】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
【解答】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故选B.
 
2.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
D.大炼钢铁运动
【考点】C3: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的有关内容.
【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都是朝鲜战场上的英雄.
故选B.
 
3.山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
(如图)见证了新中国哪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
A.土地改革运动
B.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考点】C4:土地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解答】结合所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
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A.
 
4.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解答】1953年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都是重工业.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的是重工业.
故选D.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出自(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考点】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故选B.
 
6.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如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三大改造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上图主要介绍了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被赎买而实行公私合营,我国通过这些做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任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它的标题应该为三大改造.而土地改革是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材料中的信息也没有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故选B.
 
7.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正是浮夸风的表现.
故选A.
 
8.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考点】CF: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掌握情况.
【解答】选项中A是为我国核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邓稼先,B是东北为建立大庆油田作出贡献的英雄王进喜,C是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革命烈士,干部楷模.D是我国著名的育种科学家,他培育了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结合题目可知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王进喜.
故选B.
 
9.“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解答】“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故选B.
 
10.“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者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十五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考点】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
【解答】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他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故选B.
 
11.表格是我国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考点】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影响.
【解答】题干内容体现的是1980年及其以后,我国安徽省凤阳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后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的情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D.
 
12.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考点】OF: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解答】由题干可知,随着自1980年开始,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不断的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这说明中国在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
故选D.
 
1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E3:“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9: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创新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创立初期的政治制度,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创新.
故选C.
 
14.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考点】E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C.
 
15.1997年7月1日,董建华致辞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竭尽全力,维持香港一贯的生活方式,维持香港的自由经济体系……确保国际大都会的活力。”此时中国(  )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中英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
D.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解答】据“1997年7月1日”可知,这是香港回归,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中“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请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8A:甲午中日战争;A4: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C1:新中国成立.
【分析】(1)本题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2)本题以“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的事迹.
(3)本题以“开国大典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答】(1)依据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等”可知,这时爆发了鸦片战争.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日双方在卢沟桥的反复争夺时,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激战中,佟麟阁腿部负伤,仍坚持率部作战,壮烈殉国.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英勇牺牲.
(3)材料二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故答案为:
(1)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佟麟阁、赵登禹.
(3)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7.90年艰苦卓绝,90年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中取得巨大成就。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整理了以下三组资料:
①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③“一五”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相继开工,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请将以上材料的序号按其所属类别填在下列横线上。
属于法制方面的是: ① 。
属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是: ③ 。
属于科技方面的是: ② 。
材料二:如图一、图二。
(2)材料二图一中反映的是1979年秋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的景象,这种结果源于哪一做法的实行?小岗村的做法对中国社会农村改革有何影响?随后展开的城市改革重点是什么?
(3)图二中提到的“深圳传奇”被创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考点】C1:新中国成立;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EF:“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EG:“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相继开工、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2)本题以1979年秋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的景象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及城市改革重点.
(3)本题以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深圳传奇”被创造的主要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①属于法制方面.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①属于法制方面.据“‘一五’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相继开工,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可知,③属于经济发展方面.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我国在经济方面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据“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可知,②属于科学方面.在科学技术方面,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
(2)材料二图一中反映的是1979年秋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的景象,这种结果源于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这一制度逐渐被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提到的“深圳传奇”被创造的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中在深圳设立了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
故答案为:
(1)属于法制方面的是:①;属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是:③;属于科学方面的是:②.
(2)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逐渐在农村得到推广,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3)深圳是经济特区(或对外开放).
(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不拘泥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17年5月28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