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09 06:0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思考:诗中的“国破”指的是什么?反映的是那一时期的景象?一、唐朝的衰亡
(一)转折: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地方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思考:唐中期,地方节度使为什么敢向中央政府发动争夺权力的战争?小组讨论 1、唐中期,地方节度使为什么敢向中央政府发动争夺权力的战争?(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唐玄宗入蜀路线2、经过755年-763年《玄宗幸蜀图》 在马嵬坡,玄宗为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想一想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怎么样的消极影响?想一想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怎么样的消极影响?(1)经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
?客观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政治:?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
?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垂老别
……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一、唐朝的衰亡
(二)统治瓦解:黄巢起义1、背景:
2、经过:(略)
3、结果:(1)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2)人民赋役繁重,无以为生;连年灾荒朱温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思考: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一、唐朝的衰亡
(三)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朱温唐朝的衰亡转折:755年,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瓦解:唐末黄巢起义
——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思考: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中小结二、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二、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思考:五代十国的根源(或实质)是什么?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二、五代十国的更迭(dié)与分立1、五代十国的更迭唐→北方(黄河流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南方+北方的北汉:吴+南唐+吴越+前蜀+楚+闽+南汉+南平
+北汉(北方)=十国2、五代十国的根源(实质):3、五代十国的特点:
(1)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唐朝的衰亡转折:755年,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瓦解:唐末黄巢起义
——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