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题
诗歌阅读
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2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下列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在诗中的本意是什么?后人运用此句的比喻义又是什么?
三、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2.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③。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此诗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李白称之为叔。
②蓬莱文章建安骨:蓬莱文章,指美好的文化。蓬莱为传说中的路上仙山,据说仙府的图书典籍都藏在这里。建安骨,即建安风骨。三曹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人的诗作,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有着刚健遒劲的共同风格,人称为“建安风骨”。
③中间小谢又清发:中间,指汉魏至唐之间,即六朝时期。小谢,谢朓。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_。
2.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中的“风骚”原意是指
,这里意思是指
。
2.一,二两句是否在否定李白,杜甫的成就?为什么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