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时作业:第1章 静电场(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时作业:第1章 静电场(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6-04 19:46:01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使一个绝缘导体所带电荷量增加一些,则导体内部的场强将(  )
A.一定增强      
B.一定减弱C.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D.保持不变
解析:选D.孤立带电体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随电荷量的变化而变化.故选D.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原因是(  )
A.导体内部无任何电场
B.外电场不能进入导体内部
C.所有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合场强为零D.外电场和所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的结果为零
解析:选D.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是由于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外电场叠加的结果,故选D.
3.一个不带电的空心金属球,在它的球心处放一个正电荷,其电场分布是下图中的(  )
解析:选B.导体放在电场中内部场强为零,所以A错误,但是不接地时不能屏蔽内部的电场,所以外部应当有电场线.又内部放置的是正电荷,所以电场线应向外辐射,故选B.4.如图所示,A为空心金属球,B为靠近A的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壳.将另一个带负电的小球从A球开口处放入A球中央,但不触及A球.则B出现的情况是(  )
A.靠近A的一端带正电,远离A的一端带负电
B.靠近A的一端带正电,远离A的一端不带电
C.靠近A的一端带负电,远离A的一端不带电
D.由于A的静电屏蔽,B的两端都不带电
解析:选A.带负电的小球将感应空心金属球A,使A外表面带负电荷.由此,B靠近A的一端感应出正电荷,另一端感应出负电荷,故选A.
5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的是(  )
解析:选B.A中不会张开,金属网可以屏蔽外电场.B中会张开,因为金属网未接地,网内的带电体可以对外界产生影响.C中不会张开,因为金属网已接地,网内的带电体对网外无影响,网外的带电体对网内也无影响.D中不会张开,金属网可以屏蔽外电场.故选B.
6.
一个带有绝缘座的空心金属球壳A带有4×10-8
C的正电荷,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带有2×10-8
C的负电荷,使B球与球壳A内壁接触.如图所示,则A、B带电荷量分别为(  )
A.QA=1×10-8
C,QB=1×10-8
C
B.QA=2×10-8
C,QB=0
C.QA=0,QB=2×10-8
C
D.QA=4×10-8
C,QB=-2×10-8
C
解析:选B.根据接触带电原理和静电平衡条件知,正负电荷先中和,剩余电荷只能分布在球壳表面,故选B.
7.如图,电荷量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位于P点和Q点.已知在P、Q连线上某点R处的电场强度为零,且=2.则(  )
A.q1=2q2
B.q1=4q2
C.q1=-2q2
D.q1=-4q2
解析:选B.由R处场强为零可知两点电荷在该处所产生的场强必是等大反向,即两点电荷必带有同种电荷,由E=k有k=k,可得q1=4q2,B正确.
8.如图所示,接地金属球A的半径为R,球外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到球心距离为r,则该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的场强等于(  )
A.-
B.+
C.0
D.
解析:选D.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内部场强为零,是由于Q和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叠加后形成的.因而,金属球壳上感应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与Q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感应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故选D.
9.如图所示,a、b是两个正点电荷,MN是a、b连线的中垂线,P是MN上一点,关于P点的场强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Qa>Qb,P点场强指向MN左侧
B.若Qa=Qb,P点场强沿NM向上
C.若Qa<Qb,P点场强指向MN右侧D.若Qa=Qb,P点场强沿MN向下
解析:
选B.a、b在P点产生的场强方向如图所示.若Qa>Qb,有Ea>Eb,合场强方向偏向MN右侧,A错误.若Qa=Qb,合场强方向沿NM向上,B正确,D错误.若Qa<Qb,Ea<Eb,合场强方向偏向MN左侧,C错误.故选B.
☆10.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B.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C.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D.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解析:选D.由于细杆均匀带电,则如图所示把细杆分成四等份,四份电荷量依次设为q1、q2、q3、q4,且q1=q2=q3=q4,由对称性知,q1、q2在P1处的合场强为0,但q3、q4在P1处形成的合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合场强大小为E1′且E1′=E1.q1、q2在P2处的合场强大小为E2′,所以P2处场强大小为E2=E1′+E2′=E1+E2′>E1,又因为q1、q2、q3、q4电性相同,所以两处电场方向相反,故选项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分别位于A点和B点,A、B相距20
cm,q1为4×10-8
C,q2为-8×10-8
C.
(1)在A、B连线上A的外侧离A
20
cm处的D点场强大小、方向如何?
(2)能否在D点处引入一个带负电的电荷-q,通过求出-q在D处受到的合电场力,然后根据E=求出D处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解析:场强是矢量,根据E=k求出每个电荷在D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判断出每个电荷的场强方向,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叠加即可.
(1)q1在D点产生的场强
E1=k=9×109×
N/C=9×103
N/C,方向向左.
q2在D点产生的场强
E2=k=9×109×
N/C=4.5×103
N/C,方向向右.
D点的合场强E=E1-E2=4.5×103
N/C,方向向左.
(2)能.因为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的电荷无关,不论放入电荷的电荷量是多少,也不论放入电荷的正、负,该点的场强大小、方向是确定的.
答案:(1)4.5×103
N/C,方向向左 (2)能
☆12.一均匀带正电圆环,半径为r,所带电荷量为Q,如图所示.现在环上A处截取一小段ΔL(ΔL r),并把它移走,求这个带有一个小缺口的圆环在圆心O处产生的场强E′.(设截取ΔL后,其他部分电荷分布不变)
解析:由题中所给条件,补上的一小段ΔL可视为点电荷,其带电荷量q=·ΔL,
它在圆心处产生的场强为
E=k=k,
其余圆环电荷在圆心处产生的场强为E′,E-E′=0,
E′=E=,方向指向圆环缺口.
答案: 方向指向圆环缺口(温馨提示:凡题号前标有☆的为稍难题目)
一、选择题
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上正电,这是因为(  )
A.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B.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C.丝绸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解析:选A.物体间发生转移的电荷是电子不是正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选A.
2.对于一个带负电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定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一定缺少电子
C.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在物体上创造出了负电荷
D.物体的电荷量守恒
解析:选A.正负电荷中和之后的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电荷,物体带负电,故有多余的电子,A正确,B错误;物体所带的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转移过来的,系统的电荷守恒但物体的电荷不守恒,C、D错误.故选A.
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解析:选D.应明确该现象是一种静电现象,即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由于有静电而吸附灰尘,故选D.
4.不带电的导体A与带正电的导体B接触之后也带正电,其原因是(  )
A.B有部分质子转移到A上
B.A有部分质子转移到B上
C.A有部分电子转移到B上
D.B的质子与A的电子互相转移
解析:选C.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转移.接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选C.
5.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了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选C.摩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通过电荷的转移实现的,故选C.
6.用一个带电棒接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箔片先闭合而后又张开,这说明棒上带的是(  )
A.正电荷        
B.带正、负电荷都有可能
C.负电荷
D.不带电
解析:选C.金属箔片上带的电荷先被带电棒中和,导致闭合,然后上面的自由电荷继续运动,从而使得箔片再张开.金属箔片中自由移动的是电子,所以应该是电子通过验电器上的小球中和金属箔片上的正电后,又使金属箔片带负电荷而张开.故选C.7.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哪一个(  )
A.6.2×10-19
C
B.6.4×10-19
CC.6.6×10-19
C
D.6.8×10-19
C
解析:选B.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根据e=1.6×10-19
C,又B选项的6.4×10-19
C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选B.
8.金属球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金属球B带-q的负电荷,将两金属球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金属球B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解析:选C.两个完全一样的带异种电荷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再平分,所以qB′==2q,故C对.
9.
如图所示,A、B为两个用等长的绝缘细线悬挂起来的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左边放一个带正电的球C时,两悬线都处于竖直方向,若将C球移走后,两球没发生接触,则下列图中可表示A、B两球位置的是(  )
解析:选B.在A图中,两球接触,故A错误;C、D两图中,若两球带同种电荷,则带正电的C球对两球的作用力方向相同,两线不会同时竖直,故C、D错误.
☆10.(多选)如图所示,在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绝缘导体之间,对称地放着两个相同的导体ab、cd,现用导线把a、d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正电荷沿导线从a移向d,进而形成方向为由a到d的电流
B.有负电荷沿导线从d移向a,进而形成方向为由a到d的电流
C.达到静电平衡后,a、d端均不带电
D.达到静电平衡后,b、c端均不带电
解析:选BD.本题中若a、d连接起来,导体ab和cd就组成一个新的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靠近正电荷的a端带负电,靠近负电荷的d端带正电,b、c两端不带电,故C错误,D正确.在金属导体中只有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移动,正电荷不能移动,故A错误,B正确.故选BD.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A、B是两个与大地绝缘且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金属导体,现将其
放置在带负电的金属球C附近,通过静电感应的方法使A、B带电,请就以下三种情况,填写实验结果(均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1)若A、B先接触再分开,最后移去C,则A________.
(2)若A、B接触后将B用导线接地,随即断开接地线,然后移去C,最后将A、B分开,则A________.
解析:(1)A、B接触后成为一个新的导体,由于静电感应,A带负电,分开且移走C后,A仍带负电.
(2)A、B接触后B端接地,A端负电荷导入大地,断开接地线移走C,A、B均带正电,A、B分开后,A带正电.
答案:(1)带负电 (2)带正电
☆12.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再移开.
(1)若A、B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2)若A、B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解析:(1)若A、B带同种电荷,设为q,第三个小球先与A接触,电荷量平均分配,各带电荷量;第三个小球再与B接触,两球电荷量之和平均分配,各带q.因此A、B带电荷量之比=.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设A为q,B为-q,则第三个小球先和A接触,电荷量平均分配,各带;第三个小球再和B接触,先中和再平均分配,各带-q.所以A、B电荷量之比=.
答案:(1)2∶3 (2)2∶1一、选择题
1.(多选)关于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解析:选ABC.电荷在周围空间一定会产生电场,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A、B、C正确,D错误.
2.关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某点与点电荷间距离r→∞时,该点场强E→0
B.当某点与点电荷间距离r→0时,该点场强E→∞
C.没有两个点的场强大小是相同的
D.与点电荷距离相等的点处的场强是相同的
解析:选A.由E=知,r→∞时E→0,而r→0时,场源电荷不能再看成点电荷,公式E=不再成立,A正确,B错误.与点电荷距离相等的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C、D错误.故选A.
3.(多选)真空中距点电荷(电量为Q)为r的A点处,放一个带电量为q(q Q)的点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则A点的场强为(  )
A.          
B.
C.k
D.k
解析:选BC.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可知A点场强为E=,又由库仑定律知F=k,代入后得E=k,故选BC.
4.在下图各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是(  )
解析:选C.电场强度是矢量,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时,电场线的疏密相同,方向也相同,故选C.
5.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F/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B.F是试探电荷所受到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的电荷量
C.场强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
D.由该定义式可知,场中某点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与该点场强的大小成正比解析:选D.定义式E=F/q对任何电场都适用,所以A错;且公式中F指试探电荷在这一点所受的电场力大小,q是指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所以B错;场强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F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所受F的方向相反,所以C错;由定义式可得,F与E成正比,所以D对.
6.如图中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直线上有A、B两点,用EA、EB表示A、B两处的场强大小,则(  )
A.A、B两点场强方向相反
B.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A>EB
C.A、B同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A=EB
D.不知A、B附近的电场线分布状况,EA、EB的大小不能确定
解析:选D.由于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A与EB方向相同,A错误.由于不知A、B两点附近电场线的疏密情况,不能确定EA、EB的大小关系,B、C错误,D正确.故选D.7.(多选)(2014·哈尔滨高二检测)如图为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的三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Q为负电荷,EA>EB
B.若Q为负电荷,EAC.若Q为正电荷,EA>EB
D.若Q为正电荷,EA解析:选AC.因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所以无论Q是何种电荷都有EA>EB.故选AC.
☆8.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一电子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其中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电子在两点间运动的速度不断增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形成电场的点电荷电性为正
B.电子一定是从a点运动到b点
C.电子一定是从b点运动到a点
D.电子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解析:选C.电子做曲线运动,所受的合外力即电场力指向曲线的内侧,由此可以判断出电场力沿电场线由右指向左,电子带负电,故电场线的方向由左指向右,因而形成电场的点电荷应为负点电荷,A错误;电子受到库仑斥力,速度变大,应远离场源电荷,故运动轨迹由b点到a点,C对,B错;电子从b点运动到a点库仑力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电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故D错.
☆9.(多选)如图所示,图甲中AB是一个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场线,图乙是放在电场线上a、b处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与所受电场力数值间的函数图象,由此可以判定(  )
A.场源可能是正电荷,位置必在A侧
B.场源可能是正电荷,位置必在B侧
C.场源可能是负电荷,位置必在A侧
D.场源可能是负电荷,位置必在B侧
解析:选AC.因为点电荷没有说明其正负,所以存在两种情况,图象中图线的斜率是该点的场强的大小,则有Ea>Eb,所以点电荷一定放在A侧.故选AC.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是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点.
(1)哪一点场强最大,哪一点场强最小?
(2)画出各点场强的方向.
(3)把负的点电荷分别放在这三点,画出所受静电力的方向.
解析:
(1)因为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所以B点的场强最大,C点的场强最小.
(2)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所示.
(3)负电荷在A、B、C三点时的受力方向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11.在真空中O点有一正电荷Q=+1.0×10-9
C,直线MN通过O点,OM的距离r=30
cm,M点放一个检验电荷q=1.0×10-10
C,如图所示.求:
(1)M点的场强;
(2)拿走q后M点的场强;
(3)M、N两点的场强哪点大?
(4)如果把Q换成电荷量为-1.0×10-9
C的点电荷后,情况又如何?
解析:(1)由库仑定律知,q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为F=k=1.0×10-8
N,则由E=得EM==
N/C=100
N/C,其方向沿OM连线背离Q,因为它的方向跟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2)场强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由形成电场的场源电荷Q决定,而与检验电荷q无关,故拿走q后M点的场强仍为100
N/C,其方向沿OM连线背离Q.
(3)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知,M点的场强大.
(4)如果把Q由正电荷换成负电荷,其电荷量不变,除q所受库仑力方向和场强方向变为原来的反方向外,其他情况不变.
答案:见解析一、选择题
1.下列可看做点电荷的是(  )
A.体积小的带电体
B.球形带电体
C.带电少的带电体D.大小和形状对作用力影响可忽略的带电体
解析:选D.带电体能否视为点电荷,要看它们本身的线度是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多,而不是看物体本身有多大,形状如何,也不是看它所带的电荷量多大.故选D.
2.(多选)下列对于库仑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B.当半径为r的两带电小球相距为r时,可用库仑定律计算它们间的静电力
C.在干燥空气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可用库仑定律计算
D.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不论它们的电荷量是否相同,它们各自所受的库仑力大小一定相等
解析:选ACD.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中的点电荷,干燥空气中的点电荷也近似适用,故A、C正确;半径为r的两小球距离是r时,不能看做点电荷,故库仑定律不适用,B错误;两点电荷间的静电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ACD.3.已知点电荷A的电量是点电荷B的2倍,则A对B的作用力与B对A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A.2∶1         
B.1∶2
C.1∶1
D.不确定
解析:选C.A对B的作用力与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它们的带电量无关,故选C.
4.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Q2,距离为R,当Q1增大到原来的3倍,Q2增大到原来的3倍,距离R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  )A.1倍
B.3倍
C.6倍
D.9倍
解析:选A.由F=知,Q1、Q2、R均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结果仍为F,故A对.
5.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A、B两球带电情况相同,C球不带电.将A、B两球相隔一定距离固定起来,两球间的库仑力是F,若使C球先和A接触,再与B接触,移去C,则A、B间的库仑力变为(  )
A.F/2
B.F/4
C.3F/8
D.F/10
解析:选C.设A、B两小球带电荷量为q,相距为r,则开始时,由库仑定律得F=k;使不带电的C和A接触后,各带电q/2,再与B接触,B的电荷量为q1==,再由库仑定律可得F′=k=.故选C.
6.有两个带正电的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均为Q,从其中一个电荷上取下ΔQ的电荷量,并加在另一个电荷上,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原来相比(  )
A.一定变大
B.一定变小
C.保持不变
D.由于两电荷电性不确定,无法判断
解析:选B.由库仑定律F=,当Q1+Q2为定值时,由数学极值知识可知,当Q1=Q2时,Q1Q2值最大.所以如题意变化后,(Q1-ΔQ)·(Q2+ΔQ)比Q1Q2小,所以F变小.故选B.
7.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F
B.F
C.F
D.12F
解析:选C.因为相同的21世纪教育网两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它们的电荷量先中和后均分,所以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均为Q′==Q,由库仑定律得:接触前F=k,接触后F′=k=k.联立以上两式得F′=F,故选C.
8.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量为q,球2的带电量为nq,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方向不变.由此可知(  )
A.n=3
B.n=4
C.n=5
D.n=6
解析:选D.设小球1、2之间的距离为r.球3接触前,F=k,球3分别与球1、2接触后,q2=,q1==,则F=k,联立以上两式解得:n=6,故选D.
9.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
a与b,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球电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a、b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库仑力F库分别为(  )
A.F引=G,F库=k
B.F引≠G,F库≠k
C.F引≠G,F库=k
D.F引=G,F库≠k
解析:选D.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半径的3倍,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做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因此,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对于a、b两带电球壳,由于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半径的3倍,不能看成点电荷,不满足库仑定律适用条件,故选D.
☆10.中子内有一个电荷量为+e的上夸克和两个电荷量为-e的下夸克,一简单模型是三个夸克都在半径为r的同一圆周上,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出各夸克所受静电作用力的是(  )
解析:选B.上夸克的力都是相同的,故不用分析,两个下夸克位置相同,选择左边的进行分析,受到上夸克的力斜向上,右边下夸克的力水平向左,由库仑定律可知,斜向上的力是水平力的两倍,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一个挂在丝线下端的带正电的小球B,静止在图示位置.若固定的带正电小球A的电荷量为Q,B的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θ=30°,A和B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求A、B两球之间的距离?
解析:
设A、B两球之间的距离为r,如图所示,对B受力分析得
Tsin
30°=FAB①
Tcos
30°=mg②
由库仑定律得FAB=k③
由①②③三式联立得r=.
答案:  
☆12.有A、B两带电小球,A固定不动,B的质量为m.在库仑力作用下,B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初始时,A、B间的距离为d,B的加速度为a.经过一段时间后,B的加速度变为,此时,A、B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解析:如图所示,设A、B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1、q2.
B的加速度为时,A、B间的距离为s.
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a,=m,
综上得:s=2d.
答案: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