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七十中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七十中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05 20: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五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把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西汉简书中《赵正书》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环(还)至白(柏)人而病,病笃……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这与《史记》中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明显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史料记载矛盾导致历史真相无法被探知,应兼存异说
B.《史记》中关于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不能成立
C.《赵正书》的记载与史实不符,表明其史料价值不大
D.《赵正书》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记载存有多种可能的认知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2-1-c-n-j-y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围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3.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版权所有:21教育】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4.这是2015届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转型的概括解读,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世袭 尚贤
财产共有 财产私有
阶级制 齐民化
封建制 郡县制
宗庙议事 庙堂议事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5.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21·世纪*教育网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与不设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6.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21*cnjy*com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7.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8.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C.材料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
D.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9.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
A.分封制度确立??? B.贵族政治没落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九品中正制的兴盛
10.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11.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
C.世人抵制世家大族入仕???????? 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
12.《唐律疏议·职制律》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
A.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有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
C.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
13.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 (中
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
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已经近代化
14.“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15.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
A.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
C.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D.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
16.北宋宁波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
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诗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 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 有利于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岭南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岭南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18.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朝设立行省制是为了2·1·c·n·j·y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19.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其所指的朝代是
A.汉朝 B. 唐朝 C.明朝 D.清朝
20.“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出处:21教育名师】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2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21*cnjy*com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22.古代阿拉伯世界曾经流传过一句名言:“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15 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巴尔巴罗在中东还听到这样说法:“希腊人仅懂得理论,唯有中国人才拥有技术”,马克思则说:“如果希腊是正常儿童,中国则是早熟儿童”。对以上看法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古希腊和中国文明的优劣看法不同
B.古中国与古希腊拥有足以媲美的文明成就
C.将东西方文明加以比较是由来已久的视角
D.人们的历史认识总是以身处时境作为参照
2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古老的地方,
竟至陷于绝境”。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24.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www-2-1-cnjy-com
A.是一种直接民主 B.是真正的民主
C.是普通民众的民主 D.易形成集体暴政
2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
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
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 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26.《西方文化概论》在评价罗马法时说道:“它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了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属于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动态部分。”这里的“它”指的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27.根据公元6世纪的罗马法,有关奴隶解放的限制有所放宽,奴隶的处境也有较大的改善,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妇女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妇女从丈夫的独裁权力的支配下慢慢地被解放出来。这一规定
A.蕴含着自然法精神????????????B.促成罗马帝国的建立
C.保证了男女平等?????????????D.是农耕经济发展的结果
28.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
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的“革命”是

A.君主制在英国结束 B.英王丧失行政大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9.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政治现代化涉及三个层面,即政治权威合理化、政治职能专业化、政治参与扩大化。据此分析英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
A.两党制的形成是政治职能专业化的重要体现
B.《大宪章》的签署为英国政治权威合理化的实现提供了传统依据
C.直接民主制的践行体现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D.《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最终完成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30.有学者指出,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前30年代, “贵族控制了选举,选出贵族子弟或贵族的亲信出任议员,达到贵族控制下院的目的……而贵族自己则组成上院,再由上下两院组成政府。”由此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对英国政治的影响是21教育网
A.打破贵族寡头政治?? B.开始形成代议制
C.确立议会中心地位?? D.实现议员普选制
31.“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www.21-cn-jy.com
A.实行联邦制政体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C.保持两党制原则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32.据史料记载,美国有一段时期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公共信用降到极点。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导致该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邦联体制导致中央权力弱小????????B.罗斯福新政弊端凸出
C.两党制造成政局异常混乱?????????D.“分权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33.2017年2月9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暂停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禁止全球难民入境的行政令。特朗普表示将上诉到最高法院,因此,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裁决。由此可见,美国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B.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
C.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D.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34.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35.表1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
表1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国《1871年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
36.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A.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B.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
C.封建贵族垄断德意志政权?????????D.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37.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占有17席。1871年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中14票足以否决议案。以上材料说明
A.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立法权高于皇权
B.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占居主导地位
C.联邦议会通过议案须得到帝国议会的批准
D.地方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其权力均衡
38.托克维尔说:“一个中央政府,不管它如何精明强干,也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依靠自己去了解一个大国生活的一切细节。”这表明他主张21·cn·jy·com
A.尊重人民主权原则 B.实行三权分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进行地方分权
39.《全球通史:第2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文中指出:“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长们坚认,土地重新
分配这祥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
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是合情合理的、
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却是自杀性的。”材料所述相关内容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巴黎公社成立 B.二月革命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十月革命
40.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来源:21cnj*y.co*m】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题20分,42题20分)
41.(20分)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9分)
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1cnjy.com
——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11分)
4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明代中枢权力问题提出了如下公式:
明朝政府决策出台=内阁票拟+皇帝批红(仅仅批写几本)+太监批红(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代笔)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决策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五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 分,共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B
C
B
B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C
C
A
A
B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D
D
C
A
D
B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D
A
D
B
B
D
B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题20分,42题20分)
41、(20分)
(1)派文官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使赋税收归中央(9分)
(2)制度:联邦制(2分)
意义: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确保各州灵活性和独创性,促进美国繁荣和稳定;近代第一个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9分)
42、(20分)示例:材料公式说明明代君主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或明代中枢权力的非正常运作,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日益走向反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②内阁享有票拟权,但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意见,③明代内阁实质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始终没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④由于皇帝怠政,逐渐赋予太监以批红权,太监是在代行皇权,太监批红有利于牵制内阁,宦官权力的扩大,从侧面反映出皇权的进一步加强。⑤明代中枢权力的运作既偏离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轨,也背离了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⑥最终导致皇权旁落,小人擅权,政治黑暗,明朝亡国。
(本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