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5.1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5.1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6-02 14:3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例4及第66页练习十五6~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引导学生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与发现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充分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
小棒、纸条、剪刀。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教材第62页例3情景图:
提问:如果你是小明的话,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到学校最近?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上学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小明家→邮局→学校
第二条:小明家→学校
第三条:小明家→商店→学校
小结:多数同学肯定会选择走第二条路,认为第二条路最近,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你们能告诉老师,并说明原因。
板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新课讲授】
教学例4
知识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小纸条分别剪成下面的长度拼一拼,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并做好活动记录。
小组汇报:
提问:为什么第2、3组不能拼成三角形?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小结:第2组两边的长度和是9厘米等于第三条边的长度9厘米;第3组两边长度和是9厘米他们长度的和还小于10厘米,所以不能拼成三角形。
2.摆一摆: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拼三角形,什么时候能拼成,什么时候不能拼成?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大家都是用了三根小棒去围三角形,有的可以围成,有的却围不成。这是为什么呢?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任意两条小棒长度的和比第三条小棒长,才能拼成三角形。
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课堂作业】
判断下面哪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4
3
5
(2)2
6
7
(3)4
4
9
(4)3
9
8
答案:
(1)(2)(4)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想一想,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6~8题,动手操作后判断。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一条:小明家→邮局→学校
第二条:小明家→学校
第三条:小明家→商店→学校
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本堂课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路为: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欲望——创设实验——鼓励学生动手、观察、猜想——几何画板演示——理论验证——分层过关应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结。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体验,教师引导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