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空气
B.石油
C.蒸馏水
D.碘酒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澄清石灰水
3.某同学喝一杯糖开水,第一口与最后一口“甜度”相同,这说明溶液是( )
A.混合物
B.澄清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
4.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硫酸铜
B.蔗糖
C.汽油
D.面粉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6.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B.把铁放入水中,铁为溶质,水为溶剂
C.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D.葡萄糖和水不能形成溶液
8.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9.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
B.乳化后得到的混合液不属于溶液
C.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迹是溶解现象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1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可相互转化
D.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14.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侯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1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碘酒:溶质为 ,溶剂为 .
白糖水:溶质为 ,溶剂为 .
75%的酒精溶液:溶质为 ,溶剂为 .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溶质为 溶剂为 .
16.下面是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在整理知识时是十分有用的.请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7.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
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未溶解,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向烧杯里加入20g水,从生活经验判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可能是该物质的 溶液.
18.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 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这一过程要 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 .
19.请将下面A选项中与B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B项中对应的横线内.
A项:a.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项:①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②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③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⑤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三、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2)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3)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实例: 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
21.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蔗糖204g.有一天,小红冲了一杯糖水,她喝了一口,觉得很甜,她高兴地自言自语:这是一杯饱和的蔗糖溶液.问:
(1)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
(2)你如何判断小红冲的糖水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
(3)在20℃时,你能将100g蔗糖溶解在50g水中吗?得到溶液是饱和溶液吗? .
(4)如何使一定量的蔗糖固体尽快溶解在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 (说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空气
B.石油
C.蒸馏水
D.碘酒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石油中含有多种烃类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澄清石灰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糖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食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澄清石灰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某同学喝一杯糖开水,第一口与最后一口“甜度”相同,这说明溶液是( )
A.混合物
B.澄清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分析.
【解答】解:喝一杯糖水,第一口与第二口“甜度”相同说明所含的糖分相同,即说明了溶液的均一性.
故选C.
【点评】要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难度不大.
4.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硫酸铜
B.蔗糖
C.汽油
D.面粉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硫酸铜溶液有颜色考虑;
B、蔗糖易溶于水考虑;
C、汽油不溶于水考虑;
D、根据悬浊液考虑.
【解答】解:
A、硫酸铜的水溶液是蓝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是无色,故B正确;
C、汽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错;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开.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而不是增加,故选项错误.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而不是减小,故选项错误.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而不是无法确定,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考虑本题.
【解答】解: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是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乳化作用的定义,了解了常见的乳化现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B.把铁放入水中,铁为溶质,水为溶剂
C.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D.葡萄糖和水不能形成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B.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解答】解:A.食盐水和糖水混合后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正确;
B.铁不溶于水,所以将铁放入水中得不到溶液,故错误;
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溶质,故错误;
D.葡萄糖能溶于水,形成葡萄糖溶液,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概念、形成、组成与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有的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如生石灰;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吸收热量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
【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B、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
C、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故选B
【点评】物质溶解于水时有三种表现: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以氢氧化钠、浓硫酸为代表;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以硝酸铵为代表;其它大部分物质溶解时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9.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
B.乳化后得到的混合液不属于溶液
C.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迹是溶解现象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B.根据乳化现象来分析;
C.根据溶解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溶液的颜色来分析.
【解答】解:A.水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故正确;
B.乳化后得到的混合液不具有均一性与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故正确;
C.碘能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可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故正确;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原理与乳化现象,溶液的性质、特征,难度不大.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质的状态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可以是气体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可以是液体如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故错误;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C.由于未知温度及溶质的种类,故无法比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故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颜色很深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说明已达到饱和状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可相互转化
D.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B、根据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可相互转化进行解答;
D、根据浑浊的液体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可相互转化,只要改变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关系就行,故C正确;
D、浑浊的液体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饱和与不饱和、浓稀溶液的判断标准,以及概念的严密性.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分析即可,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有:改变温度、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
【解答】解:A、温度会影响溶解度,但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Ca(OH)2,所以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对于不同的溶质改变温度的方式不一样.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需要降温;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需要升温.
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来说,降低温度会使该物质的溶解度更大,即使溶液离饱和越来越远,可知此时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需要升温.
C、由定义可知: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相对来说少,所以增加溶质的量可以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本选项正确;
D、对于溶液来说减少溶剂一般采用蒸发的方式,可以让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操作较为复杂,不是最简便的方法.
故选C
【点评】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复杂: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Ca(OH)2;有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如KNO3,而有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如NaCl.
14.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侯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去做,饱和溶液:某一温度下,当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A、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的溶液没说是否有不溶物,所以不一定饱和,故A错;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B错;
C、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有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故D错.
故选C.
【点评】要严格按照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考虑,不能再溶解了说明饱和.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15.(16分)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碘酒:溶质为 碘 ,溶剂为 酒精 .
白糖水:溶质为 白糖 ,溶剂为 水 .
75%的酒精溶液:溶质为 酒精 ,溶剂为 水 .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溶质为 白磷 溶剂为 二硫化碳 .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填:碘;酒精;
白糖水溶质是白糖,溶剂是水,故填:白糖;水;
7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酒精;水;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故填;白磷;二硫化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下面是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在整理知识时是十分有用的.请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来解答,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水是常见的溶剂;
【解答】解: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常见的溶剂为水;
故答案为:溶质;水(或汽油等,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组成,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
17.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
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未溶解,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饱和 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向烧杯里加入20g水,从生活经验判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可能是该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起溶解作用的叫溶剂;在20℃时,在盛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饱和溶液,因为有1g剩余固体,也说明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能溶解2g溶质;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里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因为20g水中最多能溶解4g溶质.
【解答】解:在20℃时,在盛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饱和溶液,因为有1g剩余固体,也说明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能溶解2g溶质;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里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因为30g水中最多能溶解6g溶质;故答案为:饱和;不饱和.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还考查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基础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知识点,并理解应用.
18.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 吸收 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这一过程要 放出 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解过程的吸放热现象和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是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故填:吸收;放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19.请将下面A选项中与B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B项中对应的横线内.
A项:a.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项:①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e
②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b
③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a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d
⑤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 .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都有关;形成溶液温度的高低与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和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多少有关;
【解答】解::(1)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是因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选e;
(2)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是因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故选b;
(3)固体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故选a;
(4)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故选d;
(5)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故选c.
【点评】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都有关;形成溶液温度的高低与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和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多少有关.
三、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蒸馏水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2)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3)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实例: 碘酒 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有些溶液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解答】解:(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故填:蒸馏水;
(2)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如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白酒中的溶质是酒精.故填: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3)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剂是酒精而不是水;故填:碘酒.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点,只有掌握了溶液的特点才能对有关溶液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1.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蔗糖204g.有一天,小红冲了一杯糖水,她喝了一口,觉得很甜,她高兴地自言自语:这是一杯饱和的蔗糖溶液.问:
(1)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糖水很甜只能说糖水的浓度大,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
(2)你如何判断小红冲的糖水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向该糖水中继续加入蔗糖,看是否能继续溶解,不能再溶解蔗糖了,说明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说明是不饱和溶液 .
(3)在20℃时,你能将100g蔗糖溶解在50g水中吗?得到溶液是饱和溶液吗? 能;得到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4)如何使一定量的蔗糖固体尽快溶解在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 搅拌 (说出一点即可).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要继续加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进行解答;
(3)根据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蔗糖204g进行解答;
(4)根据加快溶解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1)糖水很甜只能说糖水的浓度大,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该糖水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要继续加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了,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蔗糖204g,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2g,故在20℃时,能将100g蔗糖溶解在50g水中,得到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蔗糖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蔗糖与水的接触机会,而升高温度能增大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升高使一定量的蔗糖固体尽快溶解在水中,所以使一定量的蔗糖固体尽快溶解在水中的方法有搅拌、升高温度等.
故答案为:(1)不正确;糖水很甜只能说糖水的浓度大,不一定是饱和溶液;(2)向该糖水中继续加入蔗糖,看是否能继续溶解,不能再溶解蔗糖了,说明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说明是不饱和溶液;
(3)能;得到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搅拌.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知道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