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07 10:2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苏教语文-免费资源站:http://www.oldq.com.cn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悼词 纷繁芜杂
豁然开朗 衷心喜悦
卓有成效 嫉恨
诽谤 诅咒
给予答复 诬蔑课前检测dàohuòzhuófěi bànɡjǐwúzhōnɡjízǔ zhòuwū: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特殊关系特殊场合特殊气氛文体特点悼
词开头: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悼词结构(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创立第一国际 理论贡献 实践功绩创办革命刊物剩 余 价 值 规 律过 渡 (6)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许多领域独到发现马克思的科学观?:研读课文 :
  第1段: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这一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用了哪些词语来交待的?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心脏停止跳动了)让他一 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逝世了):“下午两点三刻”: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  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总纲:思考题: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
  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速读课文,3-7节: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作为一个科学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作为一个革命家:办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  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怎样的发现?
  
  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3段段落开头写了达尔文的发现,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类比;
  用达尔文的重要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的重要性。:  第4段说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时,是怎样表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的?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对比,说明发现的重要性。:  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
  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科学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
  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对科学的革命的态度):  第6节“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什么?
  指上文所说的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很深入。:  第8段的开头一句是过渡句,“这样”指代什么?  指前一段所说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卓绝表现和成就。:  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
  运用的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第8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中“这一切”又指什么?这一比喻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指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用具体形象的蛛丝来代替抽象的流言,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苏教语文-免费资源站:http://www.oldq.com.cn3、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热烈赞扬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文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先后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  第9段只有一句话,你觉得它和全文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句话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既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总评,也感召后人继往开来。: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4、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特殊运动规律 5、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 不仅如此层进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一个, 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层进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 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因果 科学家 理论家 革命家 实践家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