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04 09: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8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⑵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⑶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⑷ 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⑵ 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⑶ 组织模拟旅游活动,激发同学的想象力,感受旅游的乐趣。
  3、德育目标: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大量运用骈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而”,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4、体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指导学生朗读:一读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节奏韵律;二读课文,疏解文意,要求读得通顺;三读课文,读出“也”“而”的不同语气和轻重音,推究文理,要求读得流畅。品读课文,鉴赏美点。比读课文,比较鉴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江西滁州的琅琊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亭子,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代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醉翁亭简介:
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的琅琊山麓,是我国著名古迹之一。
醉翁亭为宋代琅琊寺住持智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尚所建,欧阳修命名并作《醉翁亭记》。初建时只有一亭,后来逐浙扩建,现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醉翁亭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溪水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亭中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
醉翁亭(配图)
醉翁亭(配图)
醉翁亭附近的深秀湖(配图)
醉翁亭旁的让泉(配图)
——醉翁亭闻名暇尔是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吉州永丰(现在江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永丰)人(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芦苇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中进士,因支持范仲淹改革,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拭、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溢“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领导了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曾主编《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欧阳修书法(配图)——(他还是个书法家)
欧阳修纪念馆(配图)——(江西永丰县)
写作背景:庆历五年(1045年)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庆历新政”仅实行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上疏为他们辩护,遭到反对派的忌恨和陷害,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本文写于贬官滁州的第二年(1046年)

视频:欧阳修简介
《醉翁亭记》flash配乐朗读
预习课文 正确朗读
朗读正音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niàng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筹gōng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qín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翻译 阅读理解
注释翻译 阅读理解
第一段
朗读: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翻译
1、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皆:都。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诸:众,各。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用作状语,沿着山路
而:并连
泻:倾泻
于:从
之:助词,的。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见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倾泻下来的,是酿泉啊。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于:介词,在。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啊。
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作:建造
之:助词,的。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
之:代词,它,指亭子。
谓:称谓,命名
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于:在
辄:就
而:递连,而且。
故:所以
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喝酒,喝了很少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
之:助词,的。
乎:于,在
之:助词,的。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
而:顺连
寓:寄托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第一段怎样分层?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的自然环境)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这一段按什么顺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由外至内
本段出了一个成语,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峰回路转”不是出自这里。
1、出处:欧阳修《醉翁亭记》
2、原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3、现在的常用义: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叫什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背诵: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翻译 阅读理解
第二段
朗读: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要说那,像那
而:顺连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开,散,散开。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拢
而:顺连
暝:昏暗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变得昏暗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阴暗
明:明亮
之:助词,的。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香花
发:开,开放
香:香味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佳木秀而繁阴
秀: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风霜高洁
即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露洁白;
水落而石出

而:顺连
水流减少,石头裸露。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语出《醉翁亭记》。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山间之四时也。
时:季节
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朝而往,暮而归,
朝:早晨
而:修连
往:去
暮:傍晚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时:四季。
而:因连,因而。
穷:穷尽
四季的景象不同,因而那快
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概括这一段的大意:山间朝暮四时之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 http: / / www.21cnjy.com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这一句写山间之朝暮,请具体指明各句分别所写。——日出而林霏开(朝);云归而岩穴暝(暮)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一句写山间之四时,请具体指明各句分别写哪一个季节。
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
;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
“水落石出”原意是什么?现在比喻为什么意思?原意:冬天水位落下去,水中的石头自然露出来。今义: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背诵: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翻译 阅读理解
第三段
朗读: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负:背着
于:在
休于行:在树下休息
伛偻:弯腰曲背。指老人。
提携:小孩
绝:断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临:到,对着
而:修连
渔:捕鱼,钓鱼。
而:顺连
洌:清
肴:荤菜
蔌:菜蔬
陈:摆放,陈列。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酣:尽兴地喝酒
之:助词,的。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射:投壶
弈:下棋
觥:酒筹
交错:交互错杂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在。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这一段怎样分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这四层,哪一层是全文核心?“太守醉”是核心,其他三层都是陪衬。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上文哪一句?——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背诵: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注释翻译 阅读理解
第四段
朗读: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已而:不久
而:顺连
从:跟随跟从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翳:遮盖
去:离开
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之:助词,的。
而:转连,却。
之:助词,的。
而:转连,却。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乐:以…为快乐
其:代词,他们,指滁人。
乐:快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记述
以:用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够写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谓:为,是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这段哪一句道出本文主旨?太守之乐其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前文哪三个字?暮而归
本文多次写到“醉”
与“乐”,将“醉”
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乐其乐”或“同其乐”的“乐”具体指什么?与民同乐,百姓的欢乐,就是自己的欢乐。
主 题:表达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寄情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与《岳阳楼记》相似。
背诵:注意加红色字的读音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归纳
复习
许多同
学爱整理“名星档案”,今天我们整理一份“欧阳修档案”:
姓名: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
生活时代:北宋
头衔:文学家(政治家)
代表作:《醉翁亭记》
政治理想:与民同乐
注音
壑:hè  蔚:wèi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若夫:fú  霏:fēi  暝:míng
伛偻:yǔlǚ  洌:liè  肴:yáo  蔌:sù  弈:Yì  颓:tuí  翳:yì
解释加红加斜的词语
林壑尤美:山谷
蔚然而深秀:茂盛的样子
有亭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临于泉上:靠近
名之者谁:给……取名,命名
饮少辄醉:就
醉翁之意:情趣
若夫:像那
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晦明变化:阴暗
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山间之四时也:季节
伛偻提携:弯腰曲背
驼背
泉香而酒洌:清
山肴野蔌:野味
菜蔬
杂然而前陈:摆放,陈列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弦乐器
管乐器
射者中:投壶(一种游戏)
弈者胜: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
树林阴翳:遮盖
太守之乐其乐:以……为快乐
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
翻译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本文出了三个成语,它们是:1.醉翁之意不在洒;2.水落石出;3.觥筹交错。
理解性背诵默写
《醉翁亭记》中已化为成语的千古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为什么自号“醉翁”?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本文文眼,一是“醉”字,一是“乐”字。点明“乐”的内涵,并把“醉”与“乐”统一在一起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运用性背诵默写
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攻打它,那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善饮酒者,每逢酒席常常化用《醉翁亭记》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推辞劝酒者。请你想想,哪些语句可供化用?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我饮少辄醉,没几杯便颓然乎其间了,所以请大家饶恕。
容易写错的字
壑 辄 暝 洌 蔌 翳
课后练习
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
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本文写景有下边几种方式,请分别举出例子。
由远而近
从早到晚
自春至冬
由外而内
由远而近: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
从早到晚: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自春至冬:
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由外而内:
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诵读指导:本文共用了25个“而”字,读时应分别轻重。请指出下面句中的“而”哪个要重读,哪个要轻读,其中有什么规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重读的加红,轻读的加绿
渐闻水声潺潺而(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朝而(轻)往,暮而(轻)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重)乐亦无穷也。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重)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轻)乐,而(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规律:凡表示转折或递进的,要重读;凡起连接作用的,要轻读。
例如:
渐闻水声潺潺而(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朝而(轻)往,暮而(轻)归,四时之景不同,而(重)乐亦无穷也。
照此规律练习诵读
文中共用了21个“也”字,这是为什么?不用可以吗?
它们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有煞尾作用。
有一唱三叹的效果,表现与民同乐的陶醉之情。不用,陶醉意味就没有或减轻了。
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守自谓也”含有作者得意之情,若改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得意之情就消失殆尽。
又如“太守归”“禽鸟乐”和“太守之乐其乐”,加“也”字后,“与民同乐”的陶醉之情倍增;若不加,感情就平淡得多。
理解人物
文如其人,从这篇文章可以看了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题指导:当然可以从文章反映的几个方面来写,但最重要的是紧扣文章中心,点明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比较阅读
本文和《岳阳楼记》有什么异同?
同:
都写于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而且都写于被贬之后。
都表现了被贬之后仍关心人民百姓的情怀。
异:
《醉翁亭记》有寄情山水的情绪,而《岳阳楼记》没有,其精神境界更高。
《醉翁亭记》是“与民同乐”,而《岳阳楼记》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境界也更高。
《岳阳楼记》不仅抒发自己抱负,而且有规劝他人之意;
《醉翁亭记》只是抒发个人情怀。
扩展
迁移
知识迁移
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红加斜的字
千山万壑:山谷
   动辄得咎:就
陈兵百万:摆开
   兵临城下:靠近
酒酣耳热:尽兴地喝酒
乐善好施:以……为乐
扩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加红加斜的字词,口译加下划线的句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孤:幼而无父
荻:芦苇
就:到
闾里:居民区
或:有时
惟读书:只从事读书
欧阳修为什么号“六一居士?
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居士传》
谪:贬官
既:已经
更:gēng
金石遗文:钟鼎碑刻的拓片
是:这
是:这
翻译句子
1.六一何谓也 ”
“六一”是什么意思呢?
2.是为五一尔,奈何
这只是“五一”罢了,为什么称“六一”呢?
3.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因为我这个老头子经常处在这五种事物之间,这难道不是“六一”吗?
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后练习三)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黄庭坚出于对《醉翁亭记》的酷爱,才有此改编。
近乎文字游戏,又不出新意,读起来索然寡味。
可以有不同看法,但需言之有理。
网上阅读导引
欧阳修
醉翁亭1
2
3
实际运用
醉翁亭名胜管理区要在门票上印上一段醉翁亭简介,请你代为执笔?
写作指导:
1.要写清醉翁亭的位置、得名,以及成为名胜的原因。
2.要抓住重点,写明醉翁亭与《醉翁亭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的关系,以及欧阳修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切忌拉拉杂杂,大写周围景色及细碎人、事、活动。
参考答案
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东南的琅琊山中。宋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欧阳修被贬滁州太守,常来此山中游览宴饮,山僧智仙为之建亭,欧阳修以自号命名并写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表达与民同乐的理想。自此醉翁亭成为我国名胜。
自由讨论
有同学提出,欧阳修如果经常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从去醉翁亭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还颓然乎其间,那岂不是和当今“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的贪官污吏没什么两样?
也有同学说,哪里是经常如此?凭他“饮少辄醉”就可知道没经过“酒精考验”,偶一为之而已!况且他根本就没有醉……
还有同学说,他们经常吃“山肴野蔌”,那不是猎杀野生动物吗?
据说,贪官污吏也从本文找到他们台以“天天醉的理由……
你对此有什么见解?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