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3.2 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3.2 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02 14: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
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培养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乘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或公式,或者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加法交换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运算定律(板书:乘法交换律)。
【新课讲授】
(一)分析主题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7页看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看图汇报:
(1)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2.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同桌说说)
(1)负责挖坑、种树共有多少人?
(2)负责抬水、浇树共有多少人?
(3)他们一共种多少棵树?
(二)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先说思路再列式。
2.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25=100(人)
25×4=100(人)
2×25=50(人)
25×2=50(人)
5×25=125(棵)
25×5=125(棵)
3.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这三组的算式都是交换因数的位置,而积没有变。
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4=8;4×2=8;
24×5=120;5×24=120
4.上面的两组算式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来连接?(等号连接)
2×4=4×2;24×5=5×24
5.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的规律就是乘法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
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手势、图形、字母等形式表示)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规律
1.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验算、可以简便计算)
2.同学们看看你在做题中是否能用到乘法交换律?
【课堂作业】
1.对号入座78×15=15×(

273×463=(
)×273
a×c=(
)×a
☆×△=(
)×(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发现在验算时更加简便)
200×267=
400×269=
3.我们刚才做的习题都是两个数相乘,三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会变吗?(自己举例子验证)
4.谈谈你的发现(无论是两个数、三个数、多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2.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
【课后作业】
1.判断下面哪些是乘法交换律:(讲出你的理由)
(1)50×2=25×4


(2)890×120=120×890


(3)160+38=38+160


(4)37×2×50=50×2×37


(5)a×38=38×a


(6)25÷25=25÷25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
(1)11×50=(
)×11
(2)30×200=200×(

(3)60×a=(
)×(

(4)△×○=(
)×(

(5)60○30
=
30○60
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
4×25=100(人)
25×4=100(人)
2×25=50(人)
25×2=50(人)
5×25=125(棵)
25×5=125(棵)
用字母表示:a×b=b×a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猜想、验证、观察、交流、归纳、亲自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情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