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
一、课前小活动二、了解黄河三、背景介绍四、走近作者五、识记生字六、录音听读七、配乐美读
八、整体感知九、赏析探究十、拓展练笔
课前小活动:欣赏《保卫黄河》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欣赏黄河黄河源头认识黄河九曲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潼关黄河公伯峡黄河龙口壶口瀑布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作者简介: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lánpéngpàipòdiānbǔzhuózhàng整体感知:1、本课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作者思路为“序曲——主体——
尾声”,请结合诗歌判断一下。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
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
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
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
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
河的什么特点? 赏析、探究: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近镜头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横向展开“望”统领2、“颂黄河”这一环节‘啊,黄河”为什么反复出现?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黄河!”运用了呼告、间隔反复,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挚爱之情。“啊!黄河!”
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的历史贡献一往无前,无坚不摧摇篮养育屏障保卫臂膀激励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对应课后第一题第二问)
?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8、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诗歌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采取的是哪一种?你能从读过的诗中再举一两例吗?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中”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示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雄浑豪迈风格。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风格。4、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
千万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6、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
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保护母亲河——黄河断流的黄河干涸的河床被污染的黄河 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拓展练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