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A卷) 同步单元双基双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7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A卷) 同步单元双基双测(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6-01 18: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7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A卷)
同步单元双基双测
总分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15分)
1.引起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和氮气
C.盐酸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大气污染。
2.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减少工业生产  
C.禁止使用燃煤
       
D.农作物不再使用农药
【答案】A
【解析】因为绿色植物能够吸附灰尘,能够净化有害气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所以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3.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新一代的“绿色使者”,为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良好的环境道德观.(

A.用纸袋代替塑料袋
B.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C.图方便让电脑一直处于开机状态
D.用普遍木筷代替一次性木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色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与生活息息相关.
解:A、用纸袋代替塑料袋,是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是为了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B、同学问候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减少纸张的浪费,是为了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C、图方便让电脑一直处于开机状态浪费电能,能增大消耗的能量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绿色”理念.故符合题意.
D、用普遍木筷代替一次性木筷,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是为了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少用洗涤剂,不用
的洗涤用品,减少对水的污染。
A.含氮
B.含钾
C.含碱
D.含磷
【答案】D
【解析】
中的藻类疯长
导致水中含氧量低
鱼类就缺氧而死.
考点:水域环境的保护
5.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

A.重金属污染
B.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造成臭氧层破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废旧电池中含有很多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汞、镉等重金属,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土壤中而污染土壤,并随着土壤中水分的移动,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直至进入多种生物和人的体内。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6.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过度放牧
D.滥砍滥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围湖造田、过度放牧、滥砍滥伐都会破坏生态环境。
考点: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7.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不提倡大力开发和利用哪种资源(

A.开采石油,利用化学能
B.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利用水力,修建大型水电站
D.修建核电站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8.黄土高原从以前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演变成如今的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
B.人类乱砍滥伐,过度开发造成
C.地壳变迁造成
D.气候变得干燥造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外界条件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平衡就被破坏了,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过于集中的地方,由于长期掠夺式开发,乱砍滥伐,植被大量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造成的。
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9.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A、控制牲畜数量,防止超载放牧
B、营造草场防护林
C、新建草场水利
D、开垦草原变为粮田
【答案】D
【解析】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考点: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10.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一氧化碳使人中毒,但它们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11.不是森林锐减而导致的后果的是
A.酸雨更加严重
B.洪水灾害增多
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D.气候变得干旱
【答案】A
【解析】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降雨量的作用。如果森林锐减就有可能洪水灾害增多、气候变得干旱、水土流失等,同样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很多生物的生活家园,如果森林锐减,很多生物的栖息地丧失,生存受到威胁,造成物种减少,甚至灭绝。而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它会危害到森林,但森林锐减不会导致酸雨更加严重。故选:A
12.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

A.大力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
C.绿色出行
D.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大力植树造林,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植被,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减轻干旱,这样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A、B、C不符合题意。
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不利于环境保护,D符合题意。
考点:环境保护的措施
13.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燃料短缺问题
C.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D.建设核电站,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4.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生物入侵
B.退耕还林还草
C.乱扔废电池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会破坏植被,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15.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的动物是(

A.
野骆驼
B.野马
C.
新疆虎
D.扭角羚
【答案】BC
【解析】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将其定名为普氏野马。1890年,一德国人从中国捕到52匹野马,长途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后代。但真正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踪迹。
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1916年正式定名的。1916年之后再也没发现过。
二、综合题
16.发展生态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某年轻农民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在自家菜园搞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系统:地面养蘑菇,空中架箱养蚯蚓,顶上搭架种葡萄,同时用蚯蚓养鸡,鸡粪、猪粪汇集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当肥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物质和能量,使0.25亩的土地产生了年产值几万元的收入。
(1)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2)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架箱内一定的湿度,原因是。
(3)该农民的“自家菜园”可被称为“生态型菜园”,是因为鸡、猪粪尿先进入沼气池,利用
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沼气池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
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发电等;残渣、残液又是很好无公害的有机肥料,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物质资源化。
(4)生态型农业要求环保、安全、无毒害。种植葡萄时,白粉虱会严重危害葡萄,为减轻葡萄虫害,又生产无公害葡萄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性外激素来代替农药杀灭害虫,它可以干扰雌雄虫的
,使雄虫无法辨别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答案】
(1)异养
腐生
(2)为了保持蚯蚓体表湿润,有利于蚯蚓的呼吸
(3)细菌)分解者)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释放的高温
发酵)或无氧呼吸)
(4)通讯
【解析】
试题分析
(1)蘑菇是大型真菌,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的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分解者,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电站出现了核泄漏,大量带有放射物质的废水进入了大海中,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危害。而随后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在空气中检测到了放射性物质碘-131,各地的蔬菜表面也检测到了放射性物质,但由于含量轻微,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比如造成基因的改变、诱发癌症等。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网络上有不法商人谣传:吃加碘盐能防止核辐射,因此造成碘盐价格疯涨,甚至造成某些地方食盐严重短缺。其实,碘盐是为了预防
病。
(2)地震造成生物的死亡,说明了
因素对生物是有重要影响的。
(3)核污染的次生危害是令人烦恼的,因为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一级一级进行
,最终危害到最高级生物,即
的健康。
(4)核辐射会引起基因的改变,这种变异是
(选填:可或不可)遗传的。
(5)日本地震造成了大量生物的死亡,这会诱发传染病的蔓延,如果你是决策者,请你来制定三条预防措施。
答:①


【答案】(1)
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大脖子病)
(2)
非生物因素(或环境)
(3)
富集
人(4)可
(5)积极对伤病者进行治疗,控制传染源
喷洒消毒剂,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