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二十九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二十九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9 22: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芜湖二十九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志
③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20世纪回顾》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中共诞生
③抗战胜利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 阿旺晋美
4.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孙中山
5.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  )
A.重工业
B.农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  )
A.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建立合作社
C.实行赎买政策
D.没收私人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8.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出自(  )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0.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领导人物是(  )
A.邓小平
B.林彪
C.毛泽东
D.刘少奇
11.下列事件标志“文革”结束的是(  )
A.“二月逆流”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
D.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
12.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
A.1966﹣1976年
B.1976﹣1986年
C.1956﹣1966年
D.1968﹣1978年
13.邓小平说过“1957年以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以下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左的错误的是(  )
A.党的八大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4.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  )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1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记之一,下列哪一流行语是改革开放时代的(  )
A.“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走资派”、“封资修”
D.“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邓小平
B.刘少奇
C.江泽民
D.胡耀邦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  )
A.农村
B.城市
C.国有企业
D.重工业
19.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
A.乡镇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私有企业改革
20.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2分,共12分)
2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  》。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  》。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22.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1)1950年,我国开赴朝鲜战场的军队是  。
(2)1950﹣﹣1953年,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3)1956年,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  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
23.人物篇
(1)上图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三位划时代的伟人。他们分别是:  、  、  。
(2)三幅图片中的人物,曾经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三次巨变”,请问“三次巨变”分别指什么?
(3)三位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人物谈谈他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4.思想篇
(1)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召开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  。
(2)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
思想上:  ;
政治上:  ;
组织上:  。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党的革命阶段  会议的召开同样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4)1992年是中国共产党深化改革的一年,召开了  会议,提出建立  ;  和  以后,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你认为先进的思想、进步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5.(土地篇)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
“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孙中山《民生主义》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以看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图一到图四)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材料四
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
﹣﹣新华网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三农”问题?
(4)从古至今,什么因素促使政府要及时调整土地生产关系?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芜湖二十九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志
③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以开国大典为题,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③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④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标志.
故选A.
 
2.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20世纪回顾》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中共诞生
③抗战胜利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考点】C1:新中国成立;9B:五四运动;9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D: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关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
【解答】①开国大典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②中共诞生是在1921年7月;③抗战胜利是在1945年8月15日;④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
故选D.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 阿旺晋美
【考点】C2: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以西藏和平解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解答】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这一说法错误.
故选C.
 
4.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孙中山
【考点】C3: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以“抗美援朝时期人物”为切入点,考查抗美援朝时期历史人物.
【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邱少云、黄继光都是朝鲜战场上的战斗英雄.故抗美援朝时期人物不包括孙中山.
故选D.
 
5.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C6: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答】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即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C是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D是改革开放中的农村改革措施.
故选B.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  )
A.重工业
B.农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重工业.
【解答】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超额完成.
故选A.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  )
A.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建立合作社
C.实行赎买政策
D.没收私人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考点】CA: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以实行赎买政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解答】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选C.
 
8.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识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答】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C.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出自(  )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
【解答】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强调了人们忽视了经济建设的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大跃进”时期话语.
故选A.
 
10.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领导人物是(  )
A.邓小平
B.林彪
C.毛泽东
D.刘少奇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领导人.结合所学基础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由于对形势错误判断,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故选C.
 
11.下列事件标志“文革”结束的是(  )
A.“二月逆流”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
D.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
【考点】CJ: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分析】本题以“文革”结束为切入点,考查文化大革命.
【解答】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即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故选D.
 
12.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
A.1966﹣1976年
B.1976﹣1986年
C.1956﹣1966年
D.1968﹣1978年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以时间为切入点,考查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采取果断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解答】1966年,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因此“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1966﹣﹣1976年.
故选A.
 
13.邓小平说过“1957年以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以下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左的错误的是(  )
A.党的八大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考点】CD: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左”的错误的事件.
【解答】邓小平说过“1957年以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党的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1966﹣﹣1976年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属于左的错误.
故选A.
 
14.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  )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考点】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解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B.
 
1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故选D.
 
16.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记之一,下列哪一流行语是改革开放时代的(  )
A.“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走资派”、“封资修”
D.“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考点】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解答】A.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时期的流行语.故A项错误.
B.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流行语.故B项错误.
C.此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流行语.故C项错误.
D.“招商引资”体现出对外开放和企业的发展改革;“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故D项正确.
故选D.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邓小平
B.刘少奇
C.江泽民
D.胡耀邦
【考点】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邓小平.
【解答】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故选A.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  )
A.农村
B.城市
C.国有企业
D.重工业
【考点】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据所学知,1978年之后,经济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故选A.
 
19.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
A.乡镇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私有企业改革
【考点】D3: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企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解答】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故选B.
 
20.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考点】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切入点,考查对外开放.
【解答】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我国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1985年起,我国相继在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起,开放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B.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2分,共12分)
2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 共同纲领 》。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1982年 。
【考点】D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解答】(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是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
(3)1982年颁布了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答案为:
(1)《共同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1982年.
 
22.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1)1950年,我国开赴朝鲜战场的军队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 。
(2)1950﹣﹣1953年,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3)1956年,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
【考点】C3:抗美援朝;C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1)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参战部队,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文件,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的分析.
(3)本题考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解答】(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2)1950﹣﹣1953年,农民获得土地是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完成.1950年6月,党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
(3)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志愿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初级.
 
三、材料分析题
23.人物篇
(1)上图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三位划时代的伟人。他们分别是: 孙中山 、 毛泽东 、 邓小平 。
(2)三幅图片中的人物,曾经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三次巨变”,请问“三次巨变”分别指什么?
(3)三位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人物谈谈他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考点】96:辛亥革命;C1:新中国成立;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6: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D7: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知道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的三位划时代的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知道第一次剧变是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剧变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三次剧变是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本题是识图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准确记忆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图1的人物是孙中山;图二的人物是毛泽东;图三的人物是邓小平.
(2)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剧变:第一次剧变是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第二次剧变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三次剧变是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孙中山:热忱的爱国情操;坚持不懈的探索;天下为公的情怀;敢于牺牲的精神.
故答案为
(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富裕之路.
(3)如孙中山:热忱的爱国情操;坚持不懈的探索;天下为公的情怀.
 
24.思想篇
(1)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召开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2)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
思想上: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政治上: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上: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党的革命阶段 遵义 会议的召开同样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4)1992年是中国共产党深化改革的一年,召开了 十四大 会议,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邓小平南方讲话 和 中共十四大 以后,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你认为先进的思想、进步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考点】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9P:遵义会议;D9: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南巡讲话.识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规定.
(3)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明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
(4)本题主要考查十四大和邓小平南方讲话.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如先进的思想、进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
【解答】(1)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召开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们都是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
(4)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先进的思想、进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或者说影响着历史进程但不起决定作用”即可.
故答案为: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遵义会议.
(4)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
(5)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25.(土地篇)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
“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孙中山《民生主义》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以看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图一到图四)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材料四
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
﹣﹣新华网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三农”问题?
(4)从古至今,什么因素促使政府要及时调整土地生产关系?
【考点】C4:土地改革;94:孙中山的历史功绩;CA:三大改造;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直接设问形式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1)解题时抓住“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同盟会纲领”等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同盟会的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平均地权指的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据材料“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可知,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是耕者有其田.
(2)1950年﹣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年﹣1956年底,我国引导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起来;1958年我国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一大二公”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4)从古至今,促使政府要及时调整土地生产关系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
(2)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答出两点即可)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17年5月28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