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蜡
烛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偷袭(xí)
手臂(bèi)
珍藏(cáng)
B、附近(fǔ)
埋葬(zàng)
掩护(yǎn)
C、间歇(jiàn)地窖(jiào)匍匐(pú)
D、瓦砾(lì)
腋窝(yè)
僵硬(yèng)
2、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3、文学知识填空。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
4、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
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
了,但是它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
A、耸立
闪耀
淹没
闪烁
B、耸立
闪烁
埋没
闪耀
C、矗立
闪耀
埋没
闪烁
D、矗立
闪烁
淹没
闪耀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B、这个红军战士侧着身子躺着,一只手臂张开,另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好像想躺得舒服一点儿。
C、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D、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
6、“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说说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
)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②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
③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④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⑤“看呀!”那红军说
⑥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⑦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⑧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⑨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
)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⑩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ū
gōng(
);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11)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jīng
rǎo(
)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12)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1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7、在原文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8、选文中两次出现“这时候”,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时候。
9、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这有什么特殊意味?
10、第⑦段对蜡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1、请找出第⑨段描写老妇人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12、画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3、为什么在第(12)段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的母亲”和“苏联青年”?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1)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
)
(2)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
)
15、根据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填一个词语。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的具体行动。
伯诺德夫人:
大儿子杰克:
小女儿杰奎琳:
17、“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分句,分别运用了
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
又
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成分写出了德军的
。
18、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19、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表达实践
20、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故事情节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中考链接
21、1999年5月8日在北约空袭我驻南联盟使馆时,《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同时殉职。左图是朱颖烈士生前设计的一幅题为《不要让和平蒙上鲜血》公益广告。请认真看图,按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2、说明顺序合理,语句通顺。3、不超过
100
个字。
妙语精华
二战题材电影作品十大名句
1
.不见鬼子不拉弦儿。——
出处:《地雷战》(中国)
2.我们是伞兵,理应被包围
。——出处:《兄弟连》(美国)
3.好,那么就结束了吧!受枪杆子的威胁,今天的排练只排了12分钟,就这样!晚上的演出够瞧的……——出处:《虎口脱险》
(法/英)
4.这是一场游戏,只要你先赢得一千分,就可以得到一辆真的坦克。——出处:《美丽人生》(意大利)
5.上帝保佑英国!我们做自己的上帝,自己捍卫自己的尊严。——出处:《伦敦上空的鹰》(英国)
6.中国是不会亡的
。——
出处:《孤岛天堂》(中国香港)
7.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象你们这样卑劣!——
出处:《虎虎虎》(美国)
8.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出处:《血战台儿庄》(中国)
9.不说总有不说的理由。——出处:《望乡》(日本)
10.现在已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名义,我们宣誓,我们将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来争取最后的胜利。”——出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苏联)
3、蜡烛
1、C
2、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极度疲劳。3、前苏联
西蒙诺夫
老妇人(老玛利·育乞西)
象征母亲的眼泪
4、A
5、B
6、这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7、bèn
mú
鞠躬
惊扰
8、第③段的“这时候”是指当那一连红军已经占领了那座桥,再没炮弹落在方场上的时候;第⑨段的“这时候”是指当红军战士围着坟堆静默的时候。9、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10、一方面是照应上文,对烛光进一步交代,另一方面这微弱的烛光也象征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11、动词略。老妇人庄严而郑重的举动表现了她内心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12、环境;勾勒出战争破坏后的景象,控诉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13、不写出姓名,揭示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情同母子。14、(1)名词(2)形容词15、C
16、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拿走蜡烛。17、夸张;紧张
憎恨;凶恶
18、厄运指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必遭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19、机智、勇敢、镇定
20、略
21、一只和平鸽,从长城上飞过,
上方写着“不要让和平蒙上鲜血”,下方写着“热爱和平,热爱我们的家”,其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这告诉我们,要热爱和平,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