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
1.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xuán 律
咬文
jiáo 字
谈笑风shēng 。
2.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①﹣﹣⑤必做,⑥和⑦中任选一题)
① ,不亦乐乎?(《<论语>八则》)
②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墓对联)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朱自清《春》)
⑥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新陈代谢规律的一组诗句是: , 。
⑦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的句子是: , 。
3.选出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伟人细胞》作者是我国当代女作家秦文君.作品塑造了一位急切地想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又冲动而缺少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主人公贾里的形象
B.《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品中塑造了鲁迅的儿时好友双喜、阿发等人,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那种纯朴、善良、好客、憨厚的可贵品质
C.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梵天寺木塔》一文,通过建筑家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技艺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这样的情节: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少年节制会”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
4.阅读陈羽的一首诗《从军行》,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的画面。
(2)诗歌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5.综合性学习。
光明中学初一(1)班学习了“《狼》专题”内容,假如你也是其中一位,请完成:
(1)请你写出两个有关狼的成语。
(2)班上举行辩论会,对是否该保护“狼”这种野生动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
理由: 。
二、
6.阅读《端午日》(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按先后顺序概括本段主要描述的三个场面。
①
②
②
(2)文段开头连用三个“莫不”,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3)当龙舟竞渡到白炽化阶段时,作者用“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作结。你认为这种写法好吗?为什么?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 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憧憬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④ 。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⑤ 。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⑥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⑦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⑧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根据④⑤段的内容,模仿①②段的首句,请在横线上写出该段的中心句。
第④段首句:
第⑤段首句:
(3)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4)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从语言方面品析)
读书卡片篇名:《春是春天的春》
作者:鲍尔吉 原野摘句: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品析:
(5)认真阅读本文第⑤段,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作者与朱自清描写春草的不同点。
【链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
朱自清《春》)
8.根据课内文言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遽契其舟 ②鞭数十
③沿溯阻绝 ④意暇甚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9.阅读下面【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⑤者哉!”
(《韩诗外传》)
注释:①敧: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⑤覆:倾覆。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每句只断一处)
①学
而
不
思
则
罔
②孔
子
使
子
路
取
水
试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 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和 应该结合。
(4)请任选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所受的启发。
三、作文
10.题目:阅读,曾让我感动
要求:
①以“阅读,曾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1.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xuán 旋 律
咬文
jiáo 嚼 字
谈笑风shēng 生 。
【考点】16: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解答】“xuán
律”应为“旋律”;“咬文
jiáo
字”应为“咬文嚼字”;“谈笑风shēng”应为“谈笑风生”.
答案:旋
嚼
生
2.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①﹣﹣⑤必做,⑥和⑦中任选一题)
①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论语>八则》)
②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墓对联)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朱自清《春》)
⑥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新陈代谢规律的一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⑦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的句子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①有朋自远方来
②不见曦月(注意“曦”的书写)
③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意“郎”的书写)
④青山有幸埋忠骨
⑤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意“残夜”的书写)
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注意“蛙”的书写)
3.选出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伟人细胞》作者是我国当代女作家秦文君.作品塑造了一位急切地想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又冲动而缺少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主人公贾里的形象
B.《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品中塑造了鲁迅的儿时好友双喜、阿发等人,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那种纯朴、善良、好客、憨厚的可贵品质
C.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梵天寺木塔》一文,通过建筑家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技艺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这样的情节: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少年节制会”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
【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要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出自的作品,然后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解答】A.正确;
B.《社戏》选自《呐喊》;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4.阅读陈羽的一首诗《从军行》,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的画面。
(2)诗歌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考点】EJ:边塞征战诗.
【分析】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找出诗句中描写景物的字词,发挥想像,生动地描绘景物的场面,可从声形方面增加细节描写,使用修辞手法.寒风猛烈地肆虐着大地,湖边的冻泥纷纷地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也被呼啸而过的狂风吹散殆尽,有的枝梢甚至“啪”的一声被风吹折坠地.(意思对即可)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将士”一词与“卫国”有关,抓住“直上”来理解将士们的精神品质所在,点明烘托的手法.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答案:
(1)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
(2)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精神.
5.综合性学习。
光明中学初一(1)班学习了“《狼》专题”内容,假如你也是其中一位,请完成:
(1)请你写出两个有关狼的成语。
(2)班上举行辩论会,对是否该保护“狼”这种野生动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 应该保护“狼”这种野生动物
理由: 因为狼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它对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和它和平相处 。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成语掌握.第二小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有狼的成语有很多: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杯盘狼藉、狼烟四起、引狼入室、狼奔豕突等.任选其中两个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和语言表达.作答时,可任选一个观点,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充分有力且合理即可.不应该保护的理由可是狼过于凶残,会对人或其他动物造成伤害.应该保护的理由是狼也是一种生灵,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的朋友.
答案:
(1)(共2分)成语: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2)答案示例:观点:A应该保护“狼”这种野生动物.理由:因为狼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它对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和它和平相处.
B不该保护“狼”这种动物.因为狼这种动物太凶残了,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为了避免后患,我们应该消灭它.(有观点,有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
6.阅读《端午日》(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按先后顺序概括本段主要描述的三个场面。
① 人们来到河边看划船
② 赛龙舟的盛况
② 优胜者领赏
(2)文段开头连用三个“莫不”,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3)当龙舟竞渡到白炽化阶段时,作者用“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作结。你认为这种写法好吗?为什么?
【考点】9C: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①人们来到河边看划船;②赛龙舟的盛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①中心是人们出城到河边看划船.②段描写赛龙舟的盛况.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三个“莫不”构成排比,写出了观看赛龙舟的人数之众以及人们参与热情之高.
(3)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运用想象,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进一步渲染了赛龙舟的热烈气氛.
答案:
(1)(共3分,每点1分)①人们来到河边看划船;②赛龙舟的盛况;③优胜者领赏.
(2)2分)写出了观看赛龙舟的人数之众以及人们参与热情之高.
(3)3分)这种写法好.这是虚写,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进一步渲染了赛龙舟的热烈气氛.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 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憧憬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④ 春是春水的春 。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⑤ 春是春草的春 。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⑥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⑦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⑧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根据④⑤段的内容,模仿①②段的首句,请在横线上写出该段的中心句。
第④段首句: 春是春水的春
第⑤段首句: 春是春草的春
(3)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4)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从语言方面品析)
读书卡片篇名:《春是春天的春》
作者:鲍尔吉 原野摘句: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品析: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认真阅读本文第⑤段,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作者与朱自清描写春草的不同点。
【链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
朱自清《春》)
【考点】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通过描写春节时蕴含的春意,还有春天时的春水、春雪、春草、春耕,表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给人们带来各种美景,展示了生命的力量,蕴含着开张奔放的活力,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激情呼唤春的生命力量.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所谓线索,就是在文本中起串联全篇作用的物体或是感情.根据本文的内容可知,本文采用并列式,分别写了春天的节日,春天的雪,春天的节气,春天的草,春天的耕作.所以本文是以春为线索.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第四段所写为春天的水,第五段所写为春天的草,再仿照前几段第一句的格式可拟写为:春是春水的春和春是春草的春.
(3)本题考查文章结构,根据文本的内容可知,分别写了春天的节日,春天的雪,春天的节气,春天的草,春天的耕作.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格式相同,所以文章格式是并列式, 这样显得结构紧凑,整齐美观.
(4)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本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掌握的考查.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整体描写,因此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将小草的色,形状与给人的感受结合在一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描写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主要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从面上来写草,侧面表现了春草的气势.朱自清《春》中的草嫩、绿、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十分可爱;而本文中的草除了密(多)、绿外,还很广,肆意奔放,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答案:
(1)(共2分)本文以“春”为线索.
(2)(共2分)④春是春水的春.⑤春是春草的春.
(3)(共4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或排比段结构),显得结构紧凑,整齐美观.
(4)(共4分)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到2种修辞手法得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之情.
(5)(共4分)《春》一文中采用拟人手法,点面结合地写出了早春时节春草的勃勃生机以及带给人们的欢乐;本文第⑤段全段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盛春时节春草的蓬勃生机和给人的艺术美感.
8.根据课内文言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遽契其舟 契:雕刻 ②鞭数十 用鞭子打
③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的船) ④意暇甚 暇:空闲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解答】(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匆忙刻舟求剑.契:雕刻.
②句意为:用鞭子打了几十下.鞭:用鞭子打.
③句意为: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溯:逆流而上(的船).
④句意为:神情悠闲得很.暇:空闲.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澈:到水底;句意为: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
答案:
(1)①契:雕刻②鞭:用鞭子打③溯:逆流而上(的船)④暇:空闲
(2)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
9.阅读下面【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⑤者哉!”
(《韩诗外传》)
注释:①敧: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⑤覆:倾覆。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每句只断一处)
①学
而
不
思
则
罔
②孔
子
使
子
路
取
水
试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 态度 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学习 和 思考 应该结合。
(4)请任选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所受的启发。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甲.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乙: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丙: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节奏.先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在连词“则”前面断开.②在主语“孔子”后断开.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的理解:喟然:感叹.恶:哪里,怎么.
(3)本题考查为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谈论的是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丙文谈论的是做人要谦虚,不能自满,自高自大.所以都是学习态度.乙文讲的是学习和思考要结合的道理.
(4)对作品进行有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需要在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
甲文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上.乙文从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上谈.丙文从做人要谦虚上谈.
答案:
(1)(2分,每题1分)①学而不思
/
则罔
②孔子
/
使子路取水试之
(2)(2分,关键词为“喟然”“
恶”)孔子感慨地叹息说:“唉!哪里有灌满了而不翻倒的呢?”
(3)态度
学习和思考
(4)略
三、作文
10.题目:阅读,曾让我感动
要求:
①以“阅读,曾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考点】L1: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初次见到该作文,一定会大跌眼镜,这是一个太普通的作文题目了,从小学就写过很多次,但我们转化一下思路,越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作文题目,能写出新意难度非常大,也非常难能可贵.
【审题立意】文题中“感动”一词为关键词,既体现了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是“感动”的原因,文章可以围绕自己在多年的阅读过程中所获得心灵体验的进步来选择材料,由此表达出内心的感动之情.这样来理解文题,文章内容切题,重点也突出.
【思路创新】“阅读“可以是本义,也可以是它的比喻义,本意即读书.比喻义可以写“阅读”世上的一切东西,写比喻义可能更容易得高分.
【文体选择】记叙文、记叙散文、议论文都可以.
【解答】【例文】
阅读,曾让我感动
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亮一盏小灯,拥一本好书,任泪水涌出了眼眶.
无云时借两缕阳光暖暖身子,有雨时对着雨儿倾诉心肠.闲暇时静坐读书,在书中感悟古今中外的悲喜人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一次又一次地被阅读感动.
我曾被唐诗宋词中文人的大情怀所感动过.我仿佛看到范希文在岳阳楼上悲壮地呼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聆听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赤诚吟哦.是啊,帝王昏庸,官场黑暗,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多少有志之士沉迷在温柔乡忘了社稷江山黎民百姓,雄心壮志一点一点被西湖歌舞销蚀,追名逐利最终害了自己苦了百姓.红尘世俗莫不如此,就连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慨叹“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连在朝堂之上让贵妃磨砚,力士脱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也游山玩水去也.满身正气怎能在官场上污了自己?盛唐也罢大宋也好,是杜拾遗、范文正公们,酿一坛烈酒,留后人畅饮;播一份正义,嘱咐岁月收藏.
我也曾被元曲杂剧中的男女痴情所感动.她是大府千金小姐,他是十年寒窗穷书生,她女伴男装入学府对他倾心,无奈他太过愚钝不知她是女郎,两人的情愫,感天动地,她是祝英台,他是梁山伯,他许她一个承诺,生生世世,他还她个化蝶,缠缠绵绵,比翼双飞.这样的爱情,被珍藏在书中,吟诵其中的一字一句,像一杯清茶,时久弥香,永世不忘.
又何人让我潸然泪下?《史记》中的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汉家天子早已换人,可你依旧拿着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眺望远方,痴痴地等,痴痴地盼,守候一份忠义气节,你足以让我感到动!
我细细地咀嚼文字,细数阅读带给我的感动.嗅着袅袅不绝的书香,让感动流过每一条血脉,打开心扉,让感动静静地在心中荡漾,把泛起点点的涟漪,永久珍藏.
日记里留下如下诗句:昨夜寒窗月下,浅斟慢吟品茶,一帘清雨悬挂,书香漫卷泪花.
2017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