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
43-0
0×135
0+50
52-25
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
456+0=
567-0=
336-336=
234+0=
125×0=
0÷27=
76×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
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7=0
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7÷0=
(2)引发思考: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组讨论交流:没有。
小结: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0=
0÷0=
知识点3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39÷2=19……1
184÷12=15……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堂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132+78)×0+63
43×(12-12)×5
2.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64+28=92
4×92=368
(2)227-176=51
44×4=176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后作业】
教材第8页第7题。
教学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回顾有关0的运算的特征。总结归纳出含有0的四则运算计算方法。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