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2单元《孟子》
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中记录有孟子同告子辩论人性和道德的一些资料,其中有个核心论题是,告子倡“仁内义外”说,孟子则主张仁义皆发自内心。后世学者多用“人心内外”来解说告子的“仁内义外”,认为孟告之战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特别是“义”德的发生问题,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义)由乎外”(朱熹);而孟子则相信“仁义礼智根于心”。其实,摆脱一下性善说的氛围,冷静细致地再读一下相关文献,应该能够发现,这实在是一场大误会!
误会的关键在于对“仁内义外”说的“内”“外”二字作了非原义的理解,从而将告子所维持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错当成孟子所关心的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
告子主张“食色,性也”和“生之谓性”。他认为,所谓人性,只是人作为动物的自然性,没有什么社会性。所以他又主张“性无善无不善”。据此,我们不假思索便能看得出,一个认为人性只是食色的人,一个相信性无善恶的人,怎么会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呢?要知道,他那个“内”里面,除去自然性的食色而外,别无他物;而食色,不用说,与仁爱是有先后天之别的。可见,告子那个“仁内义外”的“内”,显然不会是指的人性或内心,而应该别有所指;告子所要讨论的内外问题,便不是道德发生论的问题,而应该别有所是。
什么是告子的“仁内”?简单说就是:爱吾弟而不爱秦弟。这意味着,仁爱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这个范围以“我”为界,故谓之内。什么叫“义外”?简单说就是:敬楚长亦敬吾长。这意味着,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长皆敬之,故谓之外。
这种以吾弟秦弟之别为言的内与非内,很显然,只能是血缘的、族群意义上的“内”,而不可能是心性层面上的内;因为在心性层面上,吾与秦、兄与弟,大家同是异于禽兽的人类,无从分出内外。同样,这个规定着内外之别的“我”,也显然既非一己之小我,亦非人类之大我,而只能是与秦楚相当的族群之我!
学人们对告子的“我”与“内外”的误解,还经常出现在对如下一段话的解释上。告子曾有曰:
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孟子·告子上》)
这是说,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只因他是楚人的长者,受到楚人的尊敬,我便也随着尊敬。这是族群之外的事,故谓之外。人们往往将这里的“非有长于我也”释为并非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于我心中。这是一种性善论式的解释。其实,在告子,是绝不会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于心的。因为告子的性,是无善无不善的。总之,告子所持的仁内义外说,不是说仁出自内心,义起于外物,不是这样的道德发生论的问题,而只是叙说了仁义的施行范围之别。
(选自庞
朴《试析仁义内外之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世学者对告子“仁内义外”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多用“人心内外”来解释,这导源于对此说的“内”“外”二字不恰当的理解。
B.《孟子》记录了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核心问题所辩论的一些资料,告子倡议“仁内义外”,而孟子则认为仁义都是发自内心的。,
C.后人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乎外”,而孟子是“仁义礼自智根于心”,他们认为孟告之战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的发生问题。
D.基于性善论的观点,有些学者弄错了告子所说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把它当成了孟子所关心的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告子的“仁”的范围以“我”为界,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而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他认为有“吾弟”与“秦弟”之分。
B.“义外”意味着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这个“我”,和族群意义上的“内”一样,只能是与秦楚相当的族群之我。
C.“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长皆敬之,故谓之外”和“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中的“外”都是从族群意义上来考虑的。
D.“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是学人们对“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的解释,这样的解释违背了告子的本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内义外”的“内”,只能是从血缘的、族群意义方面定义的“内”,因为在心性层面上,大家同是异于禽兽的人类,没有内外之分。
B.告子主张“食色,性也”和“生之谓性”,他否认人的社会性的一面,在他眼中人只有自然性的食色,人性无善恶,人没有仁爱之心。
C.告子认为性是无善无不善的,故“内”不会是人性或内心,他绝不会先有一个尊敬的观念在心中,因此从性善论去解释告子是错误的。
D.告子所持的“仁内义外”说,不是以往学者所说的从道德发生论的范畴认为仁出自内心,义起于外物,而是认为仁义施行范围的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吴宇森的坚守
贺晓闽
我整理吴宇森先生历年导演的四十四部片单时,发现他出品的数量和心智的增长几乎同步。从1973年第一部影片《过客》开始,到1982年《八彩林亚珍》的近十年时间里,他拍了十多部讨好市场的喜剧片,却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的拐点。其实,从教会学校走出来的吴宇森,最喜欢的是好莱坞的黑帮片、西部片以及黄金时期的歌舞片,这些电影的共同点是画面充满动感,故事跌宕起伏。而拍摄喜剧片,并不是他的追求,而且饱受争议。分析当年商业营销的影响,吴宇森慢慢明白,确定自我风格,才是对理念的一份坚持。
回到现实生活中,吴宇森的内心似乎被照进了光,光无法言说,但通过挽留,可以多留在心中,使作品的光影与情感的温度融合。四年之后,吴宇森决定进行一场冒险赌博,他选用了一群被称作“票房毒药”的男人,如周润发、张国荣等,执导了《英雄本色》。该片在徐克的帮助下大获成功。这次冒险是值得的,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从此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让他把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强烈的表现力浸透到每一个画面,其酣畅如行云流水般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也是无可挑剔的。这不仅成为他的人生丰碑,也成为香港的电影丰碑。那年吴宇森四十岁,正是一个男人的青壮年,生命的春天和事业的春天一起到来。
冒险未必就是实实在在的危险。它牵涉到人的认知模式,也牵涉到人的诸多观念,比如自信、决断。央视记者李小萌在《面对面》栏目中采访吴宇森时说,在《英雄本色》创作现场,吴宇森豪气毕现,他是进行了一场赌博,并且赢了,他和“票房毒药”的男人们征服了命运,相互迸发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我想说,证明自信的不仅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后来,吴宇森的影片让人们认识到,他的电影每次获得殊荣,都是内心历练的结果。他知道,达摩克里斯之剑依旧高悬头顶。
1989年的《喋血双雄》也是吴宇森的重要代表作。在影片中,他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都令人为之倾倒。特别是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烛光映出的圣母像,背影中掠过的白鸽,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正如吴宇森所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角色,都是我心中的理想。”如果说《喋血双雄》让吴宇森把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命脉,那么《变脸》则让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主义”和“家庭观念”。这部被认为“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让他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进入好莱坞的第三位华人明星。
吴宇森的电影好看,他所讲述的故事不远不近,有爱有恨。不管是功夫片还是谍战片,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表达,感觉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他背负的真实生活。这些人里,有庞大机构里的大人物,也有机构压榨下的弱小者,还有为了某些利益冒险的暴力者、潜伏者。但这些人的故事,能让人产生共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家庭、亲情、变迁,一切都被结合在一起,那么自然而然,像我们身边的故事。所以他的粉丝中,白领、军官甚至科学工作者的比例明显上升,因为,这不仅是电影。
(选自《人物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比如用意蕴丰富的语句表现吴宇森坚守品格以及吴宇森执导的电影的风格特征等。
B.文章开篇写吴宇森执导了十多部喜剧片,其目的是说明吴宇森不喜欢喜剧,因此拍出的喜剧也不讨人喜欢。
C.“吴宇森的内心似乎被照进了光……可以多留在心中”一句意蕴深刻,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吴宇森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能在执导的电影中将它体现出来。
D.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英雄本色》成功奠定了他在导演界的重要地位,也使得他以后的导演生涯十分顺利,从此吴宇森的心里也比较轻松了。
E.《喋血双雄》体现了好莱坞影片的特点,如浪漫的暴力世界、精炼的人物语言、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以及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等。
(2)文章第三段引用央视记者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吴宇森的成功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
语
胡
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头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自顾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地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的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的红火。
人前人后,他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了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得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儿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儿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萋萋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啊飘,飘啊飘……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的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2)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来,不少于两处。(4分)
答:
(3)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陈相见许行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
”曰:“冠。”曰:“奚冠
”曰:“冠素。”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子奚为不自织
奚:什么。
B.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厉:危害、损害。
C.何许子之不惮烦
惮:怕。
D.是率天下而路也
率:遵守。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B.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C.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D.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反对许行“贤者与民同耕而食”的观点,主张实行社会分工,进行产品交换。
B.孟子以为统治者统治百姓,老百姓接受统治也是一种社会分工,而且天经地义。
C.农家许行认为君主应与百姓一同耕作,各种工匠也要与老百姓一起耕作,他主张全民皆耕。
D.农家许行认为靠老百姓供养的君主即使贤明,也不能算是贤君。
9.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译文: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11分)
鹊桥仙·春日登楼
[清]邵长蘅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
10.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1.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向齐宣王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他强调国君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
(2)孟子在谈到道义和仁义时说:“
,
。”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3)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
,
。”这与孔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4)“
,
。”孟子是说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也就是“礼”之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也就是“义”。
(5)“
,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认为,不管是什么时候,对仁义道德的践履都应毫不松懈和不可改变,这才叫大丈夫。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活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②近些年来由于汉译佛典研究的升温,依托佛教文献研究汉语者队伍日益壮大,春兰秋菊,各擅一时之美,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中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③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他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不足挂齿。”
④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⑤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的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⑥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也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长城保护维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严格各类干预措施的实施范围和工程量,妥善保护长城遗存的历史风貌。
B.“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既是对领导千部的谆谆教诲,又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衡量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
C.通过对传统产业与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深度融合,更多的文创形态和文创产品涌现出来,从而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归属感和文明自信心。
D.政府应沿着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路径,既要抓好措施落实和政策“悬空”,又要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起新型政商关系,让“鼓励民间投资”落到实处。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史无前例的埃博拉疫情来袭,急需救治的药物和治疗性疫苗。
①
,目前国际上
②
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
③
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
④
美国正在加紧研制两款埃博拉疫苗,英国开发的疫苗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⑤
这些疫苗是否有效,
⑥
在人群中大规模的使用是否引起不必要的甚至灾难性的副反应,尚不得而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既
又
不过
/
而且
B
/
因为
所以
即使
当然
C
可是
依然
又
/
所以
进而
D
然而
仍然
也
尽管
但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动物通过各种方式隐蔽自己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①
,像石生花、香晶兰等少数植物也能通过隐蔽自身躲避风险。
②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植物都没有采用这种策略呢?代价,只有某种特征带来的好处超过其付出的代价.这种特征才有可能在演化过程中被保留下。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
③
,而光合作用的必要原件是叶绿素,那么自养植物似乎必然是绿色,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植物就会面临被“饿死”的风险。
17.下面是“2016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的LOGO,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l
"blogid=3e996b5c0102xcb6&url=http:///pic/00194HTezy75RYGEedf0d"
\t
"http:///s/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INCLUDEPICTURE
\d
"http://s14./mw690/00194HTezy75RYGEedf0d&690"
\
MERGEFORMATINET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一心想学丹青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教画师傅,他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住持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茶杯。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释圆微微一笑,摇摇头说:“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茶壶往茶杯里倒水,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2单元
单元测试卷
答题卡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
2.
(
)
3.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1).(
)(2).
(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5.(1).(
)(2).
(3).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6.(
)
7.
(
)
8.
(
)9.(1).
(2).
(3).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11.
(三)名句名篇默写12.(1)
(2)
(3)
(4)
(5)
三、语言文字运用13.(
)
14.
(
)
15.
(
)16.①
②
③
17.
四、写作18.400字600字800字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2单元
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解析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1.B【解析】《孟子》中记录了关于孟子和告子辩论人性和道德的问题,而非人性和道德的核心问题。
2.D【解析】“楚人的长者得到我的尊敬,并非由于他长于我”是作者对告子话的解释,再者这种解释并没有违背告子的本意。
3.B【解析】文中说“爱吾弟而不爱秦弟。这意味着,仁爱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可见告子是讲仁爱的。
4.(1)AC【解析】B项,文中有“讨好市场”一说,说明他的喜剧片并非“不讨人喜欢”,写吴宇森执导的喜剧片的目的在于说明吴宇森还没有进入事业的拐点。D项,“吴宇森的心里也比较轻松了”欠妥,文中说“他知道,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头顶”。E项,《喋血双雄》体现的是好莱坞动作片的特点,而不是所有好莱坞影片的特点。
(2)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说明了影片《英雄本色》的成功,佐证了作者在上文中的观点,说明吴宇森的冒险是值得的。③侧面表现了吴宇森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征服命运。
【解析】“第三段引用央视记者的话”是答题依据,“有什么作用”是答题目标。央视记者的话主要有三点作用。
(3)①坚持自己的理念,确定自我风格。②对自己看准的事情敢于冒险,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③敢于征服命运,敢于和命运抗争,要有自信。④敢于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共4分)
【解析】“吴宇森的成功对你有何启示”的“启示”是答题的关键,首先,要读懂文本,然后,依据文本谈看法,答题的侧重点在“启示”上。
5.(1)AC【解析】B项,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思考错误;D项,他爹对他做非法生意并不明了;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村里人未必巴结,也可能是羡慕。
(2)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时,他只是说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生意,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暗示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
【解析】首先,要审准试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点;然后,依据试题要求读懂文本,找出小说中有多处的“伏笔”是解答本题的主要目标。
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③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坠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有着无限的遐想。
【解析】依据试题要求,应解答小说最后一段作用,答题时,既要把目光聚焦在最后一段上,又要从结构和内容上结合全文来理解。
6.D【解析】率:引导。
7.C【解析】原文标点: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8.C【解析】农家认为各种工匠不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耕种,而国君则要一边治国,一边耕作。
9.(1)许先生为什么不制陶锻铁,什么东西都从自己房中拿出来用呢
(2)劳心的人管理别人,劳力的人被管理。被管理的人要供养别人,管理人的人要被人供养。
【解析】第(1)题要准确译出“陶冶”“舍”(舍,同“啥”,什么)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2)题要准确译出“治人”“治于人”“食人”“食于人”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语意要通顺。
参考译文:
陈相遇到许行,非常高兴,便抛开他过去所学的儒家学说,全心全意地向许行学习。陈相遇到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确实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是,还不懂得大道理。贤能的君王应该与老百姓一起种田,自己亲自烧火做饭,同时治理国家。而今滕国却建有仓库陈放剥削来的财物,这是损害老百姓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怎能说是贤明呢
”
孟子说:“许先生一定要先种粮食才吃饭么
”陈相说:“是的。”孟子说:“许先生一定要先织布才穿衣么
”陈相说:“不是的。许先生穿粗麻布衣服。”孟子说:“许先生他戴帽子么
”陈相说:“戴。”孟子说:“许先生戴什么样子的帽子呢
”陈相说:“戴白色丝绸织的帽子。”孟子说:“帽子是许先生自己织的么
”陈相说:“不是的,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说:“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帽子呢
”陈相说:“那样会妨碍种庄稼的。”孟子说:“许先生也是用锅和陶器煮饭,也是用铁耕田吧
”陈相说:“是的。”孟子说:“这些炊具和农具是他自己造的么”陈相说:“不是的,是他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说:“用粮食换取各种器具,并不是剥削陶匠和铁匠;制陶和冶铁的工人也用他们的产品换取粮食,难道就是剥削农民么
为什么许先生不制陶锻铁,什么东西都从自己房中拿出来用呢
为什么还要忙忙碌碌地与各种各样做工的交换产品,许先生难道不怕麻烦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工作,本来就不能边种田边干的。”
孟子说:“那么治理天下就能边种田边干了么
有统治阶层,又有被统治阶层,他们有不同的工作。况且一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是由各种工种的人提供的,如果一定自己做的才能用,就等于让天下人整天在路上奔忙。所以说:有的人劳心,有的人劳力。劳心的人管理别人,劳力的人被管理。被管理的人要供养别人,管理人的人要被人供养。这是天下共通的。”
10.上片通过如雪的杨花、如雨的桃花、如茵的碧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图。下片点题,写出了诗人春日登楼所见,同时以乐景写哀情,与下片的抒情形成反衬。
【解析】第一问是意境分析,一般是先概述意象,再分析意境,要注意用词的准确和简洁。第二问“作用”的分析,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该词明显采用了“乐景哀情”的手法,即上阕的美景描写与下阕哀情的抒发形成反衬,使哀情更加突出。
11.先是间接抒情,眼见杜鹃啼叫、燕子飞回,不禁油然而生思归之意,接着化虚为实,将自己的春愁比喻成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春愁之多之重,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简单说,该题就是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所以重在技巧的分析。一是借景抒情,选取了杜鹃、燕子等意象来抒发情感;二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将哀愁比喻为连绵不断的群山;注意表达技巧的分析后要有表达效果的分析,亦即对思想感情表达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思乡、思归的感情很容易读出来。但答案还是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来拟制,先是总的情怀的概括,再分析表达技巧。
12.(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13.D【解析】①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适用对象不当,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属于艰难、困苦。②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使用正确。③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④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适用对象和感彩错误。⑤登高自卑:意思是: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句中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⑥不情之请:不符合情理的请求。多作谦辞。使用正确。
14.C【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严格”后加上“控制”。B项,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D项,搭配不当,“抓好”与“政策‘悬空’”搭配不当。
15.D【解析】首先,对文段内容要整体把握,然后,将表格中的关联词语与原文逐一对照比较,再选出正确的一项。
16.①但隐身术绝不是动物的专利
②如呆隐蔽自己能带来好处
③终究不能逃脱需要光合作用的宿命
【解析】首先,要认真读懂文段内容,尤其要准确理解各补写处上下句的含义,然后依据试题要求分别补写。
17.LOGO由鲁迅头像和奔跑的人组成,鲁迅的剪影透露出思想的锋芒,两个奔跑的人象征着鲁迅精神薪火相传,整体体现了深厚的鲁迅文化底蕴和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
【解析】首先,要认真审准试题要求,试题的题干信息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然后看清楚“2016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的LOGO,再依据试题要求写出文字。
18.【解析】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一位高僧用茶杯与茶壶之间关系形象地向前来求助的年轻人说明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才会有所收获的人生道理,切不可恃才以傲物,以宠而作威;画画有如做学问,不可本末倒置,只一味地找寻名师指点,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来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