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必修4
第1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7分)
【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
〔……(孤云)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正旦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
【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4.下面是对唱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了窦娥对张驴儿绝不妥协的精神。
B.在昏官的棍棒下誓死不屈,表现了窦娥性格的刚强。
C.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酷刑,甘愿招认罪名,反映了她的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
D.作为一个弱女子,遭人栽赃陷害,又被严刑逼供,窦娥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
5.这三段唱词具有怎样的作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唱词中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加以赏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28分)
知心话
(秋夜,月圆。农家小院,气爽风柔。菊花丛里,虫叫唧唧。吴县长与父亲酒足饭饱后在聊天儿。)
吴县长:爸,我已经四五年没回家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吗?
吴 父:(朗声地)嗨,硬朗着呢!
吴县长:嗯,这我就放心了。爸,这几年田里庄稼长得好吗?村里有啥变化啊?
吴 父:(声音提高八度)庄稼呀,好!玉米、麦子,好香!(沉醉)村里啊,建了文化广场……(兴奋至此,扯开喉咙唱起戏曲)
吴县长:(急忙止住父亲)爸,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唱得好,唱得妙!爸——
吴 父:(打住,一愣)啊?啥事呀?……
吴县长:爸,我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很快又要走了。今晚,天色很好,(抬头)月亮很亮,月亮很圆。
吴 父:(疑惑)那又怎样?
吴县长:爸,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
吴 父:(激动带生气)你说什么?你连你老爸也不相信了?我多会儿和你说过假话?我这一辈子和谁说过假话?别耍心眼儿,说假话那是你们的事!
吴县长:爸,你看你,一说话就上火——我这不是回来看你嘛,官还不打送礼的呢!
吴 父:(笑)我就是这倔脾气,你别和爸一样儿,有什么尽管说,啊!
吴县长:爸,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
吴 父:(搔头)“舒坦”当怎么讲我知道,但这……“惬意”是咋回事儿?
吴县长:惬意……惬意就是满意、称心、得意……
(吴父抬头看天,侧耳听菊丛中的虫叫,用力嗅香气,沉醉其中,半天不吭声。)
吴县长:爸,没有吗?
吴 父:(猛地一惊,神游回来)有,想起来了!那就是,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我心里舒坦极了!
吴县长:(皱眉头)爸,你这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哪个农民不喜欢庄稼拔节?你这话没个性!
吴 父:(诧异。愣了一愣。叹息。)这就奇怪了,我整天跟泥土打交道,连个村民小组长都不是,哪来的官话?那我问问你,你什么时候最舒坦最惬意?
吴县长:(笑)爸,我不和你打官腔,说心里话,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时,我最舒坦惬意!
吴 父:(困惑地看着儿子)那有什么听头儿?一群人这个说了那个又说,想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乱糟糟的,麻烦死了,你还舒服惬意?
吴县长:(大笑)爸,这你就不懂了。他们啊,给我汇报工作时,从不说我不想听的话,都是顺耳的;若是有人不识趣,我就会……(作皱眉状,咳嗽,抬腕子看表等)这时,他们就会立刻把话打住了……
吴 父:你办法倒挺多的!灵验吗?
吴县长:(洋洋自得)特别灵验!我稍有不满的举动,他们就改变话题,那时最舒坦最惬意!爸,你是没有体验的,那才叫……嗯,打个比方吧,那才叫我是太阳,他们都是向日葵!
(秋夜凉风袭过,吴父一激灵,晃了下身子,打了个沉闷的喷嚏。吴母提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续上热茶,替吴父穿上厚褂子。)
吴县长:爸,妈对你真好——咱俩再谈另一个话题,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用问?老天爷刮风下暴雨的时候!
吴县长:(皱眉)你这又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暴风雨这样的自然灾害,哪个农民不慌张不着急?哭爹喊娘的都有!爸,你老人家也会逢场作戏了,说官话,没个性!
吴 父:(暴躁,声音变硬)你说!那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啊?
吴县长:爸,我和你说的还是知心话。说心里话,给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啥?
吴县长:我不知领导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我费尽心思察言观色,琢磨领导的言谈举止!稍有不慎,后悔莫及……
(吴父不做声,用力磕他的鞋底,声音啪,啪啪,啪啪啪……)
吴县长:爸,你怎么了?你发脾气啦?
吴 父:(闷声)不怎么。这回我明白了!说知心话,我最慌张最着急的是——
吴县长:(急切)是什么?
吴 父:(狠狠地)有你在我跟前的时候!
吴县长:(愣住)你这话什么意思?
吴 父:(气冲冲)什么意思?!你小子,小肚鸡肠,疑神疑鬼,真不知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起身,用力拍拍屁股,往屋里走去)
吴县长:(激动,急切地喊)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
(有删改)
7.“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这句台词有什么深刻的用意?请简要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为什么以“知心话”为题?请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本中共有四处舞台说明,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它们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于本文中设置的“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和“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这两个问题,你怎样理解它们在表现主题方面的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11分)
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11~12题。
四块玉
闲适①
关汉卿
旧酒投②,新醅泼③,老瓦盆④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⑤耕,东山卧⑥,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注释】①《四块玉 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以上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②投:再酿之酒。③醅(pēi)泼:未滤过的再酿酒。④老瓦盆:粗陋的盛酒器。⑤南亩:语见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⑥东山卧: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
11.作者在《窦娥冤》中大呼“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四块玉 闲适》中却道“贤的是他,愚的是我”。这两处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国维评价关汉卿的戏曲语言“字字本色”。明代评论家王骥德说:“作剧戏,亦须令老妪解得,方人众耳,此即本色之说也。”请从上在面第一首小令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肖像(xiào)
当真(dāng)
精简机构
融汇贯通
B.谮言(jiàn)
估量(liáng)
犄角之势
黯然失色
C.叱咤(zhà)
嗔怒(chēng)
计日成功
绵里藏针
D.洗涮(shuàn)
道行(héng)
弱不禁风
英雄辈出
14.依次填入下列画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窦娥冤》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
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
(2)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
。
(3)《长亭送别》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
。
A.昏庸
品味
典型
B.昏庸
品味
典范
C.昏聩
品位
典范
D.昏聩
品位
典型
15.下面是《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时周朴园的语言,请用四个恰当的词语描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周朴园:你——你贵姓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滚绣球一段唱词中,关汉卿借窦娥之口,对天地鬼神进行了大胆斥责,让封建统治者感到石破天惊。
B.周朴园是造成《雷雨》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
C.戏剧是一门美轮美奂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场景的构建、变幻,音乐、舞美的巧妙配合上。
D.当我们急匆匆赶到剧院的时候,那折最精彩的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只好悄悄地站在过道里欣赏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雷雨》里,曹禺在思想上不仅提升了批判旧社会的力度,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化戏剧的高境界。
B.在窦娥被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个细节描写不仅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也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C.对于广大百姓关注的住房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
D.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公布的“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显示,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以1
14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继2009之后再次位居百强首位。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
,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
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①⑥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②③⑤⑥
D.⑤①⑥②③④
19.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4分)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曹禺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当有人问曹禺近三十年不仅剧本少而且无力作的原因时,曹禺回答说:“在我一生中有两大遗憾。一是建国以来,我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写作以外的事情占据了。二是缺乏独立思考。在历次运动中我都没有独立的思考,而是按一种既定的要求去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结果在精神上完全丧失了自我。这是非常痛苦而可怕的悲剧。”他在临终之前感慨地说:“我真是太听话了。”
曹禺先生的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以“听话”为话题,联系实际生活,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诗歌之外自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必修4
第1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答题卡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4.
___________
5.6.7.8.
9.10.三、古诗阅读11.12.四、语言文字运用13.
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15.16.
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19.五、写作(60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必修4
第1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答案】B
【解析】“充分体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
2.
【答案】D
【解析】
据原文,“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与“具有宿命论色彩”构不成因果关系。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3.
【答案】A
【解析】B项,“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的说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C项,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所以“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并不是窦娥悲剧的原因。D项,据原文可知,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人物设置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43分)
4.D【解析】“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不当,应为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和百姓的走投无路。
5.这三段唱词一方面表现了窦娥的宁死不屈的倔强性格和善良本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昏官的残暴无道。
【解析】对这段唱词的分析,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的作品主题两个方面分析。
6.唱词中画线的语句采用短句和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昏官的残暴和窦娥所受的拷打之重。“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三个短句,节奏急促,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是排比和夸张,从句式角度看,是短句。结合课文的主题分析其作用即可。
7.①这句台词说明了吴县长深知官场不说真话的虚假现实,的确对搞虚假的现象有厌恶之感;②说明吴县长在官场的虚假现实中饱受浸染,受影响颇深,怀疑一切,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相信。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时需从台词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两个角度思考。这句台词是吴县长对他的父亲说的,直接点出了不要搞虚假,因此应该从“虚假”这里突破,研究吴县长的心理,由此可得出答案。
(1)“知心话”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话都是围绕“知心话”展开的,本文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都与之紧密相连。(2)“知心话”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父子两人的“知心话”来表现的,“知心话”突出并升华了本文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上,可从线索入手,内容上,可从主旨入手。然后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即可。
9.①第一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设置情境,增强舞台气氛;②第二处,写吴父的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文作铺垫;③第三处,渲染气氛,突出吴父心灰意冷的心理感受,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第四处,表达吴父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四处舞台说明,各有用意。第一处,说的是舞台的布置,第二至四处都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有关。因此,解答此题,必须结合故事情节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10.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极其巧妙,直接引出了戏剧的冲突,不仅“最舒坦最惬意”和“最慌张最着急”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同一个问题,父子二人的回答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艺术处理直接把农民和官员的真实心态展露出来,再现了现实生活,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官场文化”,对此进行了批判。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明确题干的要求:“表现主题”“艺术性”。对这两者的分析,缺一不可。解答时,需要涉及对主题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落实到艺术性上来。
三、古诗阅读
(11分)
11.前者直抒胸臆(直接呼告),后者以退为进(反讽、正话反说);(前者)对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的愤嫉;(后者)对官场的厌倦、蔑视和憎恨,对清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同一作者的选曲与教材重要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异同。课文选句出自《窦娥冤》中窦娥指斥天地的部分,采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对上天不辨善恶、错勘贤愚的愤怒之情。而试题选曲采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官场的厌倦、蔑视和憎恨,对清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2.“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明白如话,字字本色,旧酒新酒都是再酿的醇酒,酒器却只是“老瓦盆”,但曲中的主人公不在意,使人“笑呵呵”的只是酒。形象描写了主人公乐于隐居生活的情景。“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一句,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和山僧野叟凑菜肴欢宴的景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切,自然,通俗易懂,表现了作者不俯仰随俗,追求安闲自适生活的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的能力。本题要求从第一首曲子中选择出字字本色的句子进行赏析,这首曲子句句都能体现作者字字本色语言特色,都是明白如话的语言,直白明了,结合诗句加以点出特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3.答案:D 【解析】A项,“当真”的“当”应读“dàng”,“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B项,“谮言”的“谮”应读“zèn”,“犄角之势”应为“掎角之势”;C项,“嗔怒”的“嗔”应读“chēn”,“计日成功”应为“计日程功”。
14.B
【解析】①昏庸:.糊涂而愚蠢。
昏聩:指眼花耳聋,头脑糊涂。比喻不明事理,头脑糊涂,不明是非。②品味:品尝,感觉,感受。品位: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③典型:原指模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或模型;后来引申为最具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性的人或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
15.诧异→疑虑→慌张→惊惧
【解析】要结合这几句话,还原相关的情节,得出答案。
16.B【解析】A项,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不合语境。B项,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C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此处用错对象。D项,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此处望文生义。
17.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不仅”放在“曹禺”之后。B项,不合逻辑,“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在前,“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在后。C项,成分残缺。在“基本住房”后加“的需求”。
18.D【解析】“都希望”之后可以顺承解释,也可以转折对举。由此可知,④⑤均有起始机会,但是④①②③⑤⑥中③⑤⑥无法在逻辑上建立关系,可知⑤①⑥②③④正确
19.(参考)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种类。
【解析】“下定义”实际就是把短句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化成长句。短句变长句为句式变换的常见形式之一,一般是找出关键句子作主干,其余分句依据内容分作修饰成分。组合时要注意一下逻辑顺序,且把重复成分删去,同时还应注意要以单句的形式组织答案。
作文(60分)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加“话题”的作文题。在这类作文题中,材料是话题的由来,话题是材料的概括。材料中的曹禺先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也有过中年之后的平庸(其实这种情况在郭沫若、茅盾等一批身历两个时代的作家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根据曹禺先生自己的评价,平庸的原因一是写作之外的杂物缠身,更重要的是缺乏独立思考一一“太听话了”。曹禺所谓的“听话”,其实质就是凡事不作独立思考,一切唯命是从,失去了独立的意识和人格。一个人一旦失去独立的人格,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就会变得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被动地随着时代的浪潮沉浮。艺术制作是一项需要独立思考的富于制造性的工作,艺术家一旦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一切听命于人,就算“强挤”出一些“作品”,也往往多是些用以图解某种观念,征集的应时应景之作,毫无生命力。艺术制造如此,其他行业亦然。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仅应当成为文化、教育界人士,而且应成为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做人有了独立思考,才能够不俯仰随惜,才能够做到独立不羁,才会有独立的人格。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被师长教育的一句话就是“听话”,“听话”从正面来看,意味着不违反纪律,不违背家长老师的意愿,但它的负面效应也是巨大的,因为“听话”很多情况下就意味着顺从,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在这样的育人环境下长大的燕子,要想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在太难了。本文可写成记叙文,以小说的形式,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听话”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得宠,不“听话”者如何碰壁;也可以写“听话”者表面的风光和内心的屈辱,一时的风光和一生的屈辱;当然也可以写“听话”者充斥于我们这个社会所造成的悲剧。如果写议论文,则要针对“听话”做辩证分析,观点和语言要力戒偏激,要站在时代精神的角度从教育制度,用人机制,独立人格,创新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中国有着数千年封建专制的传统,也有着前仆后继的反封建的斗士,所以要从我们的历史和现实中寻找到有关“听话”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但要记住,论据只是你立论的依据,不是你文章的全部,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以叙代议,叙多议少的现象发生。