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文二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古文二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01 19: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古文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说故事的知识和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说故事阅读上,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兴趣。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朋友”,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谊的理解。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谊,学生参与度较高。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该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分享“朋友”的诗句
2教师分享“朋友”称呼及来历。还有一种朋友被称为“知音之交”,那么,什么是“知音之交”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
思考:
a题目中的“善”字在本文其他的句子中也出现过,意思是否一样?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充分地诵读了课文,回家也练习了朗读。谁愿意为我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呢?
b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清楚了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是谁呢?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c伯牙如何“善”鼓,而子期又如何“善”听?
d钟子期能够从伯牙的音乐之中,感知他的心意,他们彼此通晓音律,凭靠音乐来传递情感,并由此成为好朋友,成就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那这样的朋友称之为?
e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f结合文中伯牙、子期的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
作业设计
一年之后伯牙寻访子期,看到子期的墓碑,在子期的墓前破琴绝弦。如果你是伯牙,写出你想说的话,表达对子期的情感。形式不限,可以仿写现代诗歌、也可写文言诗文。100字左右。
注意:围绕这学期的教研主题“研学案的使用----目标分解下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每课一得写作提示。即使在文言单元也要坚持这样的训练,学完《陋室铭》学生仿写铭文格式,给自己的卧室、文具盒等做了铭文。学完《爱莲说》学生以“爱 说”为题仿写文章。学习《郢人》让学生仿写文中极简的描写方法。本课的的拓展训练,设置想象内容,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人的“知音”,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题“知音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