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反观自己的文言教学,一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更多地注意自己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思维。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具体地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本文的教学实践中,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仅要重视文言词句解释,更要重视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问题,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时候也需要以充分的想象和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感受北方初春的美妙景象,从而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二、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写景的妙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
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解题导入:满井以什么特色而成为游人青睐的去处?
我们本文的作者到满井一游,欣赏了此井吗?他欣赏到了什么呢?
(二)切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朗读后,归纳:
1、作者游满井却写初春井色,不着墨于“井”却钟情于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都围绕万物初萌的春景来写,请你找出能体现春景的词语。
围绕这些景色描写展开想象,配合图片欣赏文句,随文释义,朗读赏析多姿多彩的“满井春色图”:
满井的盎然春意“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使得郊游者“若脱笼之鹄”,
胸襟开阔,充满了春日的喜悦,是文章的重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水面亮晶晶的,象刚打开的镜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山峦漂亮得像刚梳洗打扮过的美女。
“麦田浅鬣寸许”,麦苗还没长高,象是一寸来长的兽毛。
“泉而茗者”,人们打泉水烧茶喝。
“罍而歌者”,高兴的游人边喝酒边唱歌。
“红装而蹇者”,穿着漂亮衣服骑着毛驴的美人图……
满井的薄冰、河水、山峦、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枝、麦田、游人和鱼鸟等景物,有动有静,声色兼备,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景物写得明朗、清澈、柔美、可爱,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之情。同时借助于简洁、准确的文字(“微”、“始”、“乍”、“新”、“将”、“浅”等),突出了满井初春景物的特点,也从中巧妙地抒发了郊游的喜悦。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板书)
(三)仔细品味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在文中表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热爱自然山水感情是很容易理解的,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
2、联系作者的意趣和生平来引导体会理解其独特的情感内涵,重点解读一、三两段。
体会局促于城中的困顿压抑之情,
“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使这篇游记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哲理的色彩,表现了他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
寄意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出示语段:“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作者在文未明确点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重在抒写“性灵”。
(四)朗读小结:
此文属于一篇绘写春景的优美散文,物我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虽为游记,却并非单纯记实之作,它还是要通过写景有所寄托,值得细细玩味。
(五) 作业,拓展延伸:
学生小组课后找热爱自然山水的名家,积累。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吴均的《答谢中书书》等,体会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板书设计
满 井 游 记
袁宏道
——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中余寒 (欲扬先抑)
总:满井全景(面)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
(白描、比喻、拟人)
点明主旨:郊外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抒写性灵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自傲、自嘲)
(七)教学札记:
《磨而后工》
此课录像送至省参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提升评审,大约是不习惯面对镜头罢,课已结束,尚不能以往从容之一二。每节课堂都是不可逆的,也许充满遗憾,所幸尚可回头审视,反思本节课,有几点总结:
1、一节课来完成《满井游记》的教学,课前需做到两点:目标设置上要集中精简,要求学生充分预习。
2、教学环节尚清晰,问题的设置注重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出发,语言表达清楚,不玄虚晦涩,示范引导时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这些基本处理尚好。
3、恰当处设疑:如此的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而深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体会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文章的主题。
不过,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文章写景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怀,因此教学时需充分注意学生的领会状态,进而调整教学步骤。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因缺少细致设计而留有很多遗憾。
1、文言的朗读领会十分重要,而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心有杂念,顾虑了整节课的授课时间和内容,致使朗读不够充分,不能将作者之情形诸于读者之声,调整不能恰倒好处。一憾。
2、虽是以传授为主的文言教学,但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没有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就本节课而言,这是最大的缺憾。
操千曲而后晓声,经多历练而后能工,古理果然。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