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配套课件详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配套课件详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04 09:3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小石潭记》配套课件详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
赏析优美的景物,培养热爱山水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
三会:会诵读、会译释、会品析。
2.
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把握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一、导入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磅礴,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灵动,使人迷醉。山水之美,自然的折光,更是心灵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全面了解作者柳宗元。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出生于河东(今山西永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世代为官且有浓厚文化气氛的家庭,世称“柳河东”。他少年时就十分聪敏,像成年人一样“无不通达”,公卿贵族争着收他做自己的门生。20岁便中进士,由于经通经史和诸子百家,发表议论时引证古今,常使满座叹服。32岁担任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刚毅,一时名声大振,人人敬慕。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寮,巡按州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大概相当于当今的最高检察院院长再兼钦差大臣,权势颇重,百官畏惧。
山西永济为柳宗元修建塑像并每年祭拜。(出示图片)
改革新锐:柳宗元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扰后,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于是参考了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且属于核心人物(核心是“二王刘柳”四人,即王叔文、王丕、刘禹锡、柳完元)。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大事,遭到联合反扑,革新失败了。
失败被贬:革新失败后,王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即现在的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七人,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当时的永州司属蛮荒之地。柳宗元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上溯洞庭湖和湘江潇水,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跋涉才到达。“司马”是一种闲员,既无官舍,又无具体职务,柳宗元在这里艰难地度过了10年——33岁到43岁。10年后,他被召回京师,然后又出为柳州刺史,虽官升一级,却比永州更偏远。又4年后,病逝于柳州,年仅47岁。
永州柳子庙:永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南宋时代就在他的居所旧址建了柳子庙。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气派的建筑。
柳子庙大门背面:柳子庙大门背面是一座风格独具的戏台。
柳子庙正殿:殿中有柳宗元石像供人祭祀
荔枝碑:正殿后墙有碑,碑文为韩愈年撰,苏轼书写,内容是颂扬柳宗元生平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
柳州柳侯公园:柳宗元在柳州政绩赫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令废除典押制度,解放奴隶,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三年后柳州大治。后来人们建柳侯祠纪念他。今天的柳侯公园就是在原柳侯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柳侯公园内的柳侯祠
柳侯祠后的柳宗元衣冠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与“永州八记”:
贬官永州,柳宗元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集中精力于文学创作与理论著述,因而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诗歌、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他还与韩愈一起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是这一运动的卓越领袖。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其中最出色的是《小石潭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解释及翻译。(备学生)
1.读出意义
(1)读通课文
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B.投影显示,给下列字词注音。(可分组进行)
篁竹(huáng)
环佩(pèi)
下见(jiàn)
清冽(liè)
卷石(quán)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翠蔓(cuì
màn

摇缀(zhuì)
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斗折(dǒu)
蛇行(xíng)
可见(jiàn)
差互(cī)
寂寥(liáo)
悄怆(qiǎo
chuàng)
幽邃(suì)
龚古(gōng)
宗玄(xuán)
恕己(shù)
C.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对字音、停顿有误的,教师纠正。
(2)读顺课文
学生参看注释尝试逐句翻译课文,教师强调重点的实词和句子,指导落实。
重点词语解释和全文逐句翻译:
注释(加下划线者课文已注,加红色的为重点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西:向西。行:行走。
隔:隔着。
闻:听到。
如:好像。
环:玉制的装饰品。
乐:为……而感到快乐。
之:代词,它,指水声。
翻译: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茂密的竹林,就能听到清脆的水声,好像挂在人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很是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取:开辟出。
下:向下,往下。
见:见到。
尤:特别,格外。
清冽:清澈。清,清澈。
翻译:于是砍倒了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到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以:介词,把。
为:作为,当作。
卷:翻卷。
以:而。例如:有好事者船以入。(《黔之驴》)
为:形成,成为。
清洌:清澈。
翻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树:青葱的树木。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差:长短不一,形容词。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大约。
许:来,上下。
皆:都。
若:好像。
空:在空中。
依:依靠。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向下。
布:散布,散播。意译为:“映”。
佁然:呆呆地样子。
俶尔:忽然;俶,忽然;尔,然,……的样子。
似:好像。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起欢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而:顺连。
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
其:那。
犬牙差: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交错。
可:可以,能。
其:代词,它的,指溪流。
翻译: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环合:围绕。
寂寥:寂静;寥,寂静,空虚。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深远。
翻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因为。
其:代词,它的,指小石潭。
境:环境。
居:留,停留。
乃:于是,就。
记:记录。
之:代词,它,指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而:顺连。
去:离开。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者:……的人。
余:我。
隶:随从,本句中“隶”用作动词:作为随从。所以,注释当改为:“作为随从跟着同去的。
而:顺连。
从:跟随。
生:青年男子。
翻译: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随我们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3)齐读课文,强调朗读的节奏。
2.读出美感
(1)听录音,或者老师范读。(如果是教师范读,请使用背景音乐链接:背景音乐《》)
(2)学生揣摩轻重缓急的变化,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生模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四、深入理解
回答问题
理清结构,归纳各自然段段意
1.发现小潭及潭中景物;2.
潭中游鱼;3.
小潭源流;4.
气氛感受;5.同游者姓名。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怎样起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起笔自然而然。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说明小石潭什么特点?
伐竹取道:小石潭周围竹林十分浓密,人迹罕至。下见小潭:地势低于周围竹林。
第一段采用什么顺序?
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好外:行文自然。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说鱼“空游无所依”,意图何在?
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
“潭中鱼”一段哪几个句子最生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么好的句子,赶快背过!
“潭西南而望”一段,哪些句子是比喻句?
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学习指导:这段是理解本文的关键。需重点理解以下两点。
1.这么美好的景物,怎么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呢?
2.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
答案: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
但寻到的“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所以,坐潭上,见“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之景,很快便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的“清”,应理解为凄清、凄凉。
因此,本文先写乐,后写忧,并不矛盾。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老师评论:
这是表现被贬后的孤凄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情景交融
主 题:描写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凄清,抒发贬官后的孤凄之情。——“凄神寒骨”可证
小知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融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于自然风景之中,借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倾注悲愤抑郁之情。——不愧唐宋大家
参读: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被贬后的孤凄之情。
老师感叹:点击进入《永州纪行》
永州纪行
  2007年7月12-13日,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考察永州——柳宗元度过十年贬谪生活的地方。
  客观地说,永州是个美丽的水城,潇水绕城而过,且江水清澈。但我此行却很辛苦,然而正因为辛苦,才大大加深了我对柳宗元及其作品的理解与共鸣。
  永州至今依然有些偏远。买火车票时,根本没有到永州的车。售票员也不知道有永州这么个地方,还问我:是哪个“yǒng”?在哪个省?通不通火车?只好先买到衡阳。
  坐了十几个小时,到衡阳再转到永州的车,几个小时后到永州。永州火车站倒还气派,但周围却是荒野山丘,
左边只有两座在建的楼房;右边是一排小店,用石棉瓦之类搭建而成;看不到心目中的永州,心中不免疑问:“永州”在那里?
  问当地人方知,这是一个叫“冷水滩”的地方,几年前刚改名永州市。但这个永州不是柳宗元被贬的那个永州,那个永州是原来的零陵县,即现在的永州市零陵区,离这里还有30多公里。
  天气极热,天气预报显示这里为橙红色,是这几天全国温度最高的地区。找车、等车,车行一个多小时,又转一辆很破旧的公共汽车,才到目的地柳子庙。幸好遇到一位叫江志辉的语文老师,竟然看过我的文字,热情地为我导游,否则还要更费时间。
  此时的柳子庙只有我们两个游客,永州八记景区好像未加开发,荒草中只有几快块石碑,给人荒僻之感。
当年的小石潭也不复存在,原址立着一块石碑,说明其所在。下面是一条溪,名为愚溪,水尤清冽。
只有这个地方还像一个“石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距原址约有百米,是寓溪较宽处。小石潭原址竹子茂密,助人理解柳宗元“伐竹取道”才能“下见小潭”的描写。但不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岸边的这些石头大概是“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景象吧。
  此行感叹:一千多年前,交通不发达的唐代,柳宗元偕老母来这里,几个月的长途跋涉,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这位担任过监察御史、曾是国家改革核心组成员的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才子,却被贬到这样的蛮荒之地,该是多大的委屈!被弃置十年,且是人生最美好、最适于成就事业的黄金时代,该是人生、人才的多大摧残和浪费!十年的贬谪生活,那样的漫长,他究竟是怎样痛苦的熬过这种困厄?……难怪他的文章中充溢着难以拂去的孤凄、抑郁和愤懑!难怪他坐在小石潭上,便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乃记之而去!
五、归纳要点
巩固复习
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柳宗元)
2.柳宗元,字______(子厚),是______(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祖籍河东,所以世称_______(柳河东)。
注音
篁竹:huáng
参差:cēn
c
( http: / / www.21cnjy.com )ī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佁然不动:yǐ
俶尔远逝:chù
往来翕忽:xī
斗折蛇行:dǒu
犬牙差互:cī
寂寥无人:liáo
悄怆幽邃:chuàng
悄怆幽邃:suì
龚古:gōng
恕己:shù
解释词语
心乐之:为……而感到快乐。
水尤清冽:清辙。
参差披拂:长短不齐。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来,上下。
日光下澈:通,照射。
佁然不动:呆呆地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寂寥无人:寂静。
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凄清。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隶而从者:作为随从。
翻译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茂密的竹林,就能听到清脆的水声,好像挂在人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很是高兴。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起欢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背诵: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理解性背诵默写
1.小石潭是怎样发现的?
2.
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段落。
3.
写作者感受的两个四字语。
答案
1.小石潭是怎样发现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
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段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
写作者感受的两个四字语。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改错字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珮)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冽)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佁)
4.俶耳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尔)
合作探究
以上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下面请你向老师和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合作探究。
网上阅读
(点击进入)
柳宗元
包括:《柳宗元诗选》
   《柳宗元文选》
   《柳宗元小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