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20170524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及篇名。(10分)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
渔家傲》)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
》)
④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
《
迎燕》)
⑤
,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城东早春》)
⑥爱惜芳心莫轻吐,
。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⑦篮球巨星科比虽已退役,但篮球世界还有正值壮年、气势如虹的詹姆斯,还有更加年轻、青出于蓝的库里……真可谓“
,
”。
(赵翼《论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zhù(
)立
chuō(
)穿
桑zǐ(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在纽约揭晓,苹果击败“脸书”从去年第二名跻身第一,“脸书”退居次席,去年排名第五的谷歌上升两位跃居第三。
B.山东新生代在写作立场上有着相近的取向,他们视文学为精神寄托,对文学怀有不可随意把玩与亵渎的神圣理念。
C.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都,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和现代前卫的时尚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二者既构成反差,又相得益彰。
D.“倡导全民读书,打造书香江阴”的活动在我市开展得如火如荼。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A.宝:用宝石
B.臭:香气
C.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D.
缊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5.(1)下列有关《水浒传》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林冲被逼上梁山前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倒拔垂杨柳、活捉扈三娘、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事。
B.武松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和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孙二娘;后又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为躲避缉捕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
C.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把自己身上带的五两银子都给了金老,而史进却只“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达嫌他“不爽利”,干脆不要他的银子,丢还与他,给他一个难堪。
D.
《水浒传》作者是清朝的施耐庵,小说塑造了众多草莽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2)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原因。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4分)
李浩,字德远。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熺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②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
“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
“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①秦熺:秦桧之子
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
6.下列句中的“以”与“诱以禄利”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亿万计
B.以中有足乐者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策之不以其道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都去拜见他,李浩毅然不去。
B.台州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于是禁军中有人图谋作乱,被李浩用语言震慑住。他们举报为首的四个人,这四人被施以黥刑后流放,事情得以平定。李浩因此事受牵连,从直秘阁中被清除出去了。
C.朝廷买米八万石,李浩检举负责的官员克扣官钱。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跟着附和,李浩力争严查,得到皇帝认可。
D.李浩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对于金钱名利的诱惑,从不理会。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寻兼光禄寺丞
寻:
②户部不敢诘
诘:
③上是其言
是:
④以此见忌于众
见: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②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
(二)(4分)
送梁六自洞庭湖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此诗是作者谪居巴陵时所作。
10.请说说“日见孤峰水上浮”中“孤”字的妙处。(2分)
11.请说说诗人在“心随湖水共悠悠”一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三)(9分)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12.文章以游戏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说说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四)翘望(18分)
薛培政
过了腊八,在外务工的人便倦鸟归巢般踏上返乡之路。
每到这个时节,留守在家的人的念想,就像拔了节的麦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冷清寂寞了大半年的乡间,人气也仿佛旺了起来。
不知从哪天起,村子里那群半大孩子,每到下午放学,就像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蹦着跳着朝村东狮子冈上奔去。
狮子冈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头,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群山环抱中的一切可尽收眼底。
到了冈上,见天色尚早,他们便把书包胡乱扔在一旁撒欢开了。
一阵疯玩过后,累了的孩子们或坐或站,在那块卧牛石旁停下来,—个个目不转睛地朝着通往山外的路上望着。
“姐,咱今天能接到爸妈吗?”
最小的那个男孩,擤一把鼻涕甩在脚下的枯草上,脸朝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问道。
“只要你听话,别再乱跑,就能接到。”女孩那双清澈的眸子中充满了希冀。
于是,这群孩子中出现了少有的沉默,生怕谁多言多语,惊动了心中的念想。
起风了,呼呼的山风吹过山峦,吹过荒野,吹得周围灌木和野草发出瑟瑟的声响。
寒风把孩子们的脸蛋也刮得红红的,他们边将手捧在嘴边哈着热气,边用手搓揉着冰凉的小脸,却看不出一丁点儿退却的迹象。
“你说最远的那座山后边是哪里?”也许为打破这少有的寂寥,有个孩子开腔了。
“可能是广州吧?”那个理着小平头的孩子接上了话茬。他爸爸在广州做工,去年这个时候,就是从那个方向回来的。
“不对──是温州!”扎着羊角辫的女孩立刻反驳道。她父母都在温州打工,每次回来走的就是这条路。
“是广州!”
“是温州!”
“你俩说得都不对,是郑州!”头戴皮帽子的那个男孩呼地站起身,底气十足地争辩道。他爸爸在郑州做快递工作,曾对他说翻过那座山就到郑州了。
几个孩子争来争去,谁也不服谁,可谁也说不清山的那边是哪里,他们都没有走出过大山。
“鸿雁,你妈回来会给你带啥礼物?”或许是不愿尴尬地争执下去,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岔开了话题,把脸扭向穿红衣服的女孩。
“我想有个印着芭比娃娃的新书包,我妈在电话里已经答应给我买了!”那叫鸿雁的女孩满是自豪地答道。
“书包有啥稀罕的?我让我爸给我带回个遥控飞机,等学会开飞机后,要是咱们再想爸妈了,我就开着飞机拉上你们去找他们!”坐在旁边的那个小胖子做了个手握方向盘的架势,边摇头晃脑边炫耀起来。
“瞎吹,就你能吹!连县城都不知道在哪儿,还想开飞机去大城市哩!”遭到身后那个孩子一顿抢白,颇伤自尊的小胖子白了对方一眼后不说话了。
“我要我爸给我带辆能充电的自行车,明年去县城上中学就不费劲了!”
……
和着刺骨的寒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新年的憧憬和心愿。
“曼儿,你想让妈妈给买啥呢?”见身边那个温顺的小不点儿一直未开口,羊角辫儿把她揽到怀里问道。
“我啥也不要,我连妈妈的样子都记不清了,就想妈妈回来后再也不走了!”
小不点儿嘟囔的声音虽小,却让每个孩子听得心里酸溜溜的。
最后一抹晚霞不知不觉消失了,整个天地渐渐暗了下来。在朝着模糊不清的路上望了又望后,孩子们心有不甘地背起书包回家去了。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半月,小年说来就来了。
零星的鞭炮声,把孩子们内心期盼的火焰撩拨得越发热烈。他们觉得这难挨的等待,比整个冬季还长。
这天的黄昏,怏怏而归的孩子们走进村子后,只见那一只只大小不一的柴狗,又摇头摆尾欢跳着蹿上前来。
“走开──”不知哪个孩子很不耐烦地吼了声,惊吓得几只狗赶忙闪到一旁,有条狗躲闪不及,屁股上重重地挨了一脚,号叫着跑远了。
望着这一幕,那些手扶门框、翘首以盼的老人们,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入夜,山村里一片静寂。天空却逐渐阴沉下来,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悄无声息地划过夜幕,降落在了乡村、田野和群山上。
晨起的孩子们,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愈发难以安分。“这鬼天气,早不下雪,晚不下雪,偏偏赶在这个时候下雪了!”对着阴沉的天空,有的孩子表现出一副愤愤的样子。
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孩子们仿佛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寒假里,他们一会儿盯着电视上看打通道路的消息,一会儿跑到村口极目张望,没人再提新年礼物的事。一个个却禁不住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大雪啊,可不要挡住爸妈回家的路。
(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2期)
15.“入夜,山村里一片静寂。天空却逐渐阴沉下来,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悄无声息地划过夜幕,降落在了乡村、田野和群山上”,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3分)
1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零星的鞭炮声,把孩子们内心期盼的火焰撩拨得越发热烈。(3分)
(2)寒风把孩子们的脸蛋也刮得红红的,他们边将手捧在嘴边哈着热气,边用手搓揉着冰凉的小脸,却看不出一丁点儿退却的迹象。(3分)
17.文章花大量笔墨写孩子们七嘴八舌对新年礼物的念想,而文末却写“没人再提新年礼物的事”,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18.小说以“翘望”为题,有什么作用?(5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题目:最美的时光
要求:
(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3)不少于600字。
答案20170524
3.A“跻身”不合语境,应用“跃居”。“跻身”一般指上升到某一行列,“跃居”则确指跃升到第几的位置。
4.的
5.(1)B
(2)(3分)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1分)
卢俊义(1分)
宋江与卢俊义抓阄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攻下两座城池。(1分)
6.(3分)A
7.(3分)B
8.(4分)(1)不久
(2)责问
(3)认为……正确,肯定
(4)被
9.(4分)(1)正好赶上(恰逢)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回头对大臣们说:“棘寺官一定要让像李浩这样正直的人担任。”(2分)
(2)图谋害他的人什么方法都用了,只是幸亏皇帝明白他的衷心,始终保全庇护他。(2分)
10.
(2分)孤”字一语双关。借写山的孤单,(1分)实写自己内心的孤单和悲凉。(1分)。
11.
(2分)表达对友人的如潮水一般悠悠不尽的思念之情(1分),以及自己遭遇贬谪的孤寂落寞之意(1分)。
12.
以游戏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论证观点。(答出一点1分)
13.
事业需要专注才能成功。(意思对即可)(如果答“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得1分)
1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证明“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或证明中心论点)
15.运用了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1分),用阴沉的天空、突降的大雪,烘托翘首以盼的孩子、老人们的失落心情(1分),为下文写在外务工的人无法归家孩子们气愤埋怨作铺垫(1分)。
16.(1)“撩拨”是“挑逗、招惹”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鞭炮声以人的特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因为鞭炮声的触发、年的到来(1分),孩子们渴盼父母归来的心情更加热切(1分)。
(2)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1分),传神地描绘出孩子们在寒风中翘望的情态(1分),表现出留守儿童生活的清苦及对亲情的渴望(1分)。
17.写孩子们七嘴八舌对新年礼物的念想,既符合孩子的心理,又表现了他们对父母归来的期盼与兴奋(1分);文末写“没人再提新年礼物的事”,是因为大雪封路,父母归期未卜,孩子们此时觉得父母能归来已是给他们最好的新年礼物(1分);这样写,前后照应(1分),通过前后心理的变化,既形成了情节的跌宕,也表现了孩子们的懂事,让人读之心酸、沉重,发人深思(1分)。
18.(1)“翘望”是全文的线索(1分);(2)“翘望”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1分);(3)“翘望”写出了留守儿童及老人们在漫长的等待中翘首以盼亲人归来的急切、煎熬、失落、无奈、心酸(1分),表达了留守儿童及老人们对亲情的渴望(1分)。(4)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是中国当下存在的普遍现象,“翘望”表达了作者对这一问题能早日解决的热切渴盼(1分)。
文言文翻译:
李浩,字德远,他的祖先居住在建昌(今四川西昌),迁居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李浩早年就因为文采著称。绍兴(宋高宗年号)十二年,考中进士。
当时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进士都去拜见他,有人拉李浩同去,李浩毅然没有去。被任命为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因为父母相继去世守孝,守孝后担任金州教授,又改任太常寺主簿,不久兼任光禄寺丞。
李浩请求到地方任职,被任命到台州。台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不得人心,不满的人图谋作乱,忽然在厅堂土掏出兵刃,李浩对他们说:“你们要作乱吗 就先把我杀了吧。”众人害怕的说:“我们不敢。”李浩于是从容的查出为首的四个人,处以脸上刺字并流放的刑罚,于是事情就平定了。升任直秘阁。并海地区有多年的贼寇,很长时间都没有捕获到,李浩收买他们的喽罗,让他们自己绑着自己赎罪,很快就抓获了贼寇头领。
第二年,升任为司农少卿。当时朝廷买籴米八万石,主持买米的官员偷偷克扣国家的钱,户部不敢过问。李浩揭发了他的罪行,皇帝让有关部门追究到底。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刑法部门)跟着附和,李浩争论说:“这不但给作奸犯科的人得到了好处,而且损害了军粮。”皇上认为他说的对。正好赶上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对大臣们说:“监狱官一定要让像李浩这样的人担任。”不久大理卿空缺,皇上又说:“除了李浩没人能担当。”于是李浩升任大理卿。
李浩天生正直,涵养深厚,不因祸福改变自己的意志。从小勤奋学习文辞,长大后更加沉迷研究义理。在朝廷做官慨然的把时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忠愤激烈,议论切中时弊,因此被众人忌恨。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不了解的人认为他孤傲,有人在皇上面前诬陷他,皇上说:“他没有什么,在我的面前也是这样,不是孤傲的那种人。”小人都害怕他,用金钱诱惑他,他板起脸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什么方法都用了,只是幸亏皇上明白他的忠心,始终保全庇护他。在地方做官尤其洁身清廉,从海右地区回朝做官后,没有带来南海的一件东西。他平时生活所用都和做平民时一样,风格很高,人们都不敢因私事求他。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座位号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