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知识内容——酸、碱、盐的知识,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我以学生的生活和环境作为切入口,让学生一开始就将所需学习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环境结合起来,在学生所关注的生活和环境中引出课题,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究有关“酸、碱及指示剂”的问题、有关“酸、碱及指示剂”与生活和环境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在掌握酸、碱及指示剂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和环境与“酸、碱及指示剂”的关系。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又体现所学知识的生活和社会价值。
其次,本节课在自学互动环节中设计了5个思考与交流问题,每个思考与交流问题都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前一个思考与交流问题又是后一个思考与交流问题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与铺垫,层层深入,带领学生边探究问题、边掌握知识、边解决问题、边提出问题。
同时,实验教学的功能也在本节课中被充分体现。通过学生配合我的演示实验、学生的课堂观察实验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探究“酸碱指示剂”的奥秘。
另外,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总之,这节课,我的重点是放在对生活、生产中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的关注上,所以课前资料的查找及实验用品的准备是否认真决定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及掌握程度。确实能够调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的热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环境,能够结合碱指示剂变色规律通过看颜色来进行简单的酸碱辨别,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但是,在这极不热烈的学习气氛中大量的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知识掌握不到位。我认为这是我对基础知识的总结不够造成的,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加强这节课的课后知识归纳、总结及落实,使学生能将获取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网络和积累。(共11张PPT)
呼气比赛
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你能否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使之变成红色?
具体操作步骤:(各小组推荐一代表上台)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2、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3、一起观察现象,与本组同学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我们呼出气体中含的
气体溶于水形成
酸,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红
。
二氧化碳
碳
碳
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和碱。
2、能根据指示剂及变化规律判断或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了解自制指示剂方法。
重点:指示剂及变化规律、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或检验。
难点:溶液的酸碱性检验。
思考与交流1:
请大家阅读教材P50第一、二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碱有哪些进一步得了解?
2、你所知道的酸、碱有哪些?指示剂有哪些?
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还有磷酸(H3P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铜[Cu(OH)2]、氨水(NH3·H2O)等。
从名称上看它们最后一个字都是“酸”,从组成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OH)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猜想式探究报告:
思考与交流2:
各组将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并推荐一代表展示:
假设或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及其原因
假设其他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取少量
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溶液变
(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假设(
)。
假设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变成
取少量
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溶液变
(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假设(
)。
蓝色
能
也能
红
红
蓝
红
蓝
成立
成立
著名化学家罗伯特
·
波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成功。
自制指示剂原料
月季花
牵牛花
紫萝卜
美人焦
胡萝卜
紫包菜
活动与探究步骤:
1、取一种花(紫卷心菜)的花瓣,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所制取的指示剂在所给的几种溶液中和颜色变化;
4、根据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是否明显来判断,能否作为指示剂使用。
酒精中
酸溶液中
碱溶液中
食
醋
盐
酸
石灰水
氢氧化钠
酚酞溶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月季花
红色
草绿色
红色
紫卷心菜
胡萝卜
紫色
绿色
黄色
红色
橙黄
橙黄
橙黄
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紫卷心菜的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
红色
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
猜想(假设)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假设该无色溶液是
(酸、碱性)。
取少量该无色溶液,滴加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溶液变
假设
(成立、不成立)。
练习:
1.上表是几种花的提取液实验
(酒精用于提取花中的色素)
表中不能做酸碱指示剂的花汁是;____________
万寿菊、胡萝卜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和碱。
2、能根据指示剂及变化规律判断或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指示剂及变色规律、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或检验。
难点:溶液的酸碱性检验。
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
激趣导入:(呼气比赛)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你能否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使之变成红色?
分析原因:我们呼出气体中含的
气体溶于水形成
酸,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红
。
2.展示目标:学生朗读明确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阅读课本p50-51
思考与交流1:请大家阅读教材P50第一、二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碱有哪些进一步得了解?
2、你所知道的酸、碱有哪些?
(归纳、汇总)
1、常见的酸(写出名称)有
、
、
等。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
2、常见的碱(写出名称)有
、
、
等。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
思考与交流2:如何区分酸和碱两类化合物?引导分组实验探究
提高科学素养
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各小组同学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探究报告,理清实验思路。
猜想式探究报告:
假设或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及其原因
假设其他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取少量
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紫色石蕊溶液变
假设
(成立、不成立)。
假设碱(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
类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取少量
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紫色石蕊溶液变
假设
(成立、不成立)。
实验方案设计好了吗?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报告;
将各组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展示)
小结:1、其他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紫色石蕊试液遇
变红,遇
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跟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紫色
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另外无色
试液也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
归纳
检验酸性溶液的方法:用试管取少量该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
,则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碱性溶液的方法:用试管取少量该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
,则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
三、测评练习:
1.有效测评:
1.下表是植物(紫卷心菜、胡萝卜)的花瓣、果实按照P51自制的指示剂显色表格
酒精中
酸溶液中
碱溶液中
食
醋
盐
酸
石灰水
氢氧化钠
酚酞溶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月季花
红色
草绿色
红色
紫卷心菜
紫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胡萝卜
橙黄
橙黄
橙黄
(1)
表中不能做酸碱指示剂的花汁是:____________
(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紫卷心菜的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
.2.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形,则X可能是(
)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3.若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
猜想(假设)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假设该无色溶液是
(酸、碱性)。
取少量该无色溶液,滴加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溶液变
假设
(成立、不成立)。
2.课堂小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东西?你还有什么问题呢?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酸碱指示剂及其变化规律、自制指示剂,是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碳酸、石蕊、氨水、酚酞等简单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基础上,更系统的学习。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及其变化规律的学习,可以为酸、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物质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酸碱指示剂及变化规律的学习方法,可以为酸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在课堂上,尽量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操作,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和碱。
2、能根据指示剂及变化规律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会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变化规律。
难点:学会用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
五、课室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定标
1.
激趣导入:
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呼气比赛)投影展示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各小组推荐一代表)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2、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3、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我们呼出气体中含的
气体溶于水形成
酸,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
呼气比赛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以比赛得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下面得出科学猜想和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和碱。2、能根据指示剂及变化规律判断溶液的酸碱性。3、会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学生朗读
使学生明确目标。
二、自学
互动(适时点拨)
阅读课本p50-51
【自主学习】思考与交流1:
请大家阅读教材P50第一、二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碱有哪些进一步得了解?2、你所知道的酸、碱有哪些?指示剂有哪些?
边听边回忆已有知识,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投影出的两个问题。
阅读训练,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归纳、汇总)1、常见的酸有
、
、
、等。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2、常见的碱有
、
、
等。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OH)。
3、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紫色
溶液可以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无色
溶液也是常用的指示剂。(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不形成完整的概念。)
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学会寻找物质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
思考与交流2:引导实验探究
提高科学素养
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出现的猜想有:1、其他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变成什么颜色?3、其他物质的溶液遇到酸或碱是否也会发生颜色的改变?……猜想式探究报告:假设或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结论及其原因新的发现或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猜想、实验验证。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猜想,并进行科学探究,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熟悉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引出指示剂的概念并会利用身边的物质寻找指示剂,进行科学实验。学会设计并完成猜想式的探究报告。
将各组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1、其他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紫色石蕊试液遇
变红,遇
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跟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如:紫色
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3、检验酸性溶液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则该溶液为酸性溶液。检验碱性溶液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则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组内、组间、师生交流
培养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概念、会检验酸性溶液的方法。
思考与交流3:自制指示剂完成表格
通过大家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发现:无色酚酞试液及用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和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下表所示:酒精中酸溶液中碱溶液中食
醋盐
酸石灰水氢氧化钠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月季花红色草绿色红色紫卷心菜胡萝卜
聆听其他组同学关于寻找新的指示剂的实验探究汇报,共同补充完成表格或完成P51的表格。
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系统。
三、测评训练
运用知识
巩固提高
1.有效训练1、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
(填名称)。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紫卷心菜的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假设)操作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及结论
思考、讨论。实验验证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指示剂的认识,最后通过一个探究性的实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课堂小结、评价: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东西?你还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应知到:[板书设计]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2.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遇到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不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