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题
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
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4.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
(2)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①目前,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据调查,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5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连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2.第①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
。
3.请概括说明涂改液是怎样危害人体的。
4.第④段中“合适替代物”指什么?
5.第③段划线句子中“逐渐”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三、阅读《控制地下煤火》,完成后面的问题
控制地下煤火
①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对地下煤层燃烧束手无策。面对这种情况,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主张有效地控制与利用它。
②地下煤的燃烧就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一部分煤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烧成了二氧化碳;另一部分煤得不到充分的氧化,烧成了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废物,一氧化碳却是还能燃烧的有用气体燃料。
③门捷列夫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控制它,不让它烧成废物——二氧化碳,而燃烧成有用的气体燃料——一氧化碳。为达到这个目的,门捷列夫设想,把火焰严密地封闭在煤层里,不让它自由地跟空气接触,空气只能经过一根管子通进煤层里去。这样,人就可以调节空气,使煤层里的煤只能全部燃烧成一氧化碳;再用另一根管子把一氧化碳引到地面上来,为人所用。
④多年以后,苏联的工程师们开始试验把煤气制造厂建设在煤层里的计划了。他们先在煤层里筑起几垛墙来,把煤层分成许多格。每格中间开一条巷子。巷子两头各通一根管子到地面上来:一根是打进空气的,另一根是让煤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通出来的。
⑤地面上还有其他设备。一台鼓风机,把空气打进煤层里去。一座煤气洗涤塔,洗掉从矿层里通出来的一氧化碳中的灰尘和氨。一座巨大的煤气贮藏塔,贮藏洗干净的一氧化碳。铺设的许多煤气管,把一氧化碳通到工厂和住户里去。
⑥为了控制煤层的燃烧,工程师们借助诸多仪表,监察导出煤气的数据变化,调节打进矿层空气的成分与速度。
⑦后来,工程师们发展了门捷列夫的设想。因为空气中有4/5是氮气,而氮气在制造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他们将打入煤层空气换成为纯净的氧气和水蒸气。水蒸气降低燃烧的温度,并生成都能燃烧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根据叶至善《地底下的火焰》改写而成)
1.如何控制地下煤火,门捷列夫设想的做法是
(不超过35个字);从门捷列夫的设想到苏联工程师们成功的实践,我们可以学习到的科学精神是
。
2.阅读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说明
“监察”与“调节”两个词语不能互换的两个理由。
3.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文章相关内容,说说文中“控制地下煤火”与下面材料中“熄灭地下煤火”面对的共同关键问题是什么。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并在煤矿中推广黄泥灌浆灭火技术。水和黄泥混合的泥浆是很好的灭火材料。水传递黄泥到达一定的位置,水分干了,就地堵塞与空气相同的管道,从而窒息火灾。
四、阅读《走近反式脂肪酸》,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路过西点屋,诱人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人们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力——吃一块奶油蛋糕吧。正在此时,你的脑袋也许会飘过一丝疑虑:公众近期关注的反式脂肪酸问题是不是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身体?诱人的奶油蛋糕,还能吃吗?吃了之后,会生病吗?
②反式脂肪酸来源大约有两类:一类来自于天然食物,如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脂肪和奶制品中,这一类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无害。另一类则是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油脂的精炼脱臭处理过程中可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油脂的氢化过程中,有少量的脂肪酸会从天然顺势结构异构为反式结构,并使原本为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固态或半固态的氢化植物油。
③植物油氢化后常温下呈固态,氧化稳定性好,口感佳,可塑性好。含氢化油的植物奶油在烘焙行业用得十分广泛,它容易打发、能很好的保持蛋糕的形状,吃起来有奶香味。烘焙点心用的起酥油多为氢化植物油。因此,在奶油蛋糕、奶油面包、炸薯条、油酥饼、麻花、沙拉酱,尤其是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干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香香滑滑的奶茶、咖啡伴侣、冰淇凌、人造奶油巧克力中也不例外。
④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是需要多加辨别。如果在食品标签中看到含有氢化油、植物奶油、植物末、奶精、人造奶油等,就要小心里面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特别是所谓的“奶精”,其实一点牛奶都不含,是氢化植物油和糊精香精、乳化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植物末的本质也是奶精。在咖啡伴侣、奶茶中奶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巧克力配方中所标注的代可可脂、类可可脂,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造的氢化植物油,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⑤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之一,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比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还要糟糕。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度,易导致血栓形成。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摄取脂肪酸会加快人体功能衰退,引发老年痴呆。我国一项涉及20个城市的调查也表明,如果以每天摄入0.5克反式脂肪酸为基础,每天增加0.1克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的发病率会增加1倍。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哮喘、II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这篇选文主要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
、性质及使用、辨别方法、
等知识。
2.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
、
说明方法?
3.下面句子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
4.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让我们不禁想到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避免问题食品对我们的危害,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