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周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综合运用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周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综合运用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30 17: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周周测】
第 14周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综合运用)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以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解的方程组是( )
A. B. C. D.
2.王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如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千米)与行进时间t(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3.如图,直线y=x+与y=kx﹣1相交于点P,点P的纵坐标为,则关于x的不等式x+>k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2·1·c·n·j·y
A. B.
C. D.
4.明君社区有一块空地需要绿化,某绿化组承担了此项任务,绿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绿化组完成的绿化面积S(单位:m2)与工作时间t(单位: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绿化组提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完成的绿化面积是( )
A.300m2 B.150m2 C.330m2 D.450m2
5.直线:y=x+b与直线:y=x+c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x+b<x+c的解集为( )21·世纪*教育网
A.x>1 B.x<1 C.x>-2 D.x<-2
6.若关于x不等式组有且只有四个整数解,且一次函数y=(k+3)x+k+5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则符合题意的整数k有( )个.【版权所有:21教育】
A.4 B.3 C.2 D.1
7.某兴趣小组做实验,将一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倒置(如图),并设法使瓶里的水从瓶中匀速流出.那么该倒置啤酒瓶内水面高度h随水流出的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8.如图,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D→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y与点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 B. C. D.
9.巫溪某中学组织初一初二学生举行“四城同创”宣传活动,从学校坐车出发,先上坡到达A地后,宣传8分钟;然后下坡到B地宣传8分钟返回,行程情况如图.若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保持不变,在A地仍要宣传8分钟,那么他们从B地返回学校用的时间是( )
A.45.2分钟 B.48分钟 C.46分钟 D.33分钟
10.甲、乙两车沿同一平直公路由A地匀速行驶(中途不停留),前往终点B地,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S(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①甲、乙两地相距210千米;
②甲速度为60千米/小时;
③乙速度为120千米/小时;
④乙车共行驶3小时,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一蜡烛高20 厘米,点燃后平均每小时燃掉4厘米,则蜡烛点燃后剩余的高度h(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0≤t≤5).www-2-1-cnjy-com
12.若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与直线y=2x﹣1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一次函数y=kx+b与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平行且经过点(1,-1),则b的值为______.
14.某公司制作毕业纪念册的收费如下:设计费与加工费共1000元,另外每册收取材料费4元,则总收费y与制作纪念册的册数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
15.如图,直线y=2mx+4m(m≠0)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OA为边在x轴上方作等边△AOC,则△AOC的面积是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的坐标分别为(-1,1)、(-1,-3)、(5,3)、(1,3),则其对称轴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x轴上有一点C(﹣4,0),点P为直线一动点,当PC+PO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
18.对于一次函数,当自变量的取值为时,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为,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 .
19.甲、乙两人在直线道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跑步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秒后,乙才出发,在跑步的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米)与甲出发的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乙到终点时,甲距终点的距离是_______米.
20.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ABC=60°,BC与x轴交于点C.动点P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运动(不与A、C重合),同时动点Q从C点出发沿C-B-A向点A运动(不与C、A重合)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若当△APQ的面积最大时,y轴上有一点M,第二象限内存在一点N,使以A、Q、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 则点N的坐标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0分)
21.(10分)一次函数(b为常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2,0),与y轴交于点B,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2,m).
(1)求点C的坐标及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过点C的直线与y轴交于点D,且,求点D的坐标.
22.(10分)已知动点以的速度沿图1所示的边框从→→→→→的路径运动,记的面积为, 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求图1中、的长及边框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2)求图2中、的值.
23.(10分)如图,直线l1:y1=?x+m与y轴交于点A(0,6),直线l2:y2=kx+1分别与x轴交于点B(-2,0),与y轴交于点C.两条直线相交于点D,连接AB.
(1)求两直线交点D的坐标;
(2)求△ABD的面积; (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4.(10分)有一科技小组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历时7分钟同时到达C点,乙机器人始终以60米/分的速度行走,如图是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他们的行走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米,甲机器人前2分钟的速度为 米/分;
(2)若前3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不变,求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3)若线段FG∥x轴,则此段时间,甲机器人的速度为 米/分;
(4)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5)直接写出两机器人出发多长时间相距28米.
参考答案
2.C.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刚开始行进的y一直在增加,中间修车的时候y没有改变,后面y又在增加,后面增加的速度比前面要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A.
【解析】先把y=代入y=x+,得出x=﹣1,再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1时,直线y=x+都在直线y=kx﹣1的上方,即不等式x+>kx﹣1的解集为x>﹣1,然后用数轴表示解集.先把y=代入y=x+,得=x+,解得x=﹣1.当x>﹣1时,x+>kx﹣1,所以关于x的不等式x+>kx﹣1的解集为x>﹣1,用数轴表示为:.故选A.【出处:21教育名师】
4.B.
【解析】如图,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
解得 .
故直线AB的解析式为y=450x﹣600,
当x=2时,y=450×2﹣600=300,
300÷2=150(m2).
故选B.
5.B.
【解析】求x+b<x+c,实际上就是看两个函数图形中,在上面时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6.D.
【解析】解不等式组得,<x≤2,∵不等式组有且只有四个整数解,
∴其整数解为:﹣1,0,1,2,∴﹣2≤<﹣1,即﹣4≤k<﹣2.
∵一次函数y=(k+3)x+k+5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解得﹣5≤k<﹣3,
∴﹣4≤k<﹣3,∴k的整数解只有﹣4.故选D.
7.A.
【解析】根据啤酒瓶内水面高度h随水流出的时间t变化的规律即可求出答案.变化的规律是先慢后快的两段,因为是匀速,所以表现在图象上为直线.21*cnjy*com
8.B.
【解析】(1)当点P沿O→C运动时,
当点P在点O的位置时,y=90°,
当点P在点C的位置时,
∵OA=OC,
∴y=45°,
∴y由90°逐渐减小到45°;
(2)当点P沿C→D运动时,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y≡90°÷2=45°;
(3)当点P沿D→O运动时,
当点P在点D的位置时,y=45°,
当点P在点0的位置时,y=90°,
∴y由45°逐渐增加到90°.
故选:B.
9.A.
【解析】由图象可知校车在上坡时的速度为200米每分钟,长度为3600米;下坡时的速度为500米每分钟,长度为6000米;又因为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不变,总路程相等,根据题意列出各段所用时间相加即可得出答案.由上图可知,上坡的路程为3600米, 速度为200米每分钟;下坡时的路程为6000米,速度为6000÷(46﹣18﹣8×2)=500米每分钟;由于返回时上下坡互换,变为上坡路程为6000米,所以所用时间为30分钟;停8分钟;下坡路程为3600米,所用时间是7.2分钟;故总时间为30+8+7.2=45.2分钟.2-1-c-n-j-y
10.C.
【解析】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60÷1=60千米/时,故②正确,
则A、B两地的距离是:60×=210(千米),故①正确,
则乙的速度为:(60×2)÷(2﹣1)=120千米/时,故③正确,
乙车行驶的时间为:2﹣1=1(小时),故④错误,
故选C.
11.h=20-4t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蜡烛点燃后平均每小时燃掉4厘米,由此可得t小时燃掉4t厘米,所以蜡烛点燃后剩余的高度h(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是h=20-4t.
12.-1<b<1
【解析】解:联立,
解得
∵交点在第四象限,
∴,
解不等式①得,b>-1,
解不等式②得,b<1,
所以,b的取值范围是-1<b<1.
13.-4
【解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的性,可知平行的两直线的k值相同,可得k=3,然后把点(1,-1)代入可求得b=-4.21*cnjy*com
故答案为:-4.
14.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总收费y与制作纪念册的册数x的函数关系式为.
15.
【解析】分析:令y=0代入直线解析式得出点A的坐标,求出OA的长度,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21·cn·jy·com
解析:令y=0代入直线解析式得,
故答案为.
16.y=-x+2
【解析】观察可得,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是线段AD、BC的垂直平分线,对称轴与线段AD、BC的交点坐标是(0,2)、(2,0),设对称轴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可得,解得b=2,k=-1,所以对称轴的函数表达式为y=-x+2.【来源:21cnj*y.co*m】
17.
【解析】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利用轴对称画出图形,求出P点坐标即可.
解析:如图,作点C关直线AB的对称点D,连接OD,交直线AB与点P,此时PC+PO最小,连接AD.根据题意得,点A(﹣6,0),点B(0,6),∵ 点C(﹣4,0),∴点D(﹣6,2),设直线OD的解析式为 则有 解 得, ,所以P.
故答案为.
18.
【解析】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k>0时,把x=-2,y=-3;x=5,y=-6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得,
解得:,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y=-x-;
②当k<0时,把x=-2,y=-6;x=5,y=-3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得,
解得:,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y=x-.
故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y=-x-或y=x-.
19.175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甲的速度为:75÷30=2.5米/秒,
设乙的速度为m米/秒,则(m-2.5)×(180-30)=75,
解得:m=3米/秒,
则乙的速度为3米/秒,
乙到终点时所用的时间为: =500(秒),
此时甲走的路程是:2.5×(500+30)=1325(米),
甲距终点的距离是1500-1325=175(米).
20.
【解析】解:∵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x=0,y=4,y=0,x=-4,
∴A点坐标为:(-4,0),AO=4,BO=4,
∴AB=8,
∴∠BAC=60°,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CO=4,BC=8,
当P点在AO之间运动时,作QH⊥x轴.
∵,
∴,
∴QH=
∴S△APQ=AP?QH=t? =t2﹙0<t≤4﹚,
同理可得S△APQ=t?﹙8-t﹚=-t2+4t﹙4≤t<8﹚,
当t=4时S=-t2+4t此时取到最大值,
∴当△APQ的面积最大时,此时Q与B重合,
当以A、Q、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
AN1=8时,且AN1∥y轴,则N1(-4,-8),
AN2=8时,且AN2∥y轴,则N2(-4,8),
当N3点与C点重合坐标为:N3(4,0),
当AB是对角线,AE=AN=BE,设BE=x,则AE=AN=x,
∴在Rt△AEO中
AE2=EO2+AO2,
∴x2=(4-x)2+42,
解得:x=,
∴N(-4, ),
综上所述,点N的坐标为:(4,0)(-4,8)或(-4,-8)或(-4, ).
21.(1)C(-2,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2)D点坐标为(0,-1)或(0,3)
【解析】解:(1)把点A(2,0)代入,
∴ b=1.
把点C(-2,m)代入,解得m=2.
∴点C的坐标(-2,2),
∴ 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2)依题意可得B(0,1)
·=1

∴·=2
∴BD=2
∴D点坐标为(0,-1)或(0,3)
22.(1)BC=8cm,CD=6cm 边框围成图形面积=60cm2 ;(2)m =24cm2,n=17s.
【解析】解:(1)由图2可知从B→C运动时间为4s,
∴BC=2×4=8cm, (2分)
同理CD=2×(6﹣4)=4cm,DE=2×3=6cm (2分)
∴AF=BC+DE=8+6=14cm (2分)
∴边框围成图形面积=AF×AB﹣CD×DE=14×6﹣4×6=60cm2 .(2分)
(2)m=S△ABC=×AB×BC=24cm2, (3分)
n=(BC+CD+DE+EF+FA)÷2=17s. (3分)
23.(1)D点坐标为(4,3)(2)15;(3)x<4
【解析】(1)先得到两函数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解求出D的坐标;(2)由y2=
x+1可知,C点坐标为(0,1),分别求出△ABC和△ACD的面积,相加即可.(3)由图可直接得出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1)将A(0,6)代入y1=?x+m得,m=6;将B(-2,0)代入y2=kx+1得,k=
组成方程组得解得 故D点坐标为(4,3);
(2)由y2=x+1可知,C点坐标为(0,1),S△ABD=S△ABC+S△ACD=×5×2+×5×4=15;
(3)由图可知,在D点左侧时,y1>y2,即x<4时,出y1>y2.
24.(1)70米,95米/分;(2)y=35x﹣70;(3)490米;(4):两机器人出发1.2s或2.8s或4.8s相距28米.21教育网
【解析】(1)结合图象得到A、B两点之间的距离,甲机器人前2分钟的速度;(2)根据题意求出点F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EF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3)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答;(4)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即可;(5)分前2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7分钟三个时间段解答.21cnjy.com
解:(1)由图象可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0米,
甲机器人前2分钟的速度为:(70+60×2)÷2=95米/分;
(2)设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1×(95﹣60)=35,
∴点F的坐标为(3,35),
则,
解得,,
∴线段EF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35x﹣70;
(3)∵线段FG∥x轴,
∴甲、乙两机器人的速度都是60米/分;
(4)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0+60×7=490米;
(5)设前2分钟,两机器人出发xs相距28米,
由题意得,60x+70﹣95x=28,
解得,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