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2011年12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在距地球约600光年的一个恒星系统中新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该行星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行星上有岩石存在
B.行星上有适宜的温度与液态水
C.行星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2~3题。
2.“天宫一号”发射时,位于智利(西四区)的航天测控站当地时间为2011年9月
A.30日9时16分3秒
B.29日9时16分3秒
C.29日17时16分3秒
D.30日17时16分3秒
3.“天宫一号”发射当日,山东省各地
A.昼长夜短,白昼将逐渐增长
B.昼长夜短,黑夜将逐渐增长
C.昼短夜长,白昼将逐渐增长
D.昼短夜长,黑夜将逐渐增长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读图完成4~5题。
4.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序号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①沿海低地被淹没
②极地冰川面积增大
③人类疫病增加
④黄河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7.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2011年11月29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读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8~9题。
8.流经①、②附近海域的洋流,其性质分别是
A.暖流、寒流
B.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
D.寒流、寒流
9.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10.甘肃省兰州市地处黄河谷地,城市东西延伸呈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的需要
B.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C.矿产资源的分布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1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流动,出现了民工潮。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不包括港澳台),完成12~13题。
1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13.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B.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C.丰富的劳动力掩盖了老龄化问题
D.调高退休年龄可解决老龄化问题
14.右侧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C.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随着农业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面积迅速扩大,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家常菜。据此完成15~16题。
15.促使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国家政策
D.市场
16.温室大棚内能够种植反季节蔬菜,其主要原因是改善了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分条件
D.光照条件
广西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林木蓄积量明显增加,森林覆盖率接近60%;同时木材加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据此回答17~18题。
17.广西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包括
A.森林资源丰富
B.劳动力充足
C.科技力量雄厚
D.市场需求量大
18.由此判断,在广西木材加工厂附近集聚的产业可能是
A.钢铁
B.炼铝
C.电子
D.造纸
被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黄金通道”的崇启大桥于2011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读崇启大桥位置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崇启大桥的兴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政治
B.自然环境
C.科技
D.社会经济
20.崇启大桥的通车,将进一步
A.缩小上海都市圈半径
B.完善启东的商业网点
C.改善崇明岛的交通区位
D.促使上海人口快速外迁
21.新年来临之际,某校学生向社会发出使用“电子贺卡”的倡议,其积极意义在于
①倡导低碳生活
②保护森林资源
③防治酸雨
④减少固体废弃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2011年11月24日,土库曼斯坦生产的天然气通过中亚——中国和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首次送至广东。关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广东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B.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
C.将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能源短缺问题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24.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25.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雷达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北京时间2015年4月4日18时15分开始,至21时45分结束,我国境内观测到“月全食”天象奇观,这是我国2018年前最后一次可见的月全食。下面为月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图示天体
A.均位于地月系
B.均位于太阳系
C.地球质量最大
D.自身发光的是太阳和月球
27.我国境内开始观测到本次月全食时,伦敦正值
A.早晨
B.上午
C.正午
D.傍晚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右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
28.导致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A.①过多
B.②受阻
C.③过快
D.④增大
29.此次北京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
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D.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
图4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B.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
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
31.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A.哈尔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拉萨
图5为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分别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带。这三座山均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四川省境内。读图完成32—33题。
32.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最多,主要是因为贡嘎山
A.植被较丰富
B.距海洋较近
C.土壤较肥沃
D.相对高度较大
33.山麓自然带①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右图,完成34~35题。
34.甲地所处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向斜
C.地堑
D.背斜
35.形成乙地地貌形态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
下面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37.该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左下为我国某地农业产值构成图,右下为该地基塘生产示意图。据此回答38~39题。
38.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39.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是
A.可以节约用水
B.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C.可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D.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人们出行对交通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时间和距离因素。读下图回答40题。
40.图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中
A.高铁在旅行距离1000km以上最具优势
B.高速公路在旅行距离200km以内最具优势
C.航空最具优势的旅行距离是200-1000km
D.高铁和航空竞争最激烈的旅行距离为600km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丙三地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地,风力最小的是_______地。(4分)
(2)此时甲地风向为_______;此时乙地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4分)
(3)图示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
。(2分)
42.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丙地的地质构造是
。(2分)
(2)形成乙地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分)
(3)丁处地貌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4分)
(4)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____
(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
(2分)
43.“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新疆的A地区(见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地区生产的番茄品质优良,就其气候方面有哪些有利条件 (4分)
(2)导致番茄榨汁企业在该地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2分)
(3)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44.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环渤海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国务院已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邻近京津冀地区。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
千米;滩涂、浅海、盐田等海洋资源丰富;目前山东省拥有涉海独立科技机构56家,拥有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同时,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带,具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海洋产业基础。
(1)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在资源方面,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发展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
缺乏。
(2分)
(2)海洋化工是环渤海经济圈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下图反映了海洋化工与其他工业部门及资源之间的联系。请将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工业部门补充完整。(4分)
E
工业,F
工业。
(3))试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4分)
高二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60分)
1.B
2.
B
3.D
4.
D
5.C
6.B
7.B
8.D
9.A
10.D
11.C
12.C
13.B
14.C
15.D
16.A
17.C
18.D
19.D
20.C
21.A
22.A
23.C
24.A
25.D
26.
B
27.B
28.A
29.B
30.A
31.C
32.D
33.D
34.D
35.C
36.D
37.D
38.C
39.D
40.B
第Ⅱ卷(共40分)
41.(10分)
(1)甲
乙(
4分)
(2)西北风(或偏北风)
晴朗(4分)
(3)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分)
42.(10分)
(1)
断层(2分)
(2)侵蚀作用
(2分)
(3)冲积扇(或洪积扇)
流水沉积作用(4分)
(4)
④
(2分)
43.(10分)
(1)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原料(2分)
(3)地处山麓绿洲地区,地势较平坦;水源较充足;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答出其中自然和人文各一条即可,4分)
44.(10分)
(1)水资源
(2分)
(2)电力
钢铁(4分)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