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解析】 本题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我们可以首先确定逻辑关系相对清楚明确的几项。④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排除B、C两项。⑤⑥所在句子句间为转折关系,A项“即使”与“然而”搭配不当,应排除。故应选D项。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年,“于丹现象”成了热门话题:一方面,她的新书销售活动曾开创了日销售1.5万册的销售奇迹;另一方面,却又有不少人反对她对《论语》等经典的别样解读,要求《百家讲坛》让于丹立即下课。
B.明清的富贵权要和发达了的文人名士,将先秦时代哲人们对生命本义的发现转化为享受生命的实践,并做到了生活地域、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高度融合。
C.当今时代,名著还是要认真去读的,只是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否则选择不当,不但影响读书的效果,还会耽误宝贵的时间。D.当前,正规商品在农村的售价比大城市还贵,这使得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三无”产品、过期食品、不合格商品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大行其道。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开创”与“奇迹”不搭配。C项,重复累赘,“否则”与“选择不当”语意重复。D项,不合逻辑,“‘三无’产品”与“过期食品”“不合格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在概念上有交叉,并列不当。
【答案】 B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
①很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
②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
③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
④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
⑤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
⑥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
A.③⑥⑤②④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②⑤①④③⑥
D.③④①⑥②⑤
【解析】 材料主要讲了手机的问题,并主要介绍了智能手机的相关内容。答题时首先可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按照语句内容的关联性,将六句话分为两组,①③④讲手机的作用,②⑤⑥则是讲手机带来的危害。其次可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看哪一组在前,哪一组在后。横线前讲的是手机的益处,所以①③④在前;横线后讲的是手机的危害,所以②⑤⑥在后。最后可根据语句中的代词、关联词等进行组内排序。
【答案】 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嫡庶之分,在中国宗法社会里是非常严格的。正妻称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__①__。这是一种区别。长子为嫡子,非长子为众子。这又是一种区别。这里所谓长子为嫡子,也必须是正妻之子。__②__。《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个原则,__③__,妾媵所生的子即使年长,如果正妻有子,仍应由正妻的子承袭。
【答案】 ①妾之子称为庶子 ②嫡庶之分关系到承袭制度 ③正妻所生的长子才会有承袭的资格
5.《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 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中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马克思之墓(节选)
南 帆
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如此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作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二十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饱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
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
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主题。
D.本文基调略显苍凉:立志改革旧世界,终生为平民奋斗的马克思在死后被众多平民冷落,连自己的墓地也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
E.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
【解析】 A项,“对英国平民的批判”不合文意;C项,写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是为了衬托马克思身后的悲凉,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E项,“作者从中得到安慰”文中无此意。
【答案】 BD
7.文中写戴安娜受到人们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对表现马克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原因是其貌美、有平民精神及她的故事中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这样写是为下文写马克思作准备的,来说明这个世界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所以对表现马克思起到了衬托(烘托)作用。
8.为了突出中心,文章中多有呼应对照的语句,请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第一组:“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对照“没听说过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第二组:“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阿尔伯特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对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
好处:前后形成对比,衬托出马克思身后的寂寞。
9.对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作者“心中无限感慨”,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慨?
【答案】 马克思对世界的认识深刻,令人佩服;马克思的贡献得到历史认可,让人欣慰;马克思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人感到遗憾。【解析】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指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 本题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结构混乱,可将“成功发射”提到“自从我国”后。B项,成分残缺,可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D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
【答案】 C
3.将下列句子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就马丁·路德·金个人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主要的是,他也同甘地一样,不但成了他本国良知的代表
②他不但在生前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③还成了人类良知的代表
④恰恰是他和甘地、曼德拉等等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之强大
⑤而且他的生日早被确立为法定全国假日,这在从国父到各界名人的行列中也极其罕见
⑥而这一切所证明的,恰恰是同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之强大
A.②⑤①③⑥④
B.⑥④②①③⑤
C.①③⑥④②⑤
D.②⑤⑥④①③
【解析】 根据开头句子需要主语的原因,②排在第一位;再根据“不但”找出关联词“而且”,判断②后跟⑤;根据“恰恰是”判断⑥④相连;再根据“而这一切所证明的”判断⑥④在最后;再根据“不但成了”“还成了”判断①③相连。故排序为A。
【答案】 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正因为如此,____①____——他领导的运动参加者要遵守的“非暴力十诫”中,有一条是“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____②____,他可以强大到视“受苦”为“救赎”,甘愿自己流血牺牲的地步——他说:“要争取自由,____③____,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
【解析】 根据“他可以强大到视……”判断第一空处的句式应为“他可以强大到……”,再根据“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判断第一空的内容应与“胜利与否”有关。根据“正因为如此”判断第二空处应填“也正因为如此”。根据“甘愿自己流血牺牲的地步”“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判断第三空处填写“付出血的代价”方面的内容。【答案】 ①他可以强大到不在乎胜利与否的地步
②也正因为如此
③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
5.
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案】 (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
议长先生:
星期五晚上,我接受了英王陛下的委托,组织新政府。这次组阁,应包括所有的政党,既有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也有上届政府的反对党,显而易见,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我已完成了此项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战时内阁已成立,由5位阁员组成,其中包括反对党的自由主义者,代表了举国一致的团结。三党领袖已经同意加入战时内阁,或者担任国家高级行政职务。三军指挥机构已加以充实。由于事态发展的极端紧迫感和严重性,仅仅用一天时间完成此项任务,是完全必要的。其他许多重要职位已在昨天任命。我将在今天晚上向英王陛下呈递补充名单,并希望于明日一天完成对政府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一些大臣的任命,虽然通常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我相信会议再次召开时,我的这项任务将告完成,而且本届政府在各方面都将是完整无缺的。我认为,向下院建议在今天开会是符合公众利益的。议长先生同意这个建议,并根据下院决议所授予他的权力,采取了必要的步骤。今天议程结束时,建议下院休会到5月21日星期二。当然,还要附加规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前复会。下周会议所要考虑的议题,将尽早通知全体议员。现在,我请求下院,根据以我的名义提出的决议案,批准已采取的各项步骤,将它记录在案,并宣布对新政府的信任。组成一届具有这种规模和复杂性的政府,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正处在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战争的初期阶段,我们正在挪威和荷兰的许多地方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在地中海地区做好准备,空战仍在继续,众多的战备工作必须在国内完成。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如果我今天没有向下院做长篇演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宽恕。我还希望,因为这次政府改组而受到影响的任何朋友和同事,或者以前的同事,会对礼节上的不周之处予以充分谅解,这种礼节上的欠缺,到目前为止是在所难免的。正如我曾对参加本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极为痛苦和严峻的考验。在我们面前,有许多许多漫长的斗争和苦难的岁月。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但是当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我是心情愉快、满怀希望的。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利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来吧,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
1940年5月13日
6.下列对上述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丘吉尔通过这次演讲使广大群众认识、了解自己,并借此机会向大家发出动员和鼓励,呼吁政府和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敌人。
B.这篇演讲体现出演讲者对战争形势的把握,诚恳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C.这篇演讲含蓄地表现了演讲者的勇敢、自信、热情,向人民展示出一位新领袖的形象,增强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D.这篇演讲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持重而热烈的态度,明确指出要是德国威胁到英国的生存,英国必将奋起抗击。
E.这篇演讲表达了英国誓与德国法西斯斗争到底的决心,并表示演讲者对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但演讲者过分依赖上帝的力量。
【解析】 D项,当时德国已经威胁到英国的生存;E项,“演讲者过分依赖上帝的力量”的说法不妥。
【答案】 DE
7.丘吉尔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受命于国家危亡之际,作者作出如此表示,表达了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句子表意含蓄,而又形象鲜明,有着深挚而浓郁的感彩,十分感人。
8.结尾的句子“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利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来吧,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对表达情感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 鼓舞式的结尾干净利索,激情洋溢,基调高昂,能进一步鼓舞听众,振奋精神,将爱国之心付诸行动。
9.第四段中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作者使用两个设问,自问自答,引导听众注意和思考问题,突出说明“我们的政策”是用全部能力和力量,全面地和敌人进行斗争;“我们的目标”就是胜利。回答斩钉截铁,力重千钧,使整篇演讲达到高潮。学业分层测评(三) 季氏将伐颛臾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力就列
列:排列
B.且尔言过矣
过:错,犯错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D.相夫子
相:辅佐
【解析】 A项,列:位,职务。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修文德以来之
A.既来之,则安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吾从而师之
【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使动用法。B项,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D项,意动用法。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龟玉毁于椟中
C.何以伐为
D.而君幸于赵王
【解析】 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皆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不患贫而患不安
C.不能者止
D.是社稷之臣也
【解析】 D项,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国家”的意思。A项,有事:古义是“用兵”;今义是“有事情”。B项,不安:古义是“社会不安定”;今义是“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C项,不能:古义是“没有能力”;今义是“办不到”。
【答案】 D
5.下列对第1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冉有之所以不直接说季氏将伐颛臾而拐弯抹角,是想试探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
B.对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征伐颛臾。
C.根据文章内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说这句话的应该是季路。
D.孔子用“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表明自己反战的理由。【解析】 C项,根据“求!无乃尔是过与?”可以判断“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说这句话的应该是冉有。【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B.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C.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D.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解析】 “土壤”作“得据”的宾语,故排除B;“百里之君”只是一个名词,不必停顿,故排除C;“王”的宾语是“天下”故排除D。
【答案】 A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孔子讲诵弦歌不衰”中的“弦歌”指依琴瑟而咏歌。如《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C.“吾为尔宰”中的“宰”即是主管、总管。殷商始置,原掌管家务与奴隶,后为侍从君王左右之臣。
D.“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解析】 B项,文中的“弦歌”指传习诗书礼乐。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蔡大夫认为,孔子用于楚,则他们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所以他们“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B.颜回认为孔子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正是体现了孔子君子的本色。
C.楚王想重用孔子,楚令尹子西没有正面阻止,反而称赞孔子师徒的贤德,巧妙地阻止了孔子到楚国做官。
D.楚狂接舆认为“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表明他不赞同孔子学说,认为孔子学说只能使天下混乱。
【解析】 D项,“认为孔子学说只能使天下混乱”没有依据。
【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译文:
(2)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译文:
【答案】 (1)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修明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2)孔子走下车,打算与他说话。(狂人接舆)快步离去,(孔子)没能与他说话。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那么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子贡名端木赐,字子贡)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经》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修明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楚昭王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说:“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宰辅国相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况且楚国的祖先在周受封时,名号为子男,封地方圆五十里。如今孔丘总是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彰明周公、召公的事业,大王倘若任用他,那楚国还怎么能世世代代拥有堂堂正正方圆几千里之地呢?周文王在丰京,周武王在镐京,从只有百里之地的君主最终统一天下。如今孔丘得以占据封地,有贤能的子弟作为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气啊。”楚昭王于是作罢。
当年秋季,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旁边,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样衰落!以往的事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啊!完了完了,当今从政的权贵们危险了!”孔子走下车,打算与他说话。(狂人接舆)快步离去,(孔子)没能与他说话。
10.下面这段话在用词、语序等方面都存在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案】 ②中的“含意深刻”与“语言精练”互换。③中的“演练”改为“演变”。④中在“广大群众”之前加“被”。
11.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你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答案】 我们树立理想的前提是要保证它科学合理,并且要具体可实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踏实,坚韧不拔,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12.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来表现孔子“生命”的特点。
细读孔子的一生,他没有作过一首诗,但是他的整个生命呈现为本质的“诗”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做此题,第一,要看清题干的要求,要围绕“生命”特点来写;第二,要注意例句的句式,句间关系是转折;第三,例句给我们提供一个意象“诗”,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发散联想。
【答案】 (示例)细读孔子的一生 他没有写出一篇正式的哲学论文 但是他的整个生命呈现为本质的“思”的状态 细读孔子的一生 他没有波澜壮阔的生命经历 但是他的整个生命达到了史诗的至高境界学业分层测评(四) 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解析】 B项,“无”同“勿”;C项,“颁”同“斑”;D项,“检”同“敛”。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收成不好,荒年
B.或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D.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孝敬父母
【解析】 D项,悌:敬爱兄长。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王无罪岁
【解析】 D项,无罪:古义是“不要归罪于”,今义是“没有罪过”。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我也,岁也
D.树之以桑
【解析】 A、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B项,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文: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答案】 (1)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便使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2)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如果做到)这样却不能称王,是不曾有过的。
(3)(只要)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B.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C.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D.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解析】 “曰”后需要停顿,所以排除CD;“往而征之”的主语应该是“王”,所以排除A。
【答案】 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
B.“文王”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C.“弑”在封建时代称君杀臣、父母杀子。如《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D.文中的“纣”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又称纣王,因残暴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解析】 “弑”在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要用仁义治国,不能提倡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如果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 C项,“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的行为。
【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译文: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译文:
(3)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译文:
【答案】 (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主的人。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3)(可是)等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那里。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应对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主的人。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我很愿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使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侍奉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孟子谒见齐宣王。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像这样的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文王)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像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作‘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
10.
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解析】 解题时先由下到上,把构思思路看清楚,其框架描绘的是义卖活动由概括到细致的一个分工过程,然后由左往右看,分别对组内的活动和班级活动作了具体安排,结合以上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即可。
【答案】 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才艺展示,并参加游园活动。
11.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转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答案】 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的,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2.《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个字以内。
【答案】 (示例一)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示例二)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示例三)兴山水园林城,建生态宜居市 (示例四)眼中有绿色,心中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