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毛泽东词二首》练习题
随堂训练与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鲁mǎng(
)
包guǒ(
)
yāoráo(
)
风sāo(
)
文cǎi(
)
lànmàn(
)
娇qiào(
)
花cóng(
)
xuányá(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的修辞是(
)
A.对比
拟人
排比
B.拟人
排比
对偶
C.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拟人
比喻
3.《沁园春
雪》下阙“惜”的是(
)
A.文采
B.风骚
C.文治
D.文治不足
4.《沁园春
雪》体现出的思想感情是(
)
A.无产阶级革命建功立业的喜悦之情。
B.鄙视封建帝王,欣赏当今豪杰。
C.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D.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5.对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6.下面对有关《沁园春
雪》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以下的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8.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9.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上有什么异同点?
课后能力迁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
家
傲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现山东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1.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这首词主要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2.李清照眼中的梅花具有什么品格?你是从哪句词中看出来的?
3.李清照是怎样描写梅花的?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雪之舞
我非常爱雪。你要详细追问原因,一时,我的喉管却被许多争先恐后的话堵塞了,有着一只初学啼的雏鸡对生命的雀悦……
雪来的时候,具有寺院的肃穆,我想她们没有穿鞋袜,你可以看到满天空洁白的脚趾,她们仿佛怕踏坏了什么——怕梧桐光裸的枝、菊枯萎的梗受损。
童年时,我常将两手拢在棉袍的袖管里,隔着玻璃窗静静观望——窗外就是银白,皑皑的银白,沁寒的银白。忽然有一种孤独感由隙缝渗入我的身体,那是我童年唯一感到的孤独,我的鼻子贴近玻璃窗,鼻孔喷出的水汽,结凝成一块小白雾。天井的积雪慢慢增厚,小白雾也渐渐扩大了范围,大门上门神像隐去了,只模糊看得见黑黑的骨鞭。
忽然跳出来一声脆脆的爆裂,我急急地回头,热切地要拥抱那声音。
厅堂的灰炉中,又有第二颗银杏在跳跃,我知道它们在我的背后;我有了友伴,我便不再感到窗外银白的冷冽。
林子里的松果被白雪抢先收藏。
秋天的芦草都随着河水返乡了。
河水结成了冰冻,变成了路,变成了桥。
我站在坚实的河岸上,眺望冰冻蜿曲的去路,看不见纤夫古铜裸赤的身影,听不到他们苍浑而黯沉的歌。春天,他们也如候鸟般的准时,河岸又将用他们的汗水灌溉。河里的水冻得光滑、平坦,连绳索拍打河腹的声音也消失了。我缓缓地走下倾斜的河岸,你可知晓?无须桥,也无须路;甚至一只踽踽的野鸭子,它也和善得剔羽不作规避。
你提醒我还有船!是的,还有船。
但是我伸长了脖子仍旧望不见船;它们回家了?或者冬眠了吧!我们不在冬日旅行,冬日我们要看雪;踏雪,把雪踏出一些声音来,再画一幅横七竖八的画。
所有的屋檐下,都生长出冰的尖细獠牙。
好像风的手指可弹奏出一点音乐。如果你竖起耳朵听,就能听到雪的絮语,她是非常温柔的耳语;说给你的发听,你的面颊听,你的唇听……你不是真实的听到,但你触及她,便悟然了。
我掬起一掌的雪,捏成一个圆球,慢慢地咀嚼它。
冷意踱到我的口舌、我的胃肠,然后我的汗毛也冷了才停止咀嚼。
天空中依然飘着鹅毛的雪,我伸出舌尖,要让它们憩息。
远方耸立着一座巍巍的白塔。
那是一座历史悠久年代的塔。没有雪,它就出奇的褴褛、丑腐。有一天,我曾经独自登到上面,只看见一地的斑白鸟粪、枯叶和碎瓦;走下朽旧楼梯的时候,恐怖几乎使我要喊叫。有雪的日子,瘦塔渐渐璀璨、端庄起来;风铃尽管哑暗了,我们抬头的时候,都要张望它,忧忡它突然长出翅膀飞逸。
4.作者对雪的感情是怎样的?
5.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雪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6.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写得好吗?请说明原因。
(1)一时,我的喉管却被许多争先恐后的话堵塞了,有着一只初学啼的雏鸡对生命的雀悦……
(2)冷意踱到我的口舌,我的胃肠……
《毛泽东词二首》参考答案
随堂训练与积累
1.莽
裹
妖娆
骚
采
烂漫
俏
丛
悬崖
2.C(“山舞银蛇”比喻,“原驰蜡象”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
3.D
4.C
5.C(应该是由外而内地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6.C(不是“断然否定”,而是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7.承上启下,是上阕写景和下文议论间的过渡。
8.(1)“惜”表明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略”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批评。
(2)“俏”表达出对梅花外形美丽、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赞美之情。
9.相同点有三点。(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点有两点。(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的感情基调是低沉孤高的。
课后能力迁移
1.这首词主要写了梅花开放早、美丽、孤高。
2.李清照眼中的梅花是孤傲的,是纯洁的,从“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以看出来。
3.李清照借雪景衬托梅花,用拟人手法对其进行描摹。
4.作者非常爱雪。
5.隔着玻璃窗看到的雪景、河边看到的雪景和雪中白塔的景象。
6.(1)用雏鸡初啼的情态,比喻“我”许多话涌到口边却不知怎样表达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我”对雪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拟人,将冷意的蔓延用“踱”字表现出来,具有动感,形象地反映出“我”吞吃雪时的感受,巧妙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