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朗读渲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等方法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草原绮丽风光。
4、领会课文中对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以及本文边描绘边抒情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习作中。
5、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精彩句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同学们,认识图片上这位老者吗?【出示老舍照片】(板书老舍)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同学们对他的了解是多方面的,因为他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所以他有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012年莫言先生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其实早在1968年老舍先生就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并在投票中高居榜首,但由于1966年老舍先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诺贝尔奖项不颁发给逝去的人,所以,老舍先生,中国文学也与这个奖项擦肩而过。准备上课。导入环节四年级的课文中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猫》一文,一只淘气古怪的猫跃然纸上,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草原上看一看(板书1草原)哪些同学去过草原?说说草原给你的感受。看来仍有很多同学没有去过草原,那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的文字,走近草原,看看先生笔下的草原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大家看这些词语,自己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渲染
勾勒
天涯
露出
好客
似乎
内蒙
同行
鄂温克同学们看这个词语“同行”,应该读“xing”还是“hang”。单读—齐读—“渲染、勾勒”:这两幅图,你能分清吗?注意这些生字的读音和意思,我们一起来走进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请大家打开书第二页,自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草原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交流小结:同学们的感受颇多,词汇量也很丰富,真切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如果用一个来概括,你想用什么——美(板书)……词语描写的是草原的风光美,……则描写了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板书)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细心地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可以发先,老舍先生的文章是很少出现“美”这个字的,那究竟是怎样一些文字让我们处处感受到美呢?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文章。品读风光美课文的哪些段落写出了风光美?【段一和段二前部分,出示相关段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品读文字,用心体会,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风光美。【学生自学】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A
草原因为广阔而美丽;B
一碧千里让我看到满眼都是绿色,茫茫一片,可是为什么作者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解答不出就作为问号保留解决】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A
满眼的绿色美丽极了。同学们再读读第一段,仅仅是绿色吗?你还找到哪些颜色?【翠、碧、白】这些颜色相互映衬分外好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再仔细看看,翠、碧、绿都表示绿色,却又各显不同,相映成趣。所以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A
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草原比作绿毯,羊比作白色的大花。【色彩美】B
动态的美。试想一下,在柔软的草地上,游走着自由自在的羊儿,是一番多么有趣啊!所以,作者不由得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A
色彩的流动。如果说,刚才我们看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彩的丰富,那么此时,这些丰富多彩的绿色开始在我们眼前流动起来,一直流向天边,这真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结:草原的风光是美的,美在那丰富的绿,美在那流动的绿,美在游走于这绿色中的羊群,美在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让我们躺在这柔软舒适的绿毯上……在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境界里,老舍先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读了这些句子你能感受老舍先生的心情吗?用词来形容下【兴奋
激动
……】拟人的句子“回味”,老舍先生一个人兴奋还不够,拉来牛儿马儿来作伴,一起品味草原的美。配乐组合朗读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草原之广阔
自由洒脱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长,弯弯曲曲,明净的特点。过度: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随着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一会蒙古同胞们。感受人情美
老舍(板书)学生自由交流对老舍先生的了解。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见到草原后的印象。学生自读词语一名学生朗读针对问题随即解决渲染:更加的柔和、舒展;勾勒:清晰、明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图片区分和感受什么是“渲染”,什么是“勾勒”。学生用一个自己认为最生动的词语来形容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如无边无际等。学生默读课文,并用笔标画出打动自己的文字。品读感悟环节,把握抓住重点词,学生谈感受理解,然后通过朗读表达感情这样一个思路进行。
板书设计:
1
草原(老舍)
风光美
动态:绣
流
色彩:绿
翠
碧
白
美
人情美《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通过朴实的文字告诉读者。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如此之美,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但在字里行间却是极少出现“美”这个字,究竟是怎样一些文字可以流出这样的情感,的确值得学生和老师透过文字细细品味一番。
“点上着眼,感受美景”是本节课我想要达到也最终达到的目标。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我教学的第一课时重点放在了研读草原景色部分,充分利用各种视频、音频手段,配乐读、教师范读、生生组合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恃,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真情能够流露其中。特别是本文“一碧千里,而并不忙忙”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只有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
在教学中,我不怕慢一些,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来慢慢地与学生一起品词咂句,力求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品读文本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朗读看,学生朗读有了很大提高。(共15张PPT)
老舍
1
草
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1
草
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渲染
勾勒
天涯
露出
好客
似乎
内蒙
同行
鄂温克
渲染
勾勒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
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
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
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
玻璃的带子——河!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叹于
,
又叫人舒服,舒服在
,既愿久立四
望,望着那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
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
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
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
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
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
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
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
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
玻璃的带子——河!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
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
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
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
玻璃的带子——河!《草原》教材分析
《草原》一文是《语文》五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走进西部”,带学生们去亲近西部这片陌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篇散文,是本单元一篇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比喻、拟人、展开合理想象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体会草原不仅仅是一碧千里,而且也是生气勃勃的;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草原》课堂检测
一、一锤定音(为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在正确读音下打“
”)似乎(sì
shì) 蒙古包(měng
még)
好客(hǎo
hào) 渲染(xuàn
xuān) 衣裳(shāng
shang) 吟唱(yín
yīn)二、填空
一( )千里 ( )色( )流 这种( ),(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 )一首( )的小诗。三、造句 既……又……既……又……:
课堂检测分析:
学生字词读音方面掌握扎实,100%的
学生能够根据选择正确的读音。
词语填空学生都能够根据给出的生字准确填写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词语,但仍有2%的学生出错在“翠”字的写法上,将其写成“羽”字头,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对重点词语和生字书写的指导。在阅读过程中也应该适当有所完善。
造句练习考察学生在理解本句的基础上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合理想象,73%的学生能够写出比较简练的句子,正确流利,但读起来不够优美;有20%的学生能够很生动的仿照老舍先生的笔墨仿写句子,如“看着南部山区的美景,既让人舒适,又叫人陶醉,既愿登高望远,又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其妙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