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29 22: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5分,每小题1分)
1.(  )的使用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A.石锤
B.骨耜
C.青铜农具
D.铁农具
2.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3.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西周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4.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派张骞出使西域
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世界,有一项发明既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与保存提供重要条件,东汉时改进这一发明技术的人是(  )
A.张仲景
B.华

C.蔡伦
D.祖冲之
6.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
7.某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等。据此判断,该班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8.《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管仲
9.重庆地区著名的古代石刻有(  )

1
)大足北山石刻
(2)大足宝顶山石刻
(3)乐山大佛
(4)潼南大佛。
A.(1)(2)(4)
B.(1)(2)(3)
C.(1)(3)(4)
D.(2)(3)(4)
10.5、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副著名浮雕,它表现了中国近代那一次重大事件?(  )
A.1919年五四运动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49年渡江战役
D.1839年虎门销烟
11.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民主”,“科学”
12.“这个伟大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为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胡锦涛).“这个伟大事件”是(  )
A.
B.
C.
D.
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七七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14.进攻钓鱼城,中炮死于温泉峡的蒙古大汗是(  )
A.汪德臣
B.蒙哥
C.忽必烈
D.也速答儿
15.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的地点是(  )
A.桂园
B.林园
C.红岩村13号
D.曾家岩50号
 
二、判断题(5分,每小题5分)
16.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
1894﹣﹣1895
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

A
”;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
B
”;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C
”。
(1)两次战争都发生在18世纪。  
(2)两次战争后中国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3)两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都割让了领土、开放了通商口岸给列强。  
(4)《马关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三、填图题(5分,21小题2分,22小题3分)
17.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上,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长征途中召开的转折会议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C、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
18.(
1

观察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辽东
B、临洮
(2)从图中可知,长城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四.材料题(13分,其中23小题6分,24小题7分)
19.材料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在国外,许多外国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材料二: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文化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晴民国卷》
材料三: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孔子的哪一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汉武帝采纳思想家的什么主张确立了这一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1942年4月3日,由郭沫若编写的哪一历史剧在重庆成功首演?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材料一: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策略,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和吐鲁番,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清军收复喀什葛尔,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二: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更长。
﹣﹣《紅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三:如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军收复新疆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材料三的历史事件是哪一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该历史事件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启示?
(4)综上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五、问答题(12分,25小题6分,26小题6分)
21.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我国从古到今历史上出现了多次著名的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哪条措施最直接触动了旧贵族利益的奶酪?通过变法秦国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指什么制度?
(2)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冲破重重阻碍进行改革,使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这位少数民族首领进行了哪一次改革?
(3)1978年中共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2.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于哪一年成立?
(2)1936年中共促成哪一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中国共产党在14年全民族抗日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3)追溯历史,在中共领导下,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我国对外开放最初的形式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2016-2017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15分,每小题1分)
1.(  )的使用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A.石锤
B.骨耜
C.青铜农具
D.铁农具
【考点】2J: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以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知识.
【解答】铁农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故选D.
 
2.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考点】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V: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要注意题干中“最早”、“全国统一使用”等关键词.
【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故答案选A.
 
3.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西周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考点】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疆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的开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西汉时期的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新疆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
故选B.
 
4.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派张骞出使西域
【考点】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着重考查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从而巧妙地解决了王国问题.A项是秦朝建立后的措施,B项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D项是汉武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故选C.
 
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世界,有一项发明既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与保存提供重要条件,东汉时改进这一发明技术的人是(  )
A.张仲景
B.华

C.蔡伦
D.祖冲之
【考点】3K: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纸张发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故选C.
 
6.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
【考点】3R: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
【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C.
 
7.某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等。据此判断,该班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42:赤壁之战;43:三国鼎立的形成;46: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重要史实,知道其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解答】“三国鼎立”“人口南迁”“人口南迁”都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内容,这一时期,封建国家出现了大分裂,政权分立,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的开发,我国的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而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故选D.
 
8.《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管仲
【考点】2E: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9.重庆地区著名的古代石刻有(  )

1
)大足北山石刻
(2)大足宝顶山石刻
(3)乐山大佛
(4)潼南大佛。
A.(1)(2)(4)
B.(1)(2)(3)
C.(1)(3)(4)
D.(2)(3)(4)
【考点】5L: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以大足北山石刻、大足宝顶山石刻、潼南大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重庆地区著名的古代石刻.
【解答】重庆地区著名的古代石刻有大足北山石刻、大足宝顶山石刻、潼南大佛,反映了石刻艺术的高超.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
故选A.
 
10.5、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副著名浮雕,它表现了中国近代那一次重大事件?(  )
A.1919年五四运动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49年渡江战役
D.1839年虎门销烟
【考点】81:林则徐虎门销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解答】由浮雕图可以看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6月25日,林则徐率领人们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不愧是民族英雄.
故选D.
 
11.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民主”,“科学”
【考点】9B: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时代诉求;“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故选C.
 
12.“这个伟大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为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胡锦涛).“这个伟大事件”是(  )
A.
B.
C.
D.
【考点】9K: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联系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故选A.
 
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七七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考点】A4: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A1: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A2:西安事变;A7:南京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七七事变;1936年,西安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故选B.
 
14.进攻钓鱼城,中炮死于温泉峡的蒙古大汗是(  )
A.汪德臣
B.蒙哥
C.忽必烈
D.也速答儿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进攻钓鱼城,中炮死于温泉峡的蒙古大汗为切入点,考查南宋灭亡.
【解答】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军进攻钓鱼城,遭遇宋军顽强抵抗,蒙哥在战斗中中炮死于温泉峡.
故选B.
 
15.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的地点是(  )
A.桂园
B.林园
C.红岩村13号
D.曾家岩50号
【考点】AE: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以“《双十协定》”为切入点,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
【解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桂园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故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的地点是桂园.
故选A.
 
二、判断题(5分,每小题5分)
16.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
1894﹣﹣1895
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

A
”;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
B
”;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C
”。
(1)两次战争都发生在18世纪。 B 
(2)两次战争后中国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A 
(3)两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都割让了领土、开放了通商口岸给列强。 C 
(4)《马关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8A: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1)本题以“鸦片战争从1840年至1842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时间.
(2)本题以“中英《南京条约》”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结果.
(3)本题考查的是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
(4)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危害.
(5)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1)依据表格“鸦片战争从1840年至1842年;甲午战争从1894年至1895年”可知,这两次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不是18世纪.所以填B.
(2)依据表格“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可知,这两次战争后中国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所以填A.
(3)依据表格可知,表格中没有提到“两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都割让了领土、开放了通商口岸给列强”,所以填C.
(4)依据表格“中日《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马关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正确,故填B.
(5)依据表格“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表格中没有涉及的.所以填C.
故答案为:
(1)B.
(2)A.
(3)C.
(4)B.
(5)C.
 
三、填图题(5分,21小题2分,22小题3分)
17.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上,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长征途中召开的转折会议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C、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
【考点】9O: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中的知识点,重点掌握长征途中会师的地点和召开会议的地点.
【解答】由地图看出:下框在贵阳北部,应填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地点:遵义.上框在会宁附近,应填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会宁.1934年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江西境内,应填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
故答案为:
 
18.(
1

观察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辽东
B、临洮
(2)从图中可知,长城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考点】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以秦长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解答】(1)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的“万里长城”.
(2)从图中可知,长城修筑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故答案为:
(1)
(2)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四.材料题(13分,其中23小题6分,24小题7分)
19.材料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在国外,许多外国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材料二: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文化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晴民国卷》
材料三: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孔子的哪一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汉武帝采纳思想家的什么主张确立了这一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1942年4月3日,由郭沫若编写的哪一历史剧在重庆成功首演?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2O:老子和孔子;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BB: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孔子和汉武帝为切入点,考查儒家学说.
(2)本题以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分析史料能力.
(3)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要入点,考查分析问题能力.
(4)本题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答】(1)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2)由材料二“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我国文化的特点是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1942年4月3日,由郭沫若编写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成功首演.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是儒家思想,抗战文化都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色,创造出更辉煌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化.
故答案为:
(1)儒家思想(或仁政的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屈原》.
(3)儒家思想,抗战文化都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或儒家思想,抗战文化与文化自信是因果关系.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色,创造出更辉煌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化.
 
20.材料一: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策略,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和吐鲁番,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清军收复喀什葛尔,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二: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更长。
﹣﹣《紅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三:如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军收复新疆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材料三的历史事件是哪一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该历史事件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启示?
(4)综上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89:左宗棠收复新疆;AA: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E3:“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材料一“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策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清军收复新疆的原因.
(2)本题以材料二“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的史实.
(3)本题以材料三“香港回归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香港回归、台湾问题.
(4)本题考查的是综上材料得到的认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策略”可知,清军收复新疆的原因是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策略;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
(2)依据材料二“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可知,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3)依据材料三“香港回归图”可知,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得出的启示是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港澳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4)综合以上材料得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职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故答案为:
(1)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策略;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
(2)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港澳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职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五、问答题(12分,25小题6分,26小题6分)
21.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我国从古到今历史上出现了多次著名的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哪条措施最直接触动了旧贵族利益的奶酪?通过变法秦国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指什么制度?
(2)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冲破重重阻碍进行改革,使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这位少数民族首领进行了哪一次改革?
(3)1978年中共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考点】2F:商鞅变法;49:北魏孝文帝改革;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2)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
(3)本题以改革开放为依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
(4)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1)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措施直接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时期,为了学习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等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3)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强盛;我们要坚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等.
故答案为:
(1)奖励军功;封建制度.
(2)孝文帝改革.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强盛;我们要坚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等.(言之有理即可)
 
22.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于哪一年成立?
(2)1936年中共促成哪一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中国共产党在14年全民族抗日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3)追溯历史,在中共领导下,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我国对外开放最初的形式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考点】A2:西安事变;C1:新中国成立;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最初形式.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所学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国共十年内战是从1927年到1937年.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期十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吸收了外资侨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故答案为:
(1)1921年.
(2)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4)创办经济特区.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17年5月28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