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B卷)
同步单元双基双测
总分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生态建设。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只有采取退耕还林(草)、保护天然林、改造沙漠等措施,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下列不利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做法是( )
A.
推广生物防治方法
B.
发展生态农业系统
C.
食用珍稀野生动物
D.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答案】C
【解析】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多以选择题出现,难度一般.
3.在下列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中,我们中学生目前能做到的是
A.节约粮食
B.节约用水
C.节约用电
D.以上都能做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这些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做到的:不要浪费粮食,用水的时候要适量,及时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等。
考点: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控制。
4.(2011 新疆)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两项重要措施,其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故选:D.
考点:保护植被的意义.
5.目前世界上表现的突出问题如粮食短缺、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其根本原因是 ( )
A.
科技不够发达
B.
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统一协调规划
C.
人口的快速增长
D.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答案】C
【解析】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迫使人们向生物圈索取更多的粮食、淡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但是,地球能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出现了粮食短缺、水资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故选C。
6.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7.“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
)
A.节省办公经费
B.减少垃圾
C.实现现代化
D.保护森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可以节约用纸,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木,所以这样可以保护森林。
考点:保护植被的意义。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了解何为“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
8.201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下列做法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①外出就餐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②近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③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④植树造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树造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绿色经济”理念。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9.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冰箱、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回收废旧电池,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B、无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C、含氯氟烃的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是不提倡使用的;
D、废水处理再排放,保护水体环境。
考点:保护环境的措施。
点评:本题是对环保措施的考查,属于基础题。该类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掌握相关环保知识。
10.前几年我们漳州母亲河——九龙江出现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在封闭的水域更易发生污染
C.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D.污染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答案】D
【解析】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11.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了使市民们能吸入新鲜的空气,建设者们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
A.建高层楼房,居住在高层
B.多种花草树木,扩大绿化面积
C.加大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空间
D.增加美术作品,美化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具有多方面的净化空气的作用。
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2.2014青奥会期间,青奥会主场馆、青奥村周边将实行清洁能源公共汽车全覆盖,这一举措旨在倡导“低碳生活”.下列生活方式与此不相符合的是(
)
A.出行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B.外出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餐盒
C.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
D.一旦不用电灯和空调就随手关掉
【答案】B
【解析】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13.“春雨潇潇,润泽万物”,然而在消耗煤炭、石油等燃料较多的某些地区,雨水往往具有较强的酸性,叫酸雨。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变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B.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C.酸雨可引起饮用水源酸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D.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能使成片植物死亡
【答案】A
【解析】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D正确。
考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
1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购物时自带购物袋
B.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C.外出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D.夏天使用空调时尽量调低温度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低能耗、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5.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A.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
B.把回收来的污染物倾倒在江河中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上做法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酸雨形成过程可知: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少。
考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
二、综合题
16.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唐山市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
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右上图大气中的碳通过
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
中完成。
(3)右图②表示碳通过植物
作用返还大气中。该生理作用主要是在植物细胞的
中完成。
(4)图中微生物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
、
和
,又被绿色植物利用。
(5)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
。
【答案】(1)二氧化碳
(2)光合
叶绿体
(3)呼吸
线粒体
(4)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5)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
【解析】
(2)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图中的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被植物利用。进行呼吸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17.应用知识,解读问题.
(一)预习思考
材料一:2014年4月10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其中原料,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引发水污染事件.兰州市自来水污染事件污染源被认定为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露,污染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检测结果显示出自来水中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自流沟苯含量170微克/升,远超国家标准的10微克/升.
材料二:去年以来,玉林市全面推进“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围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为主要任务,以消除“五乱”和农村垃圾“围村堵河”为重点内容.具体措施是:“一整三改”美家园:“一整”就是开展“村庄卫生整洁”行动,“三改”就是改善设施、改造风貌、改变陋习.“一保三治”净水源:“一保”就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活动,“三治”就是整治江河水环境、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整治“养殖污染”;“一检三推”绿田园:“一检”就是全面清检田园废弃物,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农田“白色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收和分类处理农药瓶、肥料袋等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三推”就是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新技术、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推出一批标准化生产新田园.
(二)设问解疑
(1)问:如果人长时间饮用被苯污染的自来水,容易诱发什么病?
答:如果人长时间饮用被苯污染的自来水,容易诱发
.
(2)问:材料二中提到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由生活中哪一类物质导致的?
A.塑料包装袋
B.白色洗衣粉
C.石灰
D.废电池
答:“白色污染”主要是由
导致的.
(3)问:玉林市政府在实施“一整三改”美家园时推进农村沼气池和农村水污染整改项目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对农村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
处理,达到减轻水污染的目的.
(4)问: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玉林市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中,哪一项是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
A.“一整三改”美家园
B.“一保三治”净水源
C.“一检三推”绿田园
D.清洁家园
答: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措施是
.
(三)简结转新
(5)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哪些预防水污染的实际行动?请举一例.
答:
.
【答案】(1)癌症;
(2)A;
(3)无害化;
(4)B;
(5)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解析】
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4)“一保三治”净水源:“一保”就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活动,“三治”就是整治江河水环境、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整治“养殖污染”;故玉林市政府采取措施中,一保三治”净水源一项是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
(5)水污染有三个来源,分别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可从这三个方面找到相关措施,如:(1)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2)“工业三废”、生活污水要处理后排放;(3)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考点:水域环境的保护.
18.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人们日益淡泊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致使我们居住的家园绿化越来越少,垃圾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是我们的共同义务。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呢?(至少列举出3点)
【答案】1.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做到不乱扔垃圾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2.积极参与植树种草,治理环境污染的公益活动。
3.作为中学生,既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又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解析】
的关注。
考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