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公开课课件+教案+视频+音乐

文档属性

名称 《石壕吏》公开课课件+教案+视频+音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30 19:32:29

文档简介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配套课件)
许巷中学 苏晓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品评鉴赏,理解诗歌的思想意义。
2、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二.了解诗歌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一)诵读
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教师点拨:在朗读时力争做到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听读课文录音。
4、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那么读到现在,大家悟了多少义呢?我们不妨用这两个小问题来检测一下!21教育网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对于作者所描绘的老妪一家人的不幸,你有什么感受?
三.品味欣赏
1、找出你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及情节,以供大家探讨.
2、找出你喜欢的字、词、句、段及情节,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3、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吏呼的过程补充出来。并请两位同学进行对话表演。
4、阅读第三段文字。
四.拓展延伸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都是痛苦与灾难,对社会而言也将必然是损失,但是有些人依然是执迷不悟,为了各种私利而不断的掀起战争。古代如各种纷争,内乱等,当前国际上也还存在“恐怖主义”或者是不断升级的“地区冲突”,为了人类的和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做点什么,请你对这些战争的始作俑者说几句,给他们当头一棒以警醒。21·cn·jy·com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者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石壕吏》公开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大意,积累文言词语和背诵诗歌。
2.反复诵读领会丰富内涵,体会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
3.掌握对比手法,了解“藏问于答”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诗意,体会杜甫
教学难点:
领会诗意,体会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
掌握对比手法,了解“藏问于答”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天,诗人杜甫带我们游历了雄壮的泰山和兵荒马乱的长安城。今天他还会带我们到一个叫石壕村的地方,那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是发生了一幕人间悲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石壕吏》。www.21-cn-jy.com
二.? 介绍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 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熟读。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重点词
逾:越过? 走: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犹得:还能够? 绝:停止、消失
四.? 把握内容
(一)学生边诵读并思考,教师总结学生的探讨。
提问:
1.《石壕吏》是一首什么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叙事诗??? 县吏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2.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几部分?
? 三部分:故事发生,故事展开,故事结局
3.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发生,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 有吏夜捉人?? 为下文做铺垫
4.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举动?
?老翁逾强走?? 老妇出门看
5.第二部分: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老妇哭啼的情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呢?
??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哭???? 鲜明对比
6.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她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
三男戍? 二男死?? 孙方乳?? 媳无裙
从侧面揭露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很严重的灾难。
7.“如闻泣幽咽”说明了什么呢?? 杜甫一夜未眠,更进一步说明了他心系天下,同情人民
8.“独”说明了什么呢?? 老妇被抓走了
(二)学生质疑
1.县吏为什么不抓杜甫?
答:杜甫的母亲是唐代士族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所以生下来就有不纳租,不服兵役的特权。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也说:“生常不免租,名不隶征伐。”
2.为什么诗歌中仅写老妇致词,而不写吏的话?
答:这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问可以推测出来。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有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艺术手法好处:留白,语言精炼
请问我们曾经学习过诗歌中,哪一首也采用这艺术手法呢?(必要时,师给提示)
生: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学生一起试着背诵这首诗歌
五.? 小结与作业
本诗不仅运用了对比、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而且语言精炼。全诗仅用了24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和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学习了这诗后,当我们为了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时,何不想想杜甫那样的先人,想想他们的壮志和情怀,也许我们的心胸就会豁然开朗。21cnjy.com
作业:默写诗歌并完成练习册内容
板书设计
?????????????????????????????????????????? 石壕吏
?????????????????????????????????????????????????? 叙事诗2·1·c·n·j·y
?????????????? 吏??? 呼?? 怒
??????? ???????老翁? 逾墙走??????????? 三男二死? →??? 悲苦
“我”??? 老妇? 啼??? 哭??→??????孙幼媳蔽? →??? 愤怒
?????????????? 儿媳? 泣幽咽??????????? 自请服役? →??? 无奈
课件14张PPT。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系列公开课精品教学课件《石壕吏》石壕吏杜甫
(712—770)“诗圣”————“诗史”《石壕吏》“三吏”《无家别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现实生活)写作背景《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的情况,而《石壕吏》讲述的这个故事是作者亲眼目睹的当时生活中真实的一幕。   
下页上页声音洪亮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朗


求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夜捉人。2、从作者所描绘的老妪一家人的不幸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整体感知主题:战争使人民经受着太多的苦难,这不是老妪一家的不幸,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
品味语言朗读课文找出 你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以及情节,
以供大家探讨。品味语言朗读课文找出 你认为意味深长的字、词、句、段,
谈谈你的体会。
吏呼一何怒! (差役怎么呼)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差役听后的反应)室中更无人,(差役听后的反应)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差役听后的反应)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差役听后的反应)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发挥想象 补写内容拓展延伸 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对社会带来的无疑是灾难和损失,但是有些人依然是执迷不悟,为了各种私利而掀起战争。古代如各种纷争,内乱等,当前国际上也还存在“恐怖主义”与不断升级的“地区冲突”。为了人类的和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做点什么,请你对这些战争的始作俑者说几句,给他们当头一棒以警醒。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作 业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再见!
谢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