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A
B
D
B
C
A
C
B
A
B
A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D
B
A
C
C
D
B
C
C
D
D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
问题一:1949年(1分);中国摆脱了一百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分)。
问题二:和平(或谈判)(1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清朝设驻藏大臣(任写1条即可,1分)
.问题三:新中国的成立(1分)一五计划(1分)
重工业(1分)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或川藏、新藏、青藏公路建成或宝成、鹰夏铁路建成)(任写1条即可,1分)
问题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分);“文化大革命”(1分)
(14分)
问题一:封建土地制度(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分)
问题二:摧毁了旧的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写3条即可,得分不超过3分)
问题三:任写2条,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注意不能脱离主题(2分)
问题四:“中国力量弱小”(2分);没有(1分);“中国安全受威胁”(2分)
问题五:巩固了新生的政权(2分)
(14分)
问题一:三、二、一(3分)
问题二:否(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问题三:大跃进(1分)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答出两点即可,2分)
问题四:农业生产、农村建设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出两点即可,2分)
问题五: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国家经济建设停滞不前,文化教育领域损失惨重(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严重损失的内乱(1分)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峰学校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
说明:
1.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共4页。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之处。不得在答题卡和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最佳的一项。(每小题2分,
30题,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十一长假成为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活动和旅游的好时期。“十一”作为一个节日是为了庆祝( )
A.新中国的成立 B.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3.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渡江战役胜利
5.右图照片首次发表在1951年《解放军画报》第四期的扉页上,从此成为抗美援朝的标志。行进中的军队名称是( )
中国人民解放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6.“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名为《永恒》的诗,是写给谁的?
(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董存瑞 D.刘胡兰
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8.1950年国家决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
A.新解放区 B.西藏自治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9.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
A.土地归集体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10.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语汇会是下列哪项(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
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美帝国主义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11.下表为1950年和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得出的结论应该( )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2.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历史大事是
(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镇压反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4.下列词句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16.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
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17.右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D.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
19.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
)
A.分散的小农经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
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20.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21.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一面旗帜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22.电视剧《金婚》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造反派小将们把佟志和文丽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一边喊着:“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请问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建国初期
B.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3.“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是( )
A.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约5
000亿元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
24.下图为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数据表。I阶段发展趋势表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5.1956年底,全国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
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6.
邓小平在评价建国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它)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中国经济周刊》在2017年第10期汇总了2016年我国各省市区的GDP(即国民生产总值)排名,辽宁省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省份,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28.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没收官僚资本
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2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30.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下列名字也反映出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建国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第二卷
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说:“几百年来……特别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少数民族内部也不团结。这是反动的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现在,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班禅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与中央人民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问题一:请答出材料一所提到的会议召开的时间。(1分)你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2分)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中央政府用什么方式使“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班禅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与中央人民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
?(1分)请举出一个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与西藏友好团结的例子。(1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1分)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我国在工业领域有什么举措?(1分)其发展重点是什么?(1分)试举一例交通领域的成就。(1分)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法律文献是哪一个权力机构颁布的?(1分)其性质是什么?(1分)这一宪法在哪次运动中遭到严重践踏?(1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 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鲁门从华盛顿飞到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朝鲜形势等问题进行会谈。麦克阿瑟信心十足地说:“我认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极小。”“……中国在满洲的兵力有30万。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不会超过10至12.5万人,只有5至6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
材料四 毛泽东说:“我们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问题一: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1分)“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文件名称)?(1分)
问题二: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3分)
问题三:某班同学决定利用假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请你帮他们的问卷设计两个问题。注意不能脱离主题。(2分)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四,概括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什么?(2分)他的预言是否成真?(1分)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由又是什么?(2分)
问题五:材料中所提到的两件事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关于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以下是其中的三幅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同学们在整理图片时,将图片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他们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排列三幅图片的顺序。(3分)
问题二:图一提到了“好”,你认为这副图反映的史实是真的好吗?(1分)为什么?(2分)
问题三: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反映了我国当时农业生产中的什么现象?(1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
问题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
问题五:阅读材料三,请举两例说明文化大革命“乱了自己”。(2分)结合所学,请你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1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