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饮,行,茅,白,己)配套课件精品教学设计
目录
诗五首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1)饮酒
陶渊明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sh
( http: / / www.21cnjy.com )ì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谥shì号: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
朋友或门人给予的称号。
三、写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淡闲适的心境。
四、朗读:(播放MP3名家配乐朗读)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音:庐(lí)
篱(lú)
五、注释翻译
1、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诗歌翻译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何能如此,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六、整体感知
七、品读赏析
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菊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什么?
心远、悠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和“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
“此”指的是隐居田园;“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的真谛。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俗世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闲适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悠然”二字用得极妙,“悠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闲适的样子,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恬淡闲适的心境。
示例二:“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不经意间抬头见山,怡然自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恬淡闲适的心境。
请对诗中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一诗句作简要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传诵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东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该句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悠然”二字用得极妙,“悠然”是闲适的样子,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不经意间抬头见山,怡然自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景色:傍晚,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景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
深层喻义: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闲适情怀。
人生理想: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本诗主题: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农村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八、背诵: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行路难(其一)
李白
一、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成纪,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的青莲乡,因此自号“青莲居士”。把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又有“谪仙人”“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
二、写作背景: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首《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三、朗读:(播放MP3名家配乐朗读)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音:樽(zūn)
羞(xiū)
箸(zhù)
塞(sè)
歧(qí)
四、注释翻译
1、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羞:同“馐”,美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食物。
珍羞:珍贵的菜肴。
直:同“值”,价值。
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歧路:岔路。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处。
直挂云帆济沧海: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2、诗歌翻译
金杯里的清酒,每斗要十千钱,玉盘里珍贵的菜肴,算起來要值万钱。
有这样丰美的酒席,我却停下了酒杯,丟下了筷子,无法下咽。因为心中有了感触,便拔出剑来想要舞弄,然而向四下环视一回,却觉得心中茫然若失。
我想要渡过黄河,怎奈冻结的冰块把河水塞住了;我准备到太行山上去,可是又下着满天的大雪。
空闲的时候,垂着钓钩,坐在碧绿的溪水上面。忽然做起梦来,好像坐着船到了太阳那边去。
唉!路难走呀!路难走呀!从前走过了许多岔路,如今我身在何处呢?
假使我有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机会,我定能鼓起风帆,直渡过大海那边去!
五、整体感知
六、品读赏析
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场面: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作用:反衬出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象征。“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用意?
用典。用意: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诗中还有用典故的句子吗?请找出并分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用意:希望实现政治理想。
请找出诗中的千古名句并赏析
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诗句以高昂乐观的调子,唱出了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理想追求的美好愿望。纵有艰难险阻,也要不懈追求,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出诗人自信、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
这首诗题目是“行路难”,那么“行路难”究境比喻什么呢?
比喻:仕途受阻。
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著的复杂心理。
本诗主题
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达了诗人自信、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
七、背诵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经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杜甫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诗风沉郁顿挫,被奉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
《春望》《登高》
《羌村》《北征》《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创作历程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兵车行》
《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春望》“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
三、朗读:(播放MP3名家配乐朗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音:号:háo
重:chóng
罥:juàn
长:cháng
转:zhuǎn
坳:ào
顷:qǐng
衾:qīn
丧:sāng
厦:shà
庇:bì
兀:wù
见:xiàn
四、注释翻译
1、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秋高:秋深。
2、诗歌翻译
八月深秋,狂风怒号,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乱飞,飞过江去,散落在对岸江边上,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
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手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天也渐渐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板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房屋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下。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能挨到天亮!
怎么能够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喜笑颜开,而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只有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五、整体感知
六、品读赏析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有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个词语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句的理解。
本句诗从个人的痛苦推己及人,表现了“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寒士”的痛苦、社会的苦难和时代的苦难,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破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本诗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所破和诗人“夜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湿屋”的窘迫困境,反映了诗人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生活,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七、背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一、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人称“岑嘉州”,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与高适并称“高岑”。
二、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 http: / / www.21cnjy.com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三、朗读:(播放MP3名家配乐朗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
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音:散(sǎn)
帘(lián
( http: / / www.21cnjy.com ))
裘(qiú)
衾(qīn)
薄(bó)
着(zhuó)瀚(hàn)
阑(lán)
羌(qiāng)
辕(yuán)
掣(chè)
四、注释翻译
1、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梨花:这里比喻雪花。
罗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丝绸织成的帐幕。
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模交错的样子。
掣:拉开。
冻不翻: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2、诗歌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飘起了雪花。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
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辕门前大雪下个不停,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
五、整体感知
六、品读赏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品析该句中“空”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②对友人前途担忧之情;③与友人离别后的惆怅之情;④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凄楚之情。
下面两句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充分发挥你的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将诗句所描述的画面用文字表述出来,并说说它的妙处。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①一夜的大雪,给树木披上了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和煦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用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既描绘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透露出作者豪放和开阔的胸襟。
②归客远去,山路回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作者还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山路,此时此刻,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迹。
“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言虽尽而意无穷,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土。
本诗主题
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七、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
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定庵,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己亥杂诗》为其代表作,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
二、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九年(1839)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期间往返九十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第二年诗人自己加以编排,并刻印成集,这里选的是第五首。这一大型组诗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三、朗读:(播放MP3名家配乐朗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音:斜(xiá)
四、注释翻译
1、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吟鞭:诗人的马鞭,这里指鸣鞭、挥鞭。
落红:落花。
2、诗歌翻译
离愁深广无边时值白日西下,
马鞭向东一指便与京城远隔天涯。
落花纷纷飘坠它绝不是无情之物,
化作春泥还要护卫更美的新花。
五、整体感知
六、品读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和直接描写诗人心境的词语分别是什么?
浩荡。离愁。
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的是什么?
诗人的马鞭,这里指鸣鞭、挥鞭。
这首诗前后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望报国的情怀。
本诗后两句“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作简要分析。
比喻。作者以落花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望报国的情怀。
本诗主题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思想感情。
七、背诵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