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①会写“碧”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目标 李白是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诗仙。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 东流 至此回。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一片 日边来。望天门山唐 李白记住哦: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有感情地读出“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 东流 至此回。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一片 日边来。望天门山唐 李白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说出你的新发现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点?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哪些事物?自读自悟: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望天门山》: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到这里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唐 李白小注释!欢迎欣赏长江美景翻译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 李白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湾,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当年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的乘舟顺江而下,途径天门山时,年轻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写下了这首诗。 想象,领悟诗情 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 )怎样的水?( )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
)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水碧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碧回:回旋。至此回:到这里回旋。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的碧绿的江水,经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问题:既然楚江波涛汹涌,能冲断天门,为什么它不是直向前奔腾而去,却说“至此回”呢?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师:把这句连起来读,感受楚江的波涛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想一想:体会断、开、回动词的意境! 2、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不可阻挡。 1、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全诗除了题目《望天门山》有望字,诗句中却没有一个望字,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每一句诗句中都隐含着“望”字,并且这个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第一句:诗的第一句读后自然会映入这样的画面:浩荡的长江水,飞奔而下,把本来一个整体的天门山冲击成东西两座山。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望见长江水那波澜转过的气势,作者如何能诞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句呢。
第二句: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后,突然转了个弯,向北飞奔而去,这里又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姿险峻,不是吗?高峻坚固的山峰岂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横流,所以奔涌到天门山只能“至此回”了。不难看出这一句通过水势,写作者望出了天门山的雄姿伟岸。 感悟诗境三、四句:满眼的山水风光开阔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笔生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绿水衬托着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这遥望之中的传神一笔,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波澜壮阔的长江水,雄奇秀丽的险峻山峰,乘风破浪的孤帆”这一动态画面,也写出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们看罢自然会心升共鸣,欣然陶醉在作者那青山绿水的心情之中。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 东流 至此回。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一片 日边来。望天门山唐 李白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些什么呢?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