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期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国家中,美、英、法的立场比较一致,而中、俄的立场往往不约而同。所以,中俄加强合作与联盟,就能达到双赢目的。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
③专业批评家和网络文学作者很难进行有效沟通,批评家苦心孤诣,但网络作者认为这些高深理论不切实际,不为所动地坚持自己的写作套路。
④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的电视剧《琅琊榜》可谓游刃有余,其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网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⑤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意,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
⑥错误是世界的构成部分,对于别人曾经加诸你的伤害,如果没有犯而不校的气度,没有既往不咎的胸怀,是难以锻炼出一个人的。
A.②③④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解析】 ①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只能作状语。此处应为“不谋而合”。②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分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此处应为“一诺千金”。③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此处应为“苦口婆心”。④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使用正确。⑤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此处符合语境。⑥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使用正确。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惑而不从师
C.孔子师郯子
D.是故圣益圣【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这也是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出席的阅兵仪式,公安部将此次阅兵仪式列为重要安保任务进行筹划。
B.根据中共新华社党组日前的决定,对在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
C.“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国家发展增添了绚丽光彩,而且为澳门发展谱写出崭新篇章。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解析】 B项,成分残缺,把“根据”和“的”删掉改为“中共新华社党组日前决定”。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为澳门……,而且为国家……”。D项,搭配不当,“减弱”与“风险系数”不搭配,应把“减弱”改为“降低”。
【答案】 A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__①__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__②__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__③__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____④__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__⑤__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____⑥__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以……为”为固定结构,所以排除A、C两项。“听其均分”的意思是“任由他们均分”的意思,故选B项。
【答案】 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错,原文无“肱股之臣”。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概括分析的能力。“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
【答案】 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4分)
译文: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分)
译文:
【答案】 (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关键点:贼,残害;去,除去;困,困苦)
(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关键点:疾,痛恨;以,因为;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参考译文】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凭会试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谕。宣德六年,因被推荐提拔为御史,出京兼任苏州、松州、常州、镇州四府知府。皇上下令让他与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属官,皇上敕令上有“请示皇上后再裁决”的话。王来说:“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皇帝为他改了敕令赐给他。中官陈武应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蛮横,王来多次抑制他。陈武回来,向皇帝倾诉。皇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皇帝感慨称赞王来是个贤才,说“记下这件事”。等到回来复命,奖励非常丰厚。
英宗即位,因为杨士奇推荐,王来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说:“郡县官员不把农业当作根本,导致百姓多游荡懒惰,催征租税动辄逼出人命。朝廷怜悯他们失业,下令免除他们的赋税,而田地一天天荒芜闲置,租税没有出处,连累到良民。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粮食任由他们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靠种桑养蚕补充农业的,可任他们自己规划安排。仍旧让提学风宪官监督,百姓知道从事本业。”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王来为官清廉,为政干练通达。侍郎于谦在山西做巡抚时,多次称赞他的才干,认为他可以在皇帝身边侍奉。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因为这他被逮入狱,应当流放。正赶上大赦,以原来的官职调任广东。王来从这以后屈尊迁就变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声有色。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才带兵回来。
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使代替侯璡。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联合进兵讨伐苗人。等到贼人平定,班师回朝。皇帝下诏让王来、梁珤留下镇守安抚。不久下令王来兼任贵州巡抚。王来上奏说:“近来因黔、楚地用兵,应该暂时实行卖官的先例。现在贼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匀等四个地方缺乏粮饷。应该召商中盐,取消收粮的条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景泰三年十月王来被召回,让他兼任大理寺卿。梁珤认为王来功劳大,请求对他给予特殊表彰。都给事中苏霖反驳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实行。王来在返回的途中,因为贵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让他带兵回去再讨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个尚书都被罢免。王来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8分)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①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是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②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读书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③现在有一些人,你问他人生价值是什么,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纪回答得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④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唯有不恤声名地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⑤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⑥现在有一种情形,二三十年来都是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人人皱眉头痛。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
⑦文字教育好像不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封疆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不必出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孟》,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东北,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有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
⑧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支了。
9.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古人总结出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作者一开始就加以引用,是为了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加文章的针对性。
B.“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年纪晓岚虽然刻薄,但今天我们更刻薄。
C.“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这句话的意思是,纪晓岚认为有为名为利两条船,作者认为只有一条船,就是为名。这揭示了当时人虚伪的心态,与今人“一味好利”作对比。
D.作者主张仿照科举办法建立一种制度,使官位利禄都要通过读书的途径获取,从而造成读书的风气。
E.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清新雅洁,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读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
【解析】 B项,不是说我们比纪晓岚刻薄,而是现在人好利更无耻,更赤裸裸。C项,只有一条船,应该是“为利”。
【答案】 BC
10.“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明“动机”“环境”“空气”各指什么。(6分)
“动机”指:
“环境”指:
“空气”指:
【解析】 根据文章的第②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概括。“动机”强调读书的目的,“环境”强调社会制度对读书的影响,“空气”强调关于读书的社会风气。
【答案】 (“动机”指)是为扩充知识、涵泳性情、修持道德,还是为功名富贵。
(“环境”指)能安心向学,不至饿着肚子读书,及教育、考试、铨叙制度等是否鼓励读书。
(“空气”指)社会上是读书的风气盛还是好利的风气盛。
11.“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为什么这样说?(4分)
【解析】 “使天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这种读书只是为了“利”,而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扩充知识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所以说失却读书的真意义。
【答案】 读书的真意义应该是扩充知识,涵泳性情,现在为了使人读书,立一种制度使官位利禄都由读书的路径得来,这就使读书成了功名利禄的敲门砖了,所以说失去了读书真意义。
12.第⑥段说,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理由是什么?(4分)
【解析】 根据下文“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而在民族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等概括即可。
【答案】 ①汉字寄托着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②汉字维护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3.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与修辞,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例句主旨相同。
例句:云在告别,去向天涯
舍弃了苍穹的自在与舒展
才有装饰天际的绚烂和神采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例句,然后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仿写,务必做到形神兼备。特别要注意:例句的主旨是歌颂奋斗与奉献精神的,仿写出来的句子也应该表现这个主旨。
【答案】 (示例一)雨在告别,去向江河/舍弃了方塘的平静与惬意/才有奔腾千里的豪情和自由
(示例二)路在告别,去向四方/舍弃了都市的宽阔与平坦/才有穿行阡陌的昂扬和执着
(示例三)船在告别,去向海角/舍弃了港湾的安宁与清闲/才有搏击风浪的雄姿和喜悦
14.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解析】 先确定句子的主干,“读书是××的学习行为”;然后合理调整句子的语序。
【答案】 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它的中心内容,不超过30字。
由于科学的进步,有人明确指出,当今的大多数癌症将可以治愈;到2015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艾滋病的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预防方法使得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减少一半,而患者大部分可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脊椎损伤病人可以避免截瘫。随着癌症的攻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在2020到2030年间,人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
【解析】 文段在第一句话中介绍了四种病症可以治愈或预防;第二句话介绍在未来的十几年间,因疾病的有效防治,人均寿命可以提升。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在未来几十年里,许多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将得到有效的防治。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高尔基)
人生的正面和负面都要去尝;在自己未经历未体验之前,书本或他人的经验等于零。(赫尔曼·黑塞)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⑥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高尔基的话强调了读书对我们丰富人生体验,认识生活意义的重要作用;赫尔曼·黑塞的话强调了不能以阅读和他人经验代替我们的体验与实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综合起来看,两则名言均指向“阅读”(借鉴)与“体验”(实践)的关系。
主要立意角度:(1)阅读能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但代替不了人生体验。
(2)借鉴与探索创造/借鉴与参与。
其他立意:反对本本主义;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提醒:如泛泛而谈读书的意义应视为不切题。如谈论“生活”“正面与负面”等均为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