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超超级精品教学课件详细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4、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蝈蝈、蛐蛐,体会诗中的感情。
3、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夜》中静谧。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2、培养学生多读诗、爱诗。
3、培养学生自己主动找诗读,善于收集同类主题的诗作。
【教学重点】: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2、掌握诗人通过以静写动抒发感情,感慨“大地的诗歌不会死亡”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以静写动的手法及其前后两幅画面的叠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 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3、比较法 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1、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2、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板书课题:《蝈蝈与蛐蛐》 )
蝈蝈与蛐蛐
夜
比较阅读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作
业
找找看:哪首是田园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
《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
《春望》
《过故人庄》
中国田园诗的特点:
1、标举隐逸
2、寄情山水
3、歌咏田园生活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田园诗
蝈蝈与蛐蛐
(英)济慈
教学目标: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感觉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者简介
约翰 济慈(1795——1892)英国浪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
积累下列字音
昏晕(
yūn
)
树篱(
lí
)
栖息(
qī
)
草茸茸(
róng
)
喧响(
xuān
)
撒下(
sǎ
)
微漾(yàng
)
沉浸(
jìn
)
积累下列词语
沉醉:指大醉;多用于比喻,有“痴迷”、“迷恋”、“沉浸”之意思。如:沉醉于节日的欢乐中。
栖息:①止息;歇宿:一群归鸦,栖息在林间。②指隐居:栖息烟霞。
喧响:1.发出喧闹的声音;2.喧闹声。
听读课文,思考: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这首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研习诗歌内容
一、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这首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解析:
两种昆虫:
蝈蝈和蛐蛐
两幅小景:
(夏天)蝈蝈的乐音
(冬天)蛐蛐的歌儿
诗歌构思:
构思巧妙,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
(解析: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二、请找出表现诗歌主旨的一个句子。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三、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的?
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是一曲对大自然的颂歌,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问
题
探
究
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意思?
诗人把大自然一切美好动听的声音,比喻成“大地的诗歌”
3、如何理解“从来”一词的含义?
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
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由此,大地的诗歌是四季不歇的,是“从来不会”死亡的。
诗歌结构
(夏天)蝈蝈的音乐
(冬天)蛐蛐的歌儿
主题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
拓展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夜
【俄】叶赛宁
教学目标:
学习诗歌的描写方法
体会诗人的情感
作者简介
谢尔盖 亚历山大德罗奇 叶赛宁(189
( http: / / www.21cnjy.com )5-1925),俄罗斯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听读课文,思考: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本诗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
静谧
美丽
诗中哪些句子体现了“静谧”这一特点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提问:“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动衬静;接着问: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哪一句表达了同样的效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诗中哪些句子体现了“美丽”这一特点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研习诗歌内容
本诗“夜”的特点是:静谧、美丽,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基调呢?
恬静轻柔、充满喜爱是诗
的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态。
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
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寂静中,溪水在轻轻地歌唱。(以动衬静)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结构解读
静谧
美丽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溪水
月色(反复吟咏)
大河
小溪
青草
安适宁静的心境
比较阅读
静
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赏析
静夜
郭沫若
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的组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在这笔墨空灵的画图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异国海边的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难道不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吗 )
《夜》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同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
异
这首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Flash欣赏:《夜之歌》
拓展延伸
我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夜的名句:
1.小楼一夜听风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4.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主题归纳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夜》这首田园诗,通过对夜里各种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夜的静谧、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作
业
读背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