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故
都
的
秋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郁达夫(1895-1945)其人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
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
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
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故都的秋色
个人的心情秋中有情的眷恋
情中有秋的落寞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尝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客观色彩
主观色彩 称为“故都”,更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思考与探讨 作者多次写南国之秋,还写了最让作者思念的北国之景,有何作用? 用以衬托故都的秋“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特点,能够让人玩味到十足,借以抒发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思念之情。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1-2段故都的秋在哪里呢?整体感知 作者分别从不同
的角度为我们描绘
了五幅故都的秋景
图,请结合自己的
想象力分别给以介
绍,并赏析五幅秋
景图(感觉或色彩)。以
情
驭
景味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庭院秋晨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北国秋果
南国之秋:慢、润、淡 读第三段,勾划本段里的景物和描写人物的动词。
景:天色、飞声、日光、蓝朵
人:泡、坐、听、数、对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
秋槐落蕊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种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对故都之秋眷恋的情怀。
秋蝉残声写秋蝉的目的何在? 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衬静,加“浓”秋味。
秋雨话凉作者笔下的“秋雨图”有何特点?
为什么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也流露出淡淡的孤寂。
作者为什么不写果子成熟时,而写“淡绿微黄”
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
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熟未熟的青涩日子。可见作者对故都秋日胜景了然于胸,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
读12节,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议论: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作用:
是从形到神的深化,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意境的开阔感。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黄酒 —— 白干稀饭 —— 馍馍鲈鱼 ——大蟹黄犬 ——骆驼喻体比喻味烈
味深
味浓
味久味润
味浅
味淡
味短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对比
烘托北国之秋——南国之秋味故都的秋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2段)记叙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佳日秋果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总写(13~14段)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向往品味赞美 眷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碧绿的天色,漏下的日光,玉泉的夜月,钓鱼台的柳影高远、柔和、清冷西山的虫唱,秋蝉的残声
驯鸽的飞声,潭柘寺钟声凄凉、哀惋悠远、低沉牵牛花,将熟未熟的枣儿冷色、青涩秋槐落蕊,秋雨落寞、凄凉整体把握: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 写故都的秋?各具怎样的特点?秋光:
秋声:
秋色:
秋味:北国之秋:清、静、悲凉故都的秋像一首诗
深沉而又含蓄
故都的秋像一幅画
美丽而又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
忧伤而又苍凉一曲悲凉的颂歌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全文之“神”)整体感知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
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清晨所见的景象
槐树的落蕊
秋蝉的残声
秋雨及秋凉
枣树在秋天的奇景凡有情趣的人,对于秋,总是一样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总写记叙议论总括分写思路与结构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故都的秋赴 秋赞 秋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对江南之秋的感受 清
静
悲凉向往再叙北国之秋的“美”直抒热爱痴迷之情寻 秋品 秋庭院秋晨景
槐树秋落蕊
寒蝉秋残鸣
雨后话秋凉
果树秋丰收秋色(清)秋声(静)悲凉热爱 眷念修辞赏析:(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味(平淡与浓烈)(稀薄与厚实)(柔软与刚强)(范围狭小与广大)色彩回味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