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一中高一年级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高一年级某班学生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为探寻其历史发展的渊源,他们首先应着手研究(
)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康熙帝
2、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水排如下图,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的,进一步提高了冶铁的效率。水排的功能是(
)
A.灌溉工具
B.鼓风装置
C.织布机
D.印刷设备
4、“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5、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它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
A.苏商和浙商
B.苏商和徽商
C.晋商和徽商
D.浙商和晋商
6、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在甲午战争后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此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废除科举
B、农业衰退
C、实业救国
D、重利轻义
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
①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
②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
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官僚资本的形成
A.①②③
B.
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D.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三大改造运动
11.1910年,32岁的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发表科幻小说《绘图新中国》,他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浦东。整整100年后,他的预言已经成功实现。小说中的百年梦想之所以能变成现实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1990年以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成就显著
③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
⑤上海自身的综合实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体制在我国确立并非一朝一夕,它的建立与逐步完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谈话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B.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中共十五大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服装种类多样,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14、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经济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观念影响着国人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
15、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下列由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
)
A.《渔光曲》
B.《风云儿女》
C.《定军山》
D.《红高粱》
16.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17.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以下四幅图片的作物原产美洲,15、16世纪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美洲的独立运动
D.新航路的开辟
19、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里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0、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以下不可能出现在博览会上的是(
)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织布机
C、蒸汽机车
D、汽车
21、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22、《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以工代赈,缓解失业问题
C、政府担保,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23、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
)
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B.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D.以“伟大的社会”为施政纲领
24、二战后日本在短短的25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得力于日本推行(
)
A.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B.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25、“市场经钱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右图漫画形象地反映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特征是(
)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农轻重协调发展
C、优先发展农业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7.“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8、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起着国际组织的作用,它后来演变为(
)
A、世界贸易组织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9、康德曾预言:“国际组织发展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对所有主权国家都具有约束力的体系。”当今世界哪一区域集团组织越来越接近康德的预言(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30.2014年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20周年,自成立以来三国贸易翻了3倍,2008年达到9490亿美元。这说明(
)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美国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
C.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快了三国贸易的发展
D.北美自由贸易区合作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说涉及的农村改革的制度是什么?归纳该制度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带领本国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出现。到甲午战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二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94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材料三
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什么时候产生?有何特点?请任举一个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实例.(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在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对当时政治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源是什么?(4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
材料四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1)据材料一回答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新航路开辟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4分)
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此时资本主义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给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4分)
昭阳区一中高一年级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BDC
6-10
CBDBC
11-15
ADDBC
16-20
CCDCD
21-25
BCBDD
26-30
AAA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小农经济或是自然经济(1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2)、(5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分)
(3)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
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2分)
32.(14分)
(1)、(5分)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分)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分布地区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部门是轻工业。(3分)
实例: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张机械厂
广东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任意一个1分)
(2)、(5分)
原因(3分):帝国主义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事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影响(2分):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4分)
特点:革命性、妥协性(或是软弱性)(2分)
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33、(14分)
(1)事件: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分)
特征:以欧洲为中心;雏形开始出现。(2分)
(2)组织形式:垄断组织;(2分)
经济侵略方式:资本输出(2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3)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一方面是野蛮、残暴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破坏了当地旧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殖民地半殖民地也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建设性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