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生平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
礼
克己复礼为仁
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
忠,孝悌
统治者
为政以德
道德境界道德原则
道德标准
规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教育:开创私人讲学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祭孔
孔子问道于老子
道家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乎?........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
(1)思想核心:“道”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人要顺应自然
老子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
(2)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正反两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3)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道家学派
(1)老子: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________》。
主要思想 ①哲学:“________”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辩证法思想: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面并可以互相转化。
③政治:倡导“___________”。
道德经
道
无为而治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崇尚自然和精神自由。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老子
韩非子
改革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仁、礼、德治”
“精神自由”
“仁政”
“非攻”
“礼治”
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面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剧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适合成为治世药方?为什么?
拜师学艺
代表 生活 时期 学派 思想主张
老子
孔子
春秋末期
春秋末期
道家
儒家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面并可以互相转化
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代表 生活 时期 学派 思想主张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战国末期
儒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人性本善,仁政,
民贵君轻,尊重自然
人性本恶,礼治(礼法并治)
兼爱、非攻,选贤举能,提倡节俭
提倡变革,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儒家学派。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诸子百家主要代表及思想
代表 主要思想
(1)孔子 ①思想核心是“________”: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为政以德;主张“__________”。
③教育:_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因材施教。
(2)孟子 ①政治:实行“______”,提出“__________”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恢复善性。
(3)荀子 ①政治:施政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②伦理:主张“________”,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仁
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恶论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3.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1)主要思想:反对空谈,________;树立君主权威,建立 ________
(2)评价:迎合了建立__________国家的趋势。
4.墨家——创始人墨子。
(1)代表阶层:平民百姓。
(2)主要思想:“______”、“非攻”、“节俭”、“______”。
以法治国
大一统专制
兼爱
尚贤
课标点击
课前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但当我们环顾当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时,我们也发现我们的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我想说我们是否走得太快、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初衷,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传承中华文化、传递中华精神从我做起!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