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07 08: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三节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18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路德加尔文牛顿16世纪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启蒙运动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句话出自明清哪位反传统的思想家笔下? Z```xxk
李贽李贽的主张主要有哪些?“理”在日常生活中;反对盲从孔子;男女平等;不法古;童心说主要集于文化反思促使李贽提出诸多反传统文化主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政治:专制统治的强化(2)经济:江南商品经济的活跃(3)思想:程朱理学的禁锢 此外,明末清初日趋激化的民族矛盾促使更多汉族知识分子继续深入反思传统1、背景2、黄宗羲及其主张阅读教材12页左侧“资料卡片”,归纳核心观点“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君主专制“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法治”重于人治回忆一下,以前还学过黄宗羲哪些重要主张?工商皆本3、顾炎武及其主张区别“国”与“天下” zx```xk
批判君主专制回忆一下,以前还学过顾炎武什么主张?注重经世致用的“实学”;“众治”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是我国近代民主理论的开创者吗?否。具有朦胧的民主因素,反映工商业市民阶层的主张,但未超出封建专制的法治,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理论。“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梁启超)二、民权思想的启蒙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只有为统治者出主意的“民本”,没有为普通平民争权益的“民权”,而近代民主理论的核心正是民权。“要想脱掉古人思想的拘束,须有外来思想供其参考。苟无外来思想的冲击,不问如何伟大的学者也难摆脱古人思想的窠臼。”(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1、背景(1)封建专制腐朽,民族危机加深(2)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对“中体西用”的反思2、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天赋人权(2)梁启超:民权政治(3)谭嗣同 zx```xk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仁学》)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卢梭。为什么不是洛克?“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白寿彝《中国通史》)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4)严复“夫制之所以仁者,必其民自为之……民之所以常免于暴者,亦恃制而已,非待其人之仁也。恃其欲为不仁而不可得也,权在我者也。”(《法意》)3、影响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平等、自由的向往
思想启蒙(影响有限)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D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背景(1)封建统治腐朽;民族危机加深(2)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3)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4)维新运动的失败2、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手段:暴力革命(2)目标: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3)基本内容:五权宪法“欧洲立宪之精义发于孟德斯鸠,所谓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是也。欧洲立宪之国莫不行之。然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如选举之弊绝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政治法律之穷。”(《三民主义》)回忆:民权主义的理论来源有哪些?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美国民主共和政体、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监察制“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46)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在人民一方面的大权,是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在政府一方面的,就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用人民的四个政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那才算是一个完全的民权政治机关。”(《三民主义》)回忆一下,三民主义其余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洲贵族腐朽统治,非民族歧视;不直接反帝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功,与民共享;抑制贫富分化,避免欧美社会弊病3、影响成为同盟会革命纲领,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专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本课中,我们如何认识中国民主理论的发展?1、脉络:明清之际出现朦胧的民主意识——维新派主张渐进的君主立宪政体——革命派主张激进的民主共和政体3、与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体现先进中国人坚持不懈的探索2、来源:主要为西方民主学说,同时注意吸收本国传统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