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同步训练
1、选择题
1.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B.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C.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4.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诗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5.人们在种植油菜花一般要在室外,不宜在室内种植,影响其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 )
A.温度 B.光
C.水分 D.空气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影响山上桃花迟开的因素是什么( )
A.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7.农谚说“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这些现象体现了 (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8.下列关于生物能影响环境实例,正确的是 ( )
A.在荒漠中,有一种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C.古代诗描述道草盛豆苗稀现象
D.大树底下好乘凉
9.下列成语中,说明了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0.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预报风雨的粉红色小花﹣﹣“风雨花”。暴风雨来临前,由于气温高、气压低,“风雨花”体内的开花激素猛增而开放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说明 (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离不开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稻的生长,它们属于______ 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果人们大量捕食青蛙,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
(3)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缺少含氮无机盐,水稻植株生长缓慢、植株弱小、叶片发黄.请完成有关验证水稻生长需要含氮无机盐的实验。21教育网
①取生长健壮、状态相同、的水稻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
②将两组幼苗分别用泡沫固定在A、B两个塑料容器中。
③A容器加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B容器加等量______的完全培养液。
④将两组装置放在______、______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D
5.B
6.B
7.A
8.D
9.A
10.D
二、综合题
11.(1)非生物;竞争
(2)破坏生态平衡
(3)水;阳光;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1张PPT)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精品课件
情景导入
金鱼生活在水中,仙人掌生活在陆地上,如果二者对调,其结果都会死亡。这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请说出下列生物的生活环境,能把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吗?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环境: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在潮湿而又温暖的季节,如果食品保存不当,表面很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不久又会变成 绿色或黄色或黑色等各种颜色。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观察霉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况。
活动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目的要求: 1.观察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霉菌的生长状况。
2.探究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材料器具: 新鲜面包(或馒头)、培养皿、清水、放大镜、 烘箱或烤箱
方法步骤:
1.取新鲜的面包片,切成边长为2cm的小块若 干,在空气中暴露20~30min。 2.取3只培养皿,标记为①、②、③,分别放 入2块小面包。
3.将装有面包的培养皿①放在烘箱中烘烤 2min,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置4~5d; ②号培养皿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放置 4~5d;③号培养皿加盖后不做任何处理,在室 温下放置4~5d。
4.每天观察各培养皿中面包表面是否有霉菌出 现,以及霉菌的生长状况,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培养皿序号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①
②
③
霉菌很少, 几乎没有
霉菌很少, 几乎没有
霉菌很多
可见霉菌的生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像霉菌一样,其他生物的生活也要受水分、温 度、湿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花儿在不同季节开放与光照有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观察下列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大雁南飞
温度
蟒蛇冬眠
温度
人参
阴生植物
水杉——阳生植物
光照
2.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合作、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种内互助
合作关系
企鹅共同养育下一代
蜜蜂分工合作
种内互助
合作关系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种内竞争
竞争关系
种间竞争
农作物和杂草争夺营养
捕食关系
螳螂捕蝉
猎豹捕食
捕食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青蛙捕食害虫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关系叫做互利共生。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植物→根瘤菌:有机养料
根瘤菌→植物:含氮养料
共生关系
海葵和蟹的互利共生
共生关系
寄生关系
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叶
茎
根
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非常发达,吸收深处水分。
绿色肥厚,储存大量的水,且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二、生物能适应环境
保护色
雷鸟为了躲避敌害,冬天羽毛变白
夏天的雷鸟
警戒色
拟态
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概述这是动物或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枯叶蝶
尺蠖
三、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蝗虫啃食庄稼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试分析沙漠化的原因。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活动
地点
项目 不 同 植 被
裸 地 草 坪 灌木丛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实测记录表
相对湿度曲线图:
讨论:观察该曲线图,我们发现了什么?
1.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湿度变化
2.同一环境不同时间的湿度变化
同一时间灌丛空气湿度最大,草地次之,裸地空气湿度最小。
同一环境,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湿度最大的地方是早晨的灌丛。
结论:
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生物能影响环境。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
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
他生物。)
环境
生物
影响
适应
总结
学习检测
1.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对于环境是一种( )
A.适应 B.竞争 C.影响 D.反应
2.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下雨之前蚂蚁搬家
C
D
3.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4.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
A.鱼类的季节涸游
B.仙人掌的叶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C
D
5.山坡南面的树木之北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高 B.阳光充足 C.水分多 D.空气新鲜
6.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生
D.一群蚂蚁一块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小鸟为占巢穴而在周围鸣叫
B
D
7.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松树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8.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因为鲤鱼卵的孵化受环境影响较大,孵化率低,幼鱼的成活率也低,所以必须多产卵。鸟卵的孵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孵化率高,并且鸟能育雏,后代容易成活,所以不必产很多卵。这种差异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