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30 19: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23.《马说》精心设计教案
二胡独奏《赛马》(配乐)
背景图片:《昭陵六骏》局部
马说
韩愈
参读:比喻之花: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里的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精警的比喻真是奇妙!它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来,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洁明了起来,而且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美妙的比喻简直是一朵朵色彩艳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试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
作者


运用比喻艺术说理的典范,中国及世界最早的人才论。——
(说:一种文体)
作者: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画像(配图)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因韩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称“韩昌黎”。
韩愈自幼勤奋苦读,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祭酒、刑部侍朗、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等职。
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汉魏六朝的绮靡文风,主张继承先秦两汉古文传统,主张为文明白通畅,对后代的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死后谥“文”,追赠礼部尚书。世称“韩文公”。
河南孟州韩园(配图)
正音读“马”
朗读正音:(此处有朗读链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朗读正音: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朗读正音: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读书译“马”
注释(加下划线者课文已注,加红色为重点词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本名孙阳
,春秋时人,善长相(xiàng)马。
而:转连,但是。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即使。
祇:只是。
辱:辱没。
于:介词,在。
奴隶人:仆役、马夫。
之:助词,的。
翻译: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那些仆役手里,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骈:两马并驾。
于:在。
枥:马槽。
之:助词,的。
以:凭借。
千里:日行千里。
翻译:(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
著称于世。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
食:吃。
或:有时。
尽:吃尽。
粟:小米,泛指粮食。
石:十斗。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其:代词,它,指千里马。
千里:日行千里。
而:顺连,不译。
食:通”饲”,喂养。
翻译: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是:这。
虽:虽然。
之:助词,的。
食:吃。
见:通“现”,表现。
翻译: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貌不能表现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尚且。
等:一样,等同。
安:怎么。
其:代词,它,指千里马。
翻译:想要它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之:策,用鞭子打;之,代词,它,指千里马。
以:介词,按照。
其:代词,它,指千里马。
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食,通“饲”,喂养;之,代词,它,指千里马。
尽其材:尽,竭尽。其,代词,它的,指千里马。材,通“才”,才能。
翻译: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按照千里马的食量让它吃饱,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鸣之:之,代词,它,指千里马;“鸣之”即听它嘶叫。“鸣”是词类活用。
而:转连,却。
其:代词,它的,指千里马。
策:鞭子。
而:顺连,不译。
临之:临,面对。之,代词,它,指千里马。
翻译: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其:难道。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
翻译: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品文问“马”
本文论点是哪一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写千里马遭遇终身不幸的是哪一句?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马”。
揭露“食马者”愚妄的是哪一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生动形象!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揭露“食马者”“不知马”。
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思想深刻
本文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关于人才的主张?
【难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人才才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
应当为人才提供相应的工作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和工作条件,如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经费等,提供远高于普通人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甚至应当“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不这样做,人才可能还不如常人。
本文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关于人才的主张?——比喻论证法。为什么采用比喻论证?
——请回想《比喻之花》
比喻之花——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的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精警的比喻真是奇妙!它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来,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洁明了起来,而且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美妙的比喻简直是一朵朵色彩艳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试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
——新颖奇特
请指出寓意
1.马:人
2.千里马:人才
3.伯乐: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
4.马说:人才论
——文学即人学
请完成下列兴趣题
A.有日行千里之能,有日行千里之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
B.有日行千里之能,无日行千里之名;
C.无日行千里之能,有日行千里之名;
D.无日行千里之能,无日行千里之名;
下面文句中的“马”,各是上面哪种?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A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
3.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B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AB
5.食马者。——D
6.天下无马!——AB
执卷诵“马”
朗读指导
下面几句,特别是加斜体的语气词,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或语气?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十分痛惜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陈述语气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提示与停顿;——反问,愤怒谴责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反问、质问;——痛心与嘲讽
熟读、背诵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掩卷记“马”
明星档案:韩愈(配图)
姓名:韩愈
字:退之
朝代:唐代
籍贯:河南河阳
文集:《昌黎先生集》
成就: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
代表作:《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注音
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sì也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马说:一种文体
伯乐:擅长相马的人
奴隶人:仆役
骈死:两马并驾
槽枥:马槽
一食:吃
尽粟一石:小米 泛指粮食
尽粟一石:十斗为一石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食马者:同“饲” 喂养
是马也:这
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安求其能千里:怎么
策之:用鞭子打 驱使
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与常马等:等同、一样
尽其材:通“才”,才能
执策而临之:鞭子
临之:面对
其真无马邪:难道
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不知马也:其实
翻译句子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那些仆役手里,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
著称于世。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它跟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把握主旨
揭露“食马者”“不知马”;
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理解性背诵默写
点明本文论点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写千里马遭遇终身不幸的句子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其真不知马也。
揭露“食马者”愚妄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世上寻“马”
难题:联系现实,举例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指导】还可以反证: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
【答案】本学期下述课文作者的经历都能证明。
1.
《我的母亲》的作者胡适,一生共获得35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那是因为有35个“伯乐”赏识。但解放前夕却不得已流亡美国做“寓公”,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在大陆一直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那是因为大陆没有“伯乐”赏识他。
2.
《我的第一本书》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牛汉:40年代就发表诗歌,
“伯乐”冯雪峰欣赏并把他调进出版社。但1955年被打成“胡风反党集团骨干分子”,“劳改”25年之后才获得解放,还度过两年牢狱生涯。
3.
《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遇到安妮·莎莉文老师才走出黑暗,并成为世界著名女作家,莎莉文老师就是她的伯乐。
4.
《云南的歌会》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沈从文,在最困窘时遇到“伯乐”郁达夫,走上文学道路,并最终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在世作家”。只有小学文凭时,遇到“伯乐”胡适聘他做大学讲师,最后成了北大教授。但郭沫若点名批判他是“反动作家”,此后停止文学创作。
5.
《吆喝》的作者萧乾,是二战中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驰骋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名重一时,剑桥大学聘他为新闻系终身教授,那么剑桥大学就是他的伯乐。但萧乾回国后被打成“右派”,到农场“劳动改造”,搁笔22年。
6.
《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汪曾祺,沈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的高材生,因为没有伯乐赏识,1958年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改造”。幸而江青赏识其才,让他担任样板戏《沙家浜》的主要执笔者——江青迫害过许多人,却也做过一回伯乐。
【更难题】
:联系现实,举例说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陈景润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但在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中学当数学教师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很不受学生欢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如果让他到工厂抡大锤,他还不如文盲的打工仔。
让爱因斯坦去做工人而非从事高能物理研究,他不但不能发现相对论,而且可能不如普通工人,因为他的动手能力确实不强,小学时制作的小板凳全班最差。
填带“马”的成语
(快)马加鞭  (汗)马功劳
(天)马行空  (老)马识途
(青)梅竹马  (心)猿意马
(走)马看花  (犬)马之劳
(招)兵买马  (指)鹿为马
(一)马当先  (万)马齐暗
(万)马奔腾  (单)枪匹马
(非)驴非马  (害)群之马
(秣)马厉兵  (塞)翁失马
(蛛)丝马迹
(盲)人瞎马
(人)困马乏  (金)戈铁马
(骑)马找马  (车)水马龙
(人)仰马翻  (悬)崖勒马
(兵)荒马乱 
趣味题: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马”

千里马
常马
快马
天马
黑马
骐骥……
劣马
野马
瞎马
害群之马
这些“马”是什么意思?
黑马:后来居上者。
其余自己解决。
韩愈是一匹怎样的“马?
是千里马,且是极为出色、千年一遇的千里马:
①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祭酒、刑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职。
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③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文以载道、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
⑤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但又是一匹不得志的千里马,一生三次被贬。
小资料:韩愈一生三次被贬
①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时,因关中大旱,上书“请宽免民徭而免田租”,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
②元和元年(806)召回长安授知国子博士,后又降职为河南令。
③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凤翔法门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力陈信佛之弊,结果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而且严令当日起程。韩愈仓促离家,家小随后也被逐出京城,12岁的女儿因病死于途中……
参读
(见本册课外古诗文背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请在地图上找到长安、潮州
小资料:韩愈在潮州
韩愈到潮州后多有政绩:
1.驱鳄鱼,为民除害;
2.请教师,创办学校;
3.计庸抵债,释放奴隶;
4.兴修水利,排涝抗旱。
潮州人民为纪念他建“韩文公祠”,并将流经潮州的一条江改名“韩江”。
广东潮州韩文公祠(配图)
广东潮州韩文公祠:注意下面匾额。(配图)
口译短文,然后说明其寓意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尾湛肤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呜,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 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战国策·楚策四》)
齿:年龄
驾:服
大行:太行
申:伸
湛:沉
阪:山坡
迁延:行动迟缓
遭:遇
攀:拉
紵衣:苎麻织的衣服
冪:覆盖
俛:俯
短文寓意
寓意和《马说》一致: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涉世论“马”
回头改写:请将本文还原成“人才论”。——这标志着你真正理解了本文。
【指导】关键是:把“马”换成人;把“千里马”换成人才;把“伯乐”换成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人。
翻译改写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先有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然后才会有人才出现。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才常有,但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却不常有。
3.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虽然有人才,却埋没在昏庸和野蛮的领导者手下,不被人称为人才。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人才才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人才,应当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如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经费等,提供远高于普通人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甚至应当“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有的领导者不懂得以上道理,也不给人才提供以上条件。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人才甚至可能连普通人也不如,怎能要求他们发挥巨大作用呢?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领导者不用管理人才的方法管理人才,不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对人才的应有待遇,对人才的呼声也不理解,甚至还认为这些人才有不合理的要求,对他们有厌恶情绪,却愚妄地面对着人才说:“我这里没有人才!”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人才吗?其实是领导者不懂人才,不理解人才,也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啊。
网上论“马”
假如你是被埋没的千里马,你将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学们发言摘要:
1.发奋学习,提高自己,提高到一定程度,伯乐就会发现的。
2.要设法展示自己的长处,让伯乐认识你。
3.我觉得不要时时事事都和别人争高低,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千里马”,你能在某一方面成为“千里马”就不错了,所以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然后发挥这个优势和特长。
4.我认为不要被动地等着伯乐来发现你,你可以去找伯乐么,毛遂自荐。
同学们发言摘要续
5
我觉得“千里马”总是少数,“常马”总是大多数,不可能人人都成“千里马”,成不了也不必生气、悲伤,做一匹“常马”也不错……
6
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有自己的长处的,成不了“千里马”,那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或者没付出应有的努力。你看邰丽华作为残疾人都能得全国比赛的大奖,登上春节联欢晚会……
7
邰丽华在舞蹈方面也是有天赋的。
8
要知道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啊!
民乐
赛马(配乐):祝同学们个个成为千里马,祝暂时落后的同学成为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