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诗词赏析重点篇目
诗
《望岳》
《春望》、
《使至塞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渡荆门送别》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词
《武陵春》
《渔家傲秋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水调歌头》
一、古诗赏析
81010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是围绕着“望(或:看、观、岳、山)”字来写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示例: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_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
3.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意近即可)的气势。
4.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5.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6、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到远
B、由远到近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7、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第七、八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逊的性格特点。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810201春望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2、请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简要赏析。
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1.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
810202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感情强烈,
情景兼具,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
( http: / / www.21cnjy.com )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
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21.
(
3
分)
D
(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810203
2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
答:
草、木、花、鸟
2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
答: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二)、古诗阅读(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810204。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1.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答:(1)意思是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禁不住悲伤流泪;因怅恨离别,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2)“感时”表现了诗人忧国的情感,“恨别”表现了诗人思家的情感,(3)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810205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诗的开篇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点明了都城景物的特点。
B.颔联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动惊心。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
D.诗人“白头搔更短”只源于亲人离散之伤痛。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实写景物,虚写情感,融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诗中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C.“望”字统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
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望岳》《石壕吏》等作品一致。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望之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一)古诗词鉴赏(3分)
810501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2分)
答:
8诗人(自己)(1分)9.示例-:“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慼。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示例二:“孤烟”
显示在无边的荒莫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共2分)
(二)810503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16.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810504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点拨:“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_
,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3.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这幅图画具有图画的构图美。美。
(2)美的具体表现: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1)图画的线条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1)图画的色彩美。(2)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1)图画的意境美。
(2)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810506
1、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2、请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3、近人王国维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千古壮观”的名句,请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本句中“大漠”的“大”字体现了沙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浩瀚无边,在此背景下,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为“孤烟”。“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而“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空旷辽阔,那横贯在其间的黄河,越发显得“长”了。容易给人以感伤印象的“落日”,诗人却用一个“圆”给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物中。
82010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②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3分)
答:
【答案】①“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②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
3、颔联借用,出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暗示贬谪时间之长,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之情。
4、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了内心的强烈不满。
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C、“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D、“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重新抖擞振作。
820102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
(2)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4.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4、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然之情。
B、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子出了作者遭贬谪的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两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5、结合全诗,试分析这首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的特点。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活的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的升华之处,也是各个地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意思是自己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82020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
2.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4、如果把“铜雀春深锁二乔”为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诗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表达感情也含蓄。
5、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兴亡的感概。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6、全诗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的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绪以及豪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胸襟。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因而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同时,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71020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2分)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客路”即前进的路。
B、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C、“阔”表现长江春潮激荡,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正”“
悬”两字显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的情景。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3)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2分)
答:
15.⑴设问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D
(3)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分析合理即可)
示例二:这句诗在描写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与节令中,透出对自然的理趣;表达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富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富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710202。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请描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距离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一、词赏析
820401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月亮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答: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820402。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的意思。
但愿人人岁岁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
这首词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
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820403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2)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词人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最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用,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动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3)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答:(1)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A
(3)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词的意境豪放而旷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语言如行云流水。
(4)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发转入理智,化悲痛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91020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怎样的共同心理?(2分)
答:这两句诗掲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评分标准:(2分〉思念家乡(思乡)1分,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爱国)
1分。
910202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920203
(1)这首词上片描写边塞秋景,以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下片的“家万里”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2)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有看法呢?请简要说说。
(3)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两面,有何作用?
答:(1)“异”思乡(2)这一观点是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茅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本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3)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军情的紧急,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910501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比人心惊不已。
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D(
)(2分)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10502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1分,意思对即可)
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每点1分,结合词句分析加1分,意思对即可)
910503
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之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抑郁、愤慨之情。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3.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910504
(1)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有一项是(
)
A、从题材上看,本词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有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关壮美的,故称为“壮词”。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已纪已大,恐怕没有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2)表现作者壮志未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了却君王天下事”指的是
“
”。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C(2)可怜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4)“了却君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