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版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单元综合测评1 我有一个梦想(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版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单元综合测评1 我有一个梦想(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05 14: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一) 我有一个梦想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解玺璋推出的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②提到贪官,老百姓脑海里往往出现这样一个形象:大腹便便的肚子,油光锃亮的脑门儿,穿着扣不上扣子的西装,还架着一副显得很诚善的黑框眼镜。
③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21教育网
④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出处:21教育名师】
⑤2016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7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有些山区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解析】 ①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也说“云谲波诡”。②大腹便便:本义就指肚子大,与“肚子”语义重复。③管见所及:指自己的见识不广,看法未必正确。用作谦辞,用在此处不当。④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增添一句话。此处合适。⑤日渐式微:逐渐没落,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地衰落。此处合适。⑥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不合语境。
【答案】 C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来源:21cnj*y.co*m】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解析】 本题从填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综合运用确认法和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结合整个文段看,①处不能填“一定”,排除C项;③处是假设,填“如果”,这样就可以排除D项。再向下验证一下,④处表并列,填“而且”或“并且”,⑤处与③处的“如果”呼应,填“那么”。如此就可以确定答案为A。
【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生灵涂炭。
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C.艺术团的演出,受到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解析】 A项,成分赘余,“人民群众”与“生灵”重复;B项,搭配不当,“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D项,语序不当,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孟子身处一个弱肉强食、生存还是毁灭尚需思考何者第一的时代。________,它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虚妄色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他大谈温文尔雅,大论需长时间验证的空之又空的美好蓝图
②从这个层面,不能不说,孟子执着的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③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不合时宜性,带有荒谬性
④这种行为的倡导者注定只能是具有悲彩的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解析】 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的提示进行判断比较简单。第一个句子交代了孟子生存的环境,从结尾处结论可知,这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结合孟子自身理解,可知是对其理想不能付诸实践的原因的剖析。从4个句子本身也可推断其位置,比如②句中的“从这个层面,不能不说”很明显是结论性的内容,应放在最后;③④句中的“这种行为……”肯定是有意而指的,所以理应放在①的后面。至于其余的顺序,就容易推断了。
【答案】 A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礼与俗的关系,是俗先于礼,礼本于俗。俗一旦形成礼,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和道德准则,就具有规范化的功能和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________________,成为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流。
A.所以俗是礼的起源,却高踞于其上
B.所以礼虽然起源于俗,却高踞于俗之上
C.所以高踞于俗之上的礼,虽然起源于俗
D.所以虽然礼起源于俗,俗却高踞于礼之上
【解析】 句子强调的就是礼本于俗,而又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所以应该是礼虽然起源于俗,却高踞于俗之上。
【答案】 B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20分)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②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21世纪教育网
【注】 ①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不与:不在其中。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21·cn·jy·com
B.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C.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D.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根据句式的整齐性排除BD;“恶”的宾语是“甲兵之事”,排除C。
【答案】 A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指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B.“齐”指齐国,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
C.“甲兵”指披坚执锐的士卒,在我国及他国历史上均有出现。也用作军事的代称。文中指的是前者。
D.“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解析】 C项,文中指的是后者。
【答案】 C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他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出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擅长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解析】 A项,“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于文中无依据。
【答案】 A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4分)
译文:                                   
                                      
(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4分)
译文:                                   
                                      
(3)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3分)
译文:                               
                                  
【答案】 (1)鲁国,是我们祖先的坟墓所处的地方,是我们的祖国,国家如此危难,你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www-2-1-cnjy-com
(2)就算这样,我的军队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再调转去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3)你说的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说的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
【参考译文】
田常打算在齐国造反,忌惮高固、国佐、鲍叔牙、晏婴四大家族的势力,所以调动他们的军队打算讨伐鲁国。孔子听说后,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的坟墓所处的地方,是我们的祖国,国家如此危难,你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也请求前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准许了。21*cnjy*com
子贡于是出发,到了齐国,对田常说:“你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很难讨伐的国家,它城墙又薄又矮,它的土地又小又洼,它的国君愚蠢不施仁政,它的大臣虚伪而且没有用处,它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因此不能和它作战。您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又广又深,兵甲又硬又新,士兵们强壮而军粮充足,精良的武器和士兵都在吴国,又派贤明的大夫防守。因此容易讨伐。”田常勃然大怒说:“你说的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说的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告诉我这些话,为什么?”子贡说:“我听说,国内有忧患的就攻打强国,国外有忧患的就去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虑在国内。我又听说您有三次受封的机会都没有成功,是因为有大臣不拥护你。如今您打败鲁国来扩大齐国的国土,通过战争取胜来凌驾国君,通过打败鲁国来赢得大臣们的尊重,但是您的战功起不了作用,那么会更加被国君疏远。因此你对上凌驾国君,对下放纵群臣,再求成大事,太难了。君主骄横就会胁迫下臣,下臣骄纵就会威胁君主,因此你是对上和国君有隔阂,对下和大臣有争斗。这样,您在齐国立足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取得不了胜利,士兵在国外战死,大臣在内部空虚,因此你在上就没有了强大的大臣作为政敌,在下就没有士兵百姓的反对,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很好。就算这样,我的军队已经向鲁国进发了,再调转去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不要对鲁国开战,请让我去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并讨伐齐国,您因此带兵和吴国交战。”田常答应了,让子贡出使南方的吴国,去见吴王。
子贡一挺身而出,就使鲁国得以保全,使齐国产生内乱,使吴国被打败,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
狄 马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给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 000名,掀起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 当时,马丁·路德·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会上,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惫到难以站着听讲。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语音铿锵,雄浑苍凉,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她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
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他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
“我必须对站在通往正义之宫的温暖入口处的人们进一言,我们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进程中,决不能轻举妄动。我们决不能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就啜饮敌意和仇恨的糖浆。我们必须永远站在自尊和教规的最高水平上继续我们的抗争。我们必须不断地升华到用精神的力量来迎接暴力的狂风怒浪”。
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一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
1968年3月,马丁·路德·金组织“贫民进军”。4月,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子弹从前面穿过马丁·路德·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想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当马丁·路德·金知道“帕克斯事件”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进行武力反抗。
B.“帕克斯事件”发生后,马丁·路德·金马上组织了“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
C.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的人们,使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
D.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语音铿锵,雄浑苍凉,他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
E.本文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罢乘运动”、做《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和领导罢工被害这三个典型事例,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钦佩、赞美、敬仰、痛惜的情感。
【解析】 A项,他没有“号召……武力反抗”,原文是说“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B项,“马丁·路德·金马上组织了‘罢乘运动’”错,“罢乘运动”是在“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掀起的。C项,“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的人们”说法不严密,应是“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21世纪教育网中/华-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E
11.本文在引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后,这样评价道:“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丰富语句的内涵的能力。针对《我有一个梦想》设题,要了解《我有一个梦想》的内容和特点及其作用,从这样几个方面回答,容易得分。本题可以从多角度回答,但要言之成理,说出明确的根据。
【答案】 恰当。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充溢着“大悲悯和大悲痛”,他为黑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而悲痛。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不仅在物质上极度贫困,而且在精神上也备受屈辱。虽然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但是他们却像流亡者一样缺少归宿和安全感。马丁·路德·金饱含同情与悲痛的演讲如同交响乐一般在听众心中回荡,使他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文质兼美,使他这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成为“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www.21-cn-jy.com
12.如何理解“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要紧紧扣住“使无数黑人站起来”“断裂”及其作用来回答。2·1·c·n·j·y
【答案】 马丁·路德·金的“颈骨断裂”,这表明他被人谋害了;同时这句话又暗指他这位“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黑人的“顶梁柱”倒了,一位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的卓越的黑人领袖倒下去了,黑人因此失去了精神支柱。
1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体的特征。要围绕“人物传记”的特征来回答。人物传记是一种对人物(传主)的生平事迹做真实记录的记叙文体。传记的文体特点:真实性、文学性。传记的选材特点:概括性、典型性。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真实性(真实)、文学性(生动)、概括性(简要)。文中所写的因“帕克斯事件”引发的“罢乘运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马丁·路德·金在洛林汽车旅馆遇刺等事件都体现了本文真实的特征(真实性)。“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语音铿锵,雄浑苍凉,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子弹从前面穿过马丁·路德·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想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这些语句都很好地体现了本文的生动特征(文学性)。文中所写的几个事件如“帕克斯事件”“罢乘运动”“洛林汽车旅馆遇刺”等都是简明扼要,没有太多具体的描述,这体现了本文的简要特征(概括性)。
三、语言运用(15分,每小题5分)
14.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版权所有:21教育】
我认为,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构上要符合“孔子是……,却……的人;是……,却……的人”的要求;内容上,上下句之间要形成转折关系。21cnjy.com
【答案】 (示例一)是一个四处游说 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 是一个才华满腹 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示例二)是一个颠沛流离精神 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 是一个平凡普通 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
15.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解析】 概述时要表述清楚“听说读写”与“前提”“基础”“接受”“发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6.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2-1-c-n-j-y
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
【解析】 要使补写的语句符合语境,首先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妈妈”第一句话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妈妈”的话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平凡普通的生活现象表达得富有哲理,富有意蕴,并且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补写的语句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答案】 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或: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四、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它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段材料以“梦想”为中心话题,“梦想”的作用、意义以及对人的影响不容小觑。
而“梦想”可解释为“妄想”或“渴望”。从“妄想”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切入。梦想就是奋斗目标,有梦想才有动力,为之努力,为之拼搏,才能圆梦。如写议论文,则可以从“梦想与现实”或“梦想与行动”这些论题展开论证;如 写散文,则可以从虚拟的角度,针对现实,谈自己美好的愿望;如写记叙文,则可以编拟故事来反映梦想与现实的差异,以警醒人们寻找到最佳契合点。从“渴望”的角度看,则可以反映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渴望,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渴望有的令人遗憾终生,有的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有的需要我们为之呼吁,有的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把它用清新纯朴的文字写出来,扣住读者的心弦,你就成功了。
【参考例文】
纸飞机
一只纸飞机,轻轻地从我眼前掠过。哦,那小巧轻盈的身姿,那清洁无尘的飞翔,多么熟悉。难道它就是小时候哥哥手里的那一只?蓦地,我的视线已被它悄悄牵走,揉成缕缕的回忆挂在了童年的树梢头。21*cnjy*com
天,澄明圣洁的天,像一方浅蓝色的丝帕;云,洁白无瑕的云,像舒卷的轻纱;风,无忧无虑的风,掀起了阵阵金色的麦浪,泼洒着灿烂的希望。一个小男孩,站在田埂上,放飞了他的纸飞机。飞机乘风而翔,他欢呼着,蹦跳着,使劲地挥着双手。这就是儿时的哥哥。折飞机、放飞机是他童年最大的乐趣。虽然他没有抒发过做飞行员、制造飞机的壮志,但他却一次次专注地折着纸飞机。他仰起头,望着自己的纸飞机在天空飞翔,努力睁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哥哥一定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梦——渴望飞翔,渴望在蓝天里编织理想的梦。
哥哥就这样用稚嫩的小手折叠他童年的梦想。可是,不曾有一双温柔的大手去轻轻抚慰他纯真的梦。一次,哥哥兴冲冲地捧起一只刚折好的纸飞机跑进屋子,“妈,这只飞机飞得可高啦!来,我表演给你看!”他想拉着母亲往外跑。“别胡闹,我正忙着呢。”母亲甩开他的手,“你呀,都上小学了,还老玩这些没用的飞机,还不快做作业去!”“早做完了。”哥哥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抬头望了望满脸不高兴的母亲,转身一步步向外走去。好几次,他望着手中的纸飞机,又停下来回头注视母亲,眼睛里充满了委屈和失落。这是一只多么好的纸飞机呀,妈妈只要看一眼就会非常喜欢的,可刚才她却没有瞧上一眼。
这样的故事重复了许多次,哥哥每次都是兴高采烈地跑去,却又都是垂头丧气地回来。渐渐地,哥哥变得沉默了。他经常一个人坐在田埂上,时而仰起头,望着自己的纸飞机在田野上空游动着,轻滑着,飞舞着;时而又低着头,陷入沉思,想着他一直解不开的疑惑。他折的飞机渐渐少了,终于有一天,他的飞机全部落下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只是摇头不答。是因为真的长大了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有人仔细地欣赏过他的纸飞机,没有人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真行。”没有人试着叩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诉说……
猛然间,我想起眼前的纸飞机,急忙四处寻找。只见它被牢牢地困在一个树杈上,无力飞翔,但是,阳光照耀着它,是那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