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春酒》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30 16:38:01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19.春酒
琦君,1918年出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橘子红了



经: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坛春酒”进献给汉献帝。




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
《雒难县志·民俗》:立春之日,人饮春酒。
山西民歌: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喝春酒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为了使春节更加欢庆的一种民俗。
正月所酿的酒
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
枸杞
gǒu

橄榄
gǎnlǎn
挑剔
tiāotī
如法炮制
páo
门槛
kǎn
过瘾
yǐn
家醅
pēi
煨炖
wēidùn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朗读课文吧!
酒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作者仅仅写了春酒吗?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作者如此怀念春酒,并自泡了八宝酒,那思乡感情排遣了吗?为什么?
少了家乡味
醇厚的思乡之情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迎新拜佛
许多禁忌
大人繁忙紧张
小孩很受拘束
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
让花厅供人请客
捧“八宝酒”为人助兴
民风之美
人情之美
春酒
过新年喝春酒(1~4)
喝会酒的风俗(5~8)
酿春酒思家乡(9~10)
风俗美
人情美
思乡
怀旧
家乡的味道
读了全文,说说怎样的八宝酒才有“家乡的味道”?
它要有一个浓浓的新年的氛围,种种风俗与禁忌使它的出现有着深远的意义;
邻里间相互请喝春酒,给它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家乡“起会”的风俗,其目的是为解人之急,从不上会的母亲,“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还捧出“一瓶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这又给八宝酒注入了淳厚的民风人情;
只有经过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的母亲酿造出的八宝酒,才会让子女回味无穷。
如今的作者是生活在异国他乡,再也不可能酿造出有“道地家乡味”的八宝酒了。那逝去的一切是那么清晰而美好地在记忆深处招摇,撩起许多感伤或甜美的心绪。
一、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三、课文第五段中提到“地点一定是我们家花厅”为什么要用“一定”?猜想一下是怎样的情况。
二、“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
玻璃罩檫得亮晶晶的”,这句话中的“巴结”一词有什么特点?
1.
作者在
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是
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巴结”一词属于贬词褒用,这里指人做事勤快。
3.
主要因为母亲热心,很乐于把花厅借给大家;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地方较为宽敞,请客比较适宜。
(1)
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地点燃了。
(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
(2)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邻里之间的亲密,大人对小孩特有的关爱)
(3)
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活泼可爱天真的小女孩)
(4)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母亲热情助人的朴实、快乐)
(1)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贪心、自在与得意
蜜蜂的肚子
“我”
鼓鼓的肚子
比喻
此处巧妙运用
的修辞手法,本体是
,喻体是
。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这里写“我”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写出了“我”
的神情。
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请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
胆怯与好奇
喜爱、珍惜
此处细节描写,把阿标叔
性格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
。“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春酒
家乡的味道
思乡怀旧
风俗美
人情美
悠悠岁月酒
滴滴春酒情
说说作者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妇女?
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的、慈爱温柔、灵性很强的农村妇女。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母亲的一言一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积累、吟咏有关“思乡、思亲”的诗歌名句和对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骨肉之思)
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想着远行人(游子之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恋人之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手足之思)
中秋赏月
无月圆
此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琦君《乡思》)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小时侯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酒杯载着我满满的情与愁
而如今
清清的
香香的
沾着母亲味道的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酒
过年的酒
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
朋友
别忘了
出门在外
也给自己斟一杯人生的春酒.
离家的孩子
九月九的酒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谢谢配合!886!!!19.《春酒》精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的。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更好的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而《春酒》正是这个单元中极具特色的一篇诗化散文。文章通过展现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具有淳厚、优美的意蕴。
教学设想:
八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对文字的理解也往往浮于表面。这篇诗化的散文,很适合学生阅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深入的品评语言,必然能充分领会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味。
教学环节的推进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课堂中以各个教学板块为依托,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明晰的课堂流程推进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以达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首先加大信息的呈现量,以弥补学生信息量不足的劣势。其次,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乡的背景中学习课文,以便更好的理解思乡的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2.通过解读语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2.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文中流淌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体味作品舒放自然、充满情趣的语言,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故乡的云。
二、作者简介:
琦君,1918年出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显示:《橘子红了》图片。
三、解题:
关于春酒

酒:
①正月所酿的酒;
②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
③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

经: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坛春酒”进献给汉献帝。
《雒难县志·民俗》:立春之日,人饮春酒。
山西民歌: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喝春酒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为了使春节更加欢庆的一种民俗。
四、预习反馈:
①注意红色字(加点字)的读音。
枸杞gǒu

橄榄gǎnlǎn
挑剔tiāotī
如法炮制páo
门槛kǎn
过瘾yǐn
家醅pēi
煨炖wēidùn
②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作者仅仅想念家乡的春酒吗?
五、整体感知。
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朗读课文吧!
1、酒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2、作者如此怀念春酒,并自泡了八宝酒,那思乡感情排遣了吗?为什么?
没有;少了家乡味
整体感知
春酒
过新年
迎新拜佛
大人繁忙紧张
民风之美人情之美
许多禁忌
小孩很受拘束
渴春酒
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
渴会酒
让花厅供人请客
捧“八宝酒”为人助兴
春酒
过新年喝春酒(1~4)
风俗美、人情美
家乡的味道
思乡怀旧
喝会酒的风俗(5~8)
酿春酒思家乡(9~10)
3、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他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我(儿时)
天真
调皮
可爱
人性之美
母亲
善良
勤快
热情

过新年
紧张
忙碌
兴奋
快乐
民俗之美
吃会酒
热情
亲密
温馨
人情之美

小花猫


风物之美
白宝酒


印花手帕


六、合作探究
1、读了全文,说说怎样的八宝酒才有“家乡的味道”?
它要有一个浓浓的新年的氛围,种种风俗与禁忌使它的出现有着深远的意义;
邻里间相互请喝春酒,给它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家乡“起会”的风俗,其目的是为解人之急,从不上会的母亲,“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还捧出“一瓶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这又给八宝酒注入了淳厚的民风人情;
只有经过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的母亲酿造出的八宝酒,才会让子女回味无穷。
如今的作者是生活在异国他乡,再也不可能酿造出有“道地家乡味”的八宝酒了。那逝去的一切是那么清晰而美好地在记忆深处招摇,撩起许多感伤或甜美的心绪。
2、、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在
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是
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
玻璃罩檫得亮晶晶的”,这句话中的“巴结”一词有什么特点?
“巴结”一词属于贬词褒用,这里指人做事勤快。
4、、课文第五段中提到“地点一定是我们家花厅”为什么要用“一定”?猜想一下是怎样的情况。
主要因为母亲热心,很乐于把花厅借给大家;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地方较为宽敞,请客比较适宜。
七、语言品味
(1)
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地点燃了。
(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
(2)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邻里之间的亲密,大人对小孩特有的关爱)
(3)
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活泼可爱天真的小女孩)
(4)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母亲热情助人的朴实、快乐)
八、细节赏析
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请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1)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此处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我”
鼓鼓的肚子),喻体是(蜜蜂的肚子
)。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这里写“我”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意)的神情。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喜爱、珍惜)。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此处细节描写,把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展示:
春酒——风俗美、人情美——家乡的味道——思乡怀旧
悠悠岁月酒
滴滴春酒情
九、人物分析
说说作者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妇女?
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的、慈爱温柔、灵性很强的农村妇女。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母亲的一言一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十、拓展迁移:童年——母亲——故乡——酒——思乡
1、积累、吟咏有关“思乡、思亲”的诗歌名句和对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2、思亲名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骨肉之思)
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想着远行人(游子之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恋人之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手足之思)
3、对联欣赏
中秋赏月
无月圆
此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琦君《乡思》)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诵读欣赏:《乡愁》余光中
用春酒仿写《乡愁》:
小时侯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酒杯载着我满满的情与愁
而如今
清清的
香香的
沾着母亲味道的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酒
过年的酒
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
朋友
别忘了
出门在外
也给自己斟一杯人生的春酒.
思乡音乐欣赏:
离家的孩子;九月九的酒
本文小结: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图片欣赏:
永远的记忆
谢谢配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