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邢台八中5月八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度邢台八中5月八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05 20: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哪一项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D.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
2、2013年4月2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 ( )
A. “三不”政策的调整B. 汪辜会谈C. 八项主张的提出D. 海基会的成立
3、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朱立伦表示,达成两岸的“九二共识”是双方合作交流的基础。“九二共识”指的是 (  )
A. 两岸就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B. 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C. 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D. 两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达成共识
4、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B. 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 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标志是(  )
A.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B.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C.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D. “汪辜会谈”
6、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
A. 社会制度不变B. 生活方式不变C. 法律基本不变D.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7、
目前,阻扰两岸统一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 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B. 台湾当局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
C. 民进党蓄意制造分裂,不断鼓吹“两个中国”D. 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8、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 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C. 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与会谈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9、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出色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说明 (  )
A. 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B. 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 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D.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0、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
A.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B. 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D. 现代的社会生活
11、由于核武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不少国家都希望拥有核武器,以提高本国的军事实力,这也使得地球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  )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以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B. 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 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D. 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13、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B. 东海舰队C. 南海舰队D. 北海舰队
14、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阅兵式上,多种新型战略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外国军事评论家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实现了历史性跨跃。这支部队创建于(  )
A. 1949年B. 1964年C. 1966年D. 1970年
15、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  )
A. 进攻B. 防御C. 核反击D. 防空
16、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55年、周恩来、求同存异”几个关键词,你可以搜索到哪次会议的相关内容  (  )
A. 日内瓦会议B. 雅尔塔会议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D. 万隆会议
17、“互利共赢”“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新时期树立富有建设性、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外交指南。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区别于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
A.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万隆精神D. 对外开放
18、周恩来总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下列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领导秋收起义 ③参加重庆谈判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9、现在,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在中国政府制定的外交原则、政策和战略中,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 (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政策
C.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战略D. “一边倒”
20、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是指中国与亚非独立国家间有(  )
  ①相同的社会制度、处在同一意识形态阵营  ②共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③保卫和平、撇开分歧、加强团结的一致愿望 ④遭受殖民侵略的相同经历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1、下列重大活动,周恩来参与了的有(  )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出席万隆会议 ⑤率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
22、有人评价他:“黄埔任教,激扬文字培育革命英才;转战南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国际舞台,不卑不亢重塑大国形象;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愧人民公仆。”他是(  )
A. 孙中山B. 蒋介石C. 毛泽东D. 周恩来
23、
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 巴黎和会B. 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D. 华盛顿会议
24、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由此可见,中美关系  (  )
A. 出现重大转机B. 完全正常化C. 进入“蜜月期”D. 结成战略同盟
25、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 日美关系B. 中美关系C. 中日关系D. 英美关系
26、下图是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从那一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 (  )
A. 中美开始了长期对立B. 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
C. 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7、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APEC会议能在上海举行,其根本原因是(  )
A. 上海的城市形象良好B. 开放的中国,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各国领导人
C. 中国是亚太乃至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D.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8、2014年2月,乌克兰局势急剧变化。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的途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支持国际社会为缓和局势所作的建设性努力。这表明我国(  )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③已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力量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9、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戴高乐总统对他说:“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它更好一些。”尼克松为此采取的重要举动是(  )
A. 帮助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
C. 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30、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
A. 伟大的历史转折B. 挑战两极格局C. 艰难的探索历程D. 走向世界舞台
二、非选择题(共2题,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去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材料二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于2005年4月底5月初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亲切会见了连战,并与之会谈。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双方在发表的会谈新闻公报中认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材料三 1945年8月28日,在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等人的陪同下,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乘专机从陕北的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8月28日晚,蒋介石在自己的别墅——林园,设宴招待毛泽东一行。当毛泽东一行到达林园时,蒋介石带领随从前来迎接,满脸笑容地和毛泽东握手、寒暄。这是1927年国共反目成仇后,国共领袖再次握手。当时的舆论把“蒋毛会”称作“历史性的一刻”。
——于泽远《60年前的握手》
请回答:
(1) 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在重庆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当时,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分别是谁 陪同中共最高领导人赴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主要有哪些 国共双方签署的会谈正式文件是什么 (8分)
(2) 材料二所说的“九二共识”和材料三所说的“1927年国共反目成仇”分别指什么 (8分)
(3) 你认为连战访问大陆有何积极意义 (4分)
收藏
32、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见下图)
  
(1) 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4分)
(2) 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4分)
(3) 材料二中的三张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什么?(4分)
(4) 中美之间的关系,从敌视对抗到关系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8分)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30题,计60分):
1-5
ABCBD
6-10
DADDC
11-15
BCACC
16-20
DABAD
21-25
ADCAC
26-30
DDBBD
二、非选择题(共2题,计40分)
31、(1)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双十协定》。(8分)
(2)“九二共识”指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27年国共反目成仇”指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七一五”等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8分)
(3) 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局势,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4分)
32、(1)主要原因: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长期实行敌视政策。文件:《中美联合公报》。(4分)
(2) 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等(4分)(3)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4分)
(4) 认识: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情;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等。(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