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9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课 钢铁长城——军队和国防建设
第2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外交政策
第3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外交的成就第1课 钢铁长城 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人民海军的建立人民海军的建立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名称: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规模:陈旧舰艇百余艘(没收来的)人民海军的发展1971年导弹驱逐舰,完成实验与出访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新型舰艇不断补充,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我国第一艘航母下水人民海军的规模与活动 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成立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 保卫海疆、出访、反恐、搜救、接侨、护航等。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新型舰队群海上编队中国海军编队海上航行中国海军医院船“和平方舟”号中国海军导弹艇海上演练中国潜艇停泊在港口中国新型潜艇中国正在建造的航母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发射远程反舰导弹人民空军的建立人民空军的建立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规模:各种飞机3000多架(没收的、苏联支援的、购买的)人民空军的发展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20世纪60—70年代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等改革开放后研制和引进一批新型飞机。2011年歼20隐形飞机试飞。F—20隐形战机F—12概念机F—11F—11F—10F—8F—7中国空军预警机导弹部队的建立导弹部队的建立时间:1966年任务: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名称:战略导弹部队(简称二炮) 规模: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导弹的研制与发展导弹的研制时间:1956年开始研制 核导弹: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4年试验成功 意义: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
东方-5 洲际导弹
东风-3 中程导弹
东风-21 中程导弹
东风-15 近程战术导弹
东风-11 近程战术导弹
射程12000KM
射程3000KM
射程1800KM
射程600KM
射程300KM
导弹部队雄风导弹发射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火箭发射第3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总理的外交活动玄奘西游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古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独立 自主 和平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南京条约的签订现场一、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采取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探究历史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探究历史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兄弟”的关系探究历史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确立下来的。
1.提出:2.内容:3.意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究历史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周恩来尼赫鲁 ( 1954年)周恩来吴 努三、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1954年访问
缅甸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同遭遇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有反帝反殖的要求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确立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探究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小结1.时间:( )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 )
3.会议主题:讨论 ——— 、—————
和—————— 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性质:第一次没有—————— 国家参
加的——————会议。
1955年万隆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殖民主义亚非国际5.贡献:周恩来提出—————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
6.“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
求同存异团结与合作练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第3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
恢复联合国席位
承办APEC会议第一 中美关系正常化1、建国20年的中美关系
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事件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国20年的中美关系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
2、美国政府敌视中国,对新中国实行长达20多年的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
3、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美国的敌视不屈服。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事件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中美关系改善的时期1971——1978年
3、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改善路线图1971年4月——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
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那么从拒绝到
主动握手其间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第二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时间
2、原因
3、意义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出现建交热潮
3、意义: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你从乔冠华的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共同学习联合国大厦与各国旗帜联合国大厦与各国旗帜联合国标志徽章1972年9月27日 接见日本
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
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中日关系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第三、承办APEC会议1、什么是APEC会议。
2、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经合组织会议1、原因
2、时间
3、地点
4、成果
5、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增强,在国际外交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1年10月上海与19位领导人会晤;发表讲话;讨论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上海共识》;宣读《领导人宣言》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在国际影响增强、作用变大。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场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
在上海科技馆前上海合作组织1、什么是“上海合作组织”。
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3、目的和作用。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朝核问题六方会议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